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市公司,當涉及股民利益時,將賬目說清楚是前提之一。任何混混沌沌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都是對股民的不負責任。
《西游·降魔篇》(以下簡稱《西游》)賺錢了,投資者與發(fā)行者卻發(fā)生了爭議,投資方(亦即片方)比高(周星馳掌舵的香港上市公司)和文化中國分別發(fā)表聲明,聲稱投資方應獲得70%的分賬;代理發(fā)行的華誼兄弟卻有不同理解,他們認為,投資方應可獲10%至30%的分賬。另外兩個投資方安樂和威秀公司則保持低調,沒有作任可表示。
據(jù)業(yè)內人士稱,華誼兄弟發(fā)行《西游》采用“保底”方式,即保證片方可獲一定的票房收入,然后達到預期目標后再行給片方、發(fā)行方進行若干比例的分賬;此外,該片宣傳費用由那一方負責?影片拷貝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又是怎么攤派?合約具體內容如何?外人不得而知。片方和發(fā)行方對自己簽訂的合約有不同的理解,這是非常奇怪的事。
一般情形下,片方從影片中獲得利潤,往往要等到所有的支出都完成以后——要等發(fā)行方扣除一系列宣發(fā)成本之后(例如院線影院的分成、發(fā)行方先行墊付的宣傳、拷貝費,以及發(fā)行商的代理服務費等),片方才能從最終的分賬所得中獲得收益。若影片虧本,片方不但沒有款項可收還必須付清所需要付的賬款。
雖然乍看起來這樣的分賬方式并不復雜,但因為所涉公司除了安樂公司外,其他均為上市公司,這就顯得復雜了——比高(港交所8220)和文化中國(港交所1060)都是香港上市公司,華誼則是深圳上市公司(深交所300027),當《西游》于2月18日票房已逾10億元時,“西游概念”股驟然飚升,華誼股價一度接近停漲,全日升8.6%,而比高和文化中國亦在尾市抽升,比高漲幅為6.3%,文化中國則升3.8%。為何華誼升幅會比片方升幅更高?連證券分析員也鬧不清楚的是,先不說如何分賬,就連各方投資了多少錢也講不清楚,因為各方說法不一。對股民而言,這三方從中究竟能獲利多少便一直未清楚。相比之下,《人再途之泰》票房12億元,其投資方獲利4.7億元凈入賬收益,約占票房的35%,看起來就非常清楚。
證券商國泰君安早前曾引述消息指出,《西游》投資者共有4個:比高、文化中國和威秀,各占該片投資份額的30%,安樂占剩余的10%,華誼僅是發(fā)行方而已。
按一般常規(guī)而言,片方、發(fā)行方和影院方各收益票房的三成左右,是正常的。但華誼所說的“10%”從何而來?片方所說的70%,又從何說起?除非看到合約內容,否則同樣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特別是作為上市公司,當涉及股民利益時,將賬目說清楚是前提之一。任何混混沌沌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都是對股民的不負責任。
新年伊始,國內電影市場一片興旺,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蜂擁而至,且有不少來自業(yè)外資本或行外人士。如果像上述上市公司都不把游戲規(guī)則講清楚,必然會導至混亂情形的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得不到改正,反過來會破壞生機勃勃的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