關鍵詞:老年便秘;自擬通便湯加減;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R2563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2-0088-01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65歲以上的老年人便秘患者約占30%,且隨年齡增長而加重。筆者從2005年11月~2011年6月運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老年便秘患者69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69例均為本院干療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選定。男52例,女17例,年齡65~90歲,平均7423歲,病程2~20 a。
12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便秘的診斷標準擬定。①排便時間延長,3 d以上排便1次,糞便干燥堅硬;②重者大便艱難,干燥如栗,可伴少腹氣急,神疲乏力,胃納減退等癥;③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13治療方法中藥予自擬通便湯加減8YY7aOvH+diBkHAxCBJLkcWx1g3aGTe5Rp6w+7/jAX0=(組成:太子參、白術、當歸、枳殼、香櫞、肉蓯蓉、懷牛膝、火麻仁、萊菔子)。若氣虛下陷,癥見大便多日不行,努掙乏力而氣喘汗出,身倦氣短,頭昏,面白者,加黃芪、升麻、柴胡、桔梗;血虛癥見大便干結,伴面色萎黃,頭昏、心悸,夜寐不寧,唇甲色淡者,加熟地、白芍、川芎;陰虛癥見大便干結,形體消瘦,或見顴紅,眩暈、耳鳴,心悸、怔忡,腰膝酸軟,大便如羊屎狀者,加麥冬、生地、玉竹。陽虛癥見大便艱澀,面色青白,腹脹腹痛,四肢不溫,喜熱惡寒者,加附子、干姜。腹脹脘痞者,方中枳殼改枳實,加厚樸。心煩口干,舌紅少津者,加知母、石斛。大便干結如球者,合用五仁丸。血虛有熱者,加生首烏、玉竹、知母。每日1劑,煎汁分3次口服,2周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西藥予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每次1袋(10 g)融入250 mL溫開水中服用,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治療前后檢查肝腎功能。
14觀察項目治療前后排便次數(shù)與大便性狀及癥狀的改變情況。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2 d以內(nèi)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好轉:3 d以內(nèi)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未愈:癥狀無改善。
22治療結果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結果,69例中治愈42例,好轉25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為971%。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檢查未見明顯變化。
3討論
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食物殘渣不足:攝入過少,或所含纖維素不足,不能促進腸蠕動。(2)腸黏膜應激減退:不能引起直腸運動及有效的排便反射。(3)排便動力缺乏。以及疾病的影響,藥物的副作用等均可使糞便變硬而致便秘。老年便秘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大,器官功能減退,或因各種疾病、營養(yǎng)不良、長期臥床等,更易引起便秘。用力排便又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近年來,時有老年人在馬桶上猝死的報道,故改善便秘對老年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祖國醫(yī)學將便秘作為一個獨立的病來論述。《傷寒論》中有“陽結”、“陰結”及“脾約”之稱,其后又有“風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等說。便秘的癥狀雖較單純,但病因卻很復雜,如《醫(yī)學啟源·六氣方治》曰:“臟腑之秘,不可一概論治,有虛秘,有實秘,有風秘,有氣秘,有冷秘,有熱秘,有老人津液干結,婦人分產(chǎn)亡血,及發(fā)汗利小便,病后氣血未復,皆能作秘”。便秘可分為實秘和虛秘。人至老年,脾、胃、肝、腎、肺等臟腑的功能逐漸衰退,氣血津液虧虛,使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而致便秘。臨床上也有熱結、氣滯等實證的表現(xiàn),但不多見。老年便秘患者雖以虛證為主,但虛實夾雜的情況更多。如氣虛則血行不暢、經(jīng)脈瘀阻;脾虛則痰濕內(nèi)生;脾胃虛弱則升降失常,氣機不暢而氣滯等,故在治療時應在補虛的基礎上酌加理氣疏肝、消食導滯等之品。自擬通便湯中用太子參、白術補氣健脾生津;當歸補血潤腸;香櫞、枳殼疏肝、行氣寬中除脹;肉蓯蓉補腎潤腸;懷牛膝活血通絡、補肝腎、強筋骨;火麻仁潤腸通便;萊菔子消食導滯。諸藥共奏健脾補虛、行氣導滯、潤腸通便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香櫞、枳殼等理氣藥能促進腸胃蠕動,利于排便。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為滲透性緩瀉劑,其作用原理是通過氫鍵結合水分,滿足便秘患者缺失的水分,在體內(nèi)不分解、不代謝、不吸收,它不含鹽,不增加心血管負擔,不含糖,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作用溫和,不刺激結腸,適用于老年患者。觀察表明,本法治療老年便秘療效肯定,安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