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教室里有這樣一個角落,它是那樣的特別,那樣的具有吸引力。這里的“小書蟲爭鋒”版面上畫著56條大小各一、顏色各異的“小書蟲”。這是我們班級56位“小書蟲”勤奮讀書,努力爬行才有的“戰(zhàn)果”。每天都會有孩子拿著自己喜歡的彩筆(這是屬于他的小書蟲的顏色)來到這個溫馨的角落饒有興致地“爬”上一格,因為他又讀完了一本書了,這條“小書蟲”又長肥了,真是值得驕傲。
一、對兒童閱讀的認識
從走上工作崗位,我就一直很關注孩子的兒童閱讀,在不斷的嘗試與摸索中對兒童閱讀逐漸有了新的認知。
(一)學生的讀書應有自己的主動權。
學生的讀書不應該是老師給他規(guī)定內容,而應該由其自己去選擇。現(xiàn)在想來,我和許多教師一樣,都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并不僅是為語文學習服務,這關系到的應該是“大語文觀”。我們不能剝奪學生廣讀群書的權利,不能讓他們與社會其他學問隔離,要讓他們全方面充實自己,先成人,再成就學業(yè)。
所以,我認為老師對學生的閱讀可以采用兩種不同形式進行互補。每學期可以分周期進行統(tǒng)一閱讀和個體自由閱讀。這樣不僅可以照顧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可以通過不同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熱情。
(二)課外閱讀指導應有選擇性。
既然學生的課外閱讀應該向更廣范圍拓展,那么老師的指導也應該做出選擇性的調整。一位老師說過這樣一句很幽默的話:學生讀書就跟吃飯一樣,有時完全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隨意選擇。硬是要求孩子閱讀成人認為對他們成長有很大好處的書,反而會減弱他們對書的興趣。
集體閱讀是老師對其進行指導的最佳時期。當然,我覺得老師首先要對集體閱讀的書目進行很好的選擇與推薦,以便達到自己所預期的效果。
(三)應不斷變化采蜜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之前的我也和許多老師一樣,要求學生讀書如采蜜,學會積累,學會應用好詞好句,這無疑是在給學生布置任務。課外閱讀還要完成作業(yè),這勢必會大大減弱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甚至會使他們產生厭惡讀書的心理。
可是,不積累怎么才能寫出好文章呢?所以,我們可以不斷更換“采蜜”呈現(xiàn)的形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完成這項“作業(yè)”。比如:摘抄近期閱讀到的美景描寫、有趣的精彩片段,并做成個性化的讀書小標簽或讀書小報等,再進行展示。這樣,學生不僅很樂意去做,而且不覺得這是作業(yè)任務。
二、對兒童閱讀的嘗試和探索
(一)教材點燈,品讀經(jīng)典。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存在許多拓展閱讀的空白點,我們可以以此為抓手,為學生推薦更為豐富的閱讀內容,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為深入的理解,還能增加學生的積淀。在學習了《第一朵杏花》之后,我組織學生閱讀《森林報(春)》,自由閱讀夏、秋、冬系列;在學習《裝滿昆蟲的衣袋》之后,我組織開展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在學習《三顧茅廬》之前,我組織學生閱讀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等等。
(二)主題拓展,日有所誦。
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和題材,我和其他老師精心研究了教材單元主題特征,為每個單元都精心編排了配備的《單元所誦單》,以便豐富學生的朗誦積累。比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愛心篇,我們編排了一份含有5篇詩文的《單元所誦單》,包括《紙船》、《南丁格爾禮贊》、《母愛》、《微笑》、《雨景》,每位學生一份,在學習相應的課文之后朗誦積累一篇。這些都是非常優(yōu)美的短篇詩文,學生讀來朗朗上口、興致盎然。更讓我欣喜的是學生在自己的作文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了這些美句,這些字符就仿佛是那悅耳清脆的旋律,一串一串地鉆入老師的心扉,帶來的是欣慰與滿足。
(三)系列品讀,彰顯教育。
我所帶領的班級讀書系列分明,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多領域的閱讀,并以此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不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為語文學科學習服務上。
死亡教育類,重點品讀了《獾的禮物》、《馬提與祖父》、《天藍色的彼岸》,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死亡,不畏懼死亡,從而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親人,關愛親人。
動物類小說,重點讀了著名動物類小說作家沈石溪的《鳥奴》、《斑羚飛渡》、《狼王夢》、《雄獅去流浪》等。在暢談保護動物,與動物為友的同時還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段落,學會細心觀察,積累寫作方法,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幫助。
在參加了第八屆親近母語的論壇之后,我嘗試帶領學生到兒童作品中尋找哲學。我?guī)ьI班級的孩子共同閱讀繪本《我是一只藍色貓》、《小貓玫瑰》、《有個性的羊》,共同領悟“自己才能給自己帶來幸運”的哲學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正因為這些與眾不同,我才是我自己”。之后,推薦學生自由閱讀《為我唱首歌吧》。
(四)多元呈現(xiàn),保持興趣。
對于學生的閱讀反饋一直是很多老師比較關注也很頭疼的問題,以往認為的摘抄好詞好句定然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嘗試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反饋,豐富多元的方式讓學生眼前一亮,不僅沒有了負擔,反而很樂于參與。
制作個性化的讀書小標簽,粘貼班級墻面進行展示。比如閱讀《狼王夢》,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集體交流:①你最喜歡哪只狼?為什么?②狼王夢實現(xiàn)了嗎?談談你的看法。之后,選擇一個制作書簽,許多同學配上了美麗的狼的圖像,制作得非常漂亮。
小組合作展示,制作讀書小報,班級評比表彰。在閱讀《森林報》系列叢書中,有三本是自由閱讀的,我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讀書小報來呈現(xiàn)閱讀收獲,學生積極參與,制作出來的小報不僅樣式精美,而且內容精致,這便是團隊的力量。我想,這已經(jīng)遠遠超出閱讀反饋這一目的了。
積極調動家長參與親子閱讀。一直以來,我們都積極倡議家長與孩子共讀。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就是我們再好不過的資源。在閱讀《駱駝爸爸講故事》、《智慧背囊》等一些書籍時,我就組織學生開展“我與家長一日一講”的活動。在讀完之后,還邀請家長書寫親子共讀感言,在班級里交流,發(fā)到班級網(wǎng)站上共享等,這不就是對孩子的閱讀最好的監(jiān)督嗎?
自由選擇個性化展示。每學期的兒童閱讀除了老師推薦或學生推薦的集體共讀以外,還有學生自由閱讀。那么自由閱讀如何呈現(xiàn)呢?很簡單,讓學生自由選擇。這一大膽放手,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非凡能力。有的繪聲繪色地講一講,有的合作演一演,有的展示自己這段時間的《讀書成長冊》,還有的和家長合作制作幻燈片來講解,與大家分享。這般洋溢的熱情,這般燦爛的笑臉,老師們還用擔心他們的閱讀興趣不濃嗎?
(五)及時評價,獎勵多樣。
每個人都有展現(xiàn)自我的內在需求。在班級里,我們經(jīng)常開展讀書卡制作比賽,講故事比賽,演一演精彩片段等活動,并及時點評,及時獎勵,頒發(fā)小獎狀,班委還會為獲獎者準備精美的小禮品。同學們在活動中個個情趣盎然,樂在其中。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班級每學期開學初開展的“小書蟲爭鋒”活動,比比誰爬得最快,長得最長。每天一下課都有學生迫不及待地到我這來“爬”一格,看到自己又長長了一節(jié),樂得咯咯直笑。
兒童閱讀將會給孩子撐起一片燦爛的天空,而老師就是最大的職責行使者。在漫漫的探索路上,我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實踐,但這僅僅只是漫長征途的開端。無論何時語文教師的一項職責都不會變——讓學生愛上閱讀,讓小書蟲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