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生動的因素是興趣,這即是“求知欲”。在教學歷程中要特別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潛能,把老師的善教表現(xiàn)在學生的樂學上。雖然這一切在教學過程中有些過于追求完美,但如果一位教師能堅持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形式,那么師生一定會在課堂上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精彩。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藝術性 教學法研究
一
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生動的因素是興趣,這即是“求知欲”。我國古代教誨先驅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歷程中要特別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潛能,把老師的善教表現(xiàn)在學生的樂學上。
(一)老師必須富有激情。
可能有的英語教師認為,上課為什么要富有激情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要用不斷變化的聲音和節(jié)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身上,同時也是幫助學生緩解由于單調的學習而帶來的疲倦感,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簡單地表揚為“Good”。如果在說的時候,把嗓音提高一點,再把聲音稍微地拉長一點,這樣的效果就會比簡簡單單說這兩個單詞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一定的物質獎勵能給你的課堂帶來生動的氣象,給學生帶來的是可貴的自信。
一般說來,物質獎勵多用于幼兒園的小朋友或者是小學生的身上,其實物質獎勵同樣適用于初中生??墒乾F(xiàn)在教師的想法是初中生應該有學習的目的了,既然有了目的,也就是有了動力,也就無須什么物質來鼓勵他們了。其實不然,在中學階段,學生就更加需要這些物質獎勵了。在中學所學習的知識要比小學的知識難度大,而且科目逐年增加,即使在小學學習很優(yōu)秀的學生,在中學的學習生活中,也會出現(xiàn)不及格的現(xiàn)象,這無疑對這些在初中小學階段的優(yōu)秀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有些學生甚至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物質獎勵無疑對他們來說是雪中送炭。
(三)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多變性無疑會增加課堂的生動和精彩。
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窘則盈,蔽則新?!奔词窍『蹦芙o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老師平庸無奇的陳訴,縱然有其內容做掩飾,也很難在學生頭腦的溪流中激起浪花。適當?shù)卦O疑問難,可以給抽象的語言看法增加催化劑,喚起學生的偶然細致和必然細致,強化大腦中的暫時神經(jīng)討論,使影像式學習與發(fā)明式學習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把課堂釀成一種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向知識領域積極探索的活動。
在講練中,我偶然存心設置陷阱,讓學生進入“死胡同”,然后又奇妙地從逆境中解救出來,使學生先是屏息靜思,爾后突然頓悟,達到長時間不刪除的教學效果。在學習短語動詞時,我首先要學生翻譯:“我昨天拾到一個錢包?!庇械膶W生譯成:I picked a wallet yesterday.我嚴正地指出“pick”有“扒竊”的意思,“pick up”才是“拾起”。僅一詞之差,把拾金不昧釀成了偷竊犯罪。全班聽了哄堂大笑,以后我便因勢利導地夸大英語動詞與副詞或介詞搭配的緊張性。如“hear”(聽),“hear from”(收到……來信),“stay”(停頓),“stay up”(不去睡覺),等等。為以后學習豐富多彩的短語動詞,提高英語表達水平打下基礎。
(四)注重學生為主體課堂動態(tài)生成。
尊重學生,營造和諧和融洽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藝術性的精彩才會層出不窮。
葉瀾教授在她“新基礎教育”中早就提到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教師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顧及學生多方面成長,估計了生命活動的多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的中多種組合和發(fā)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發(fā)展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動態(tài)生成式教學是指課堂中不能機械地按原定確定的思路教學,而應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的調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使課堂處于動態(tài)和不斷生成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因此,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生動的因素是興趣,即是“求知欲”在教學歷程中要特別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潛能,把老師的善教表現(xiàn)在學生的樂學上。雖然這一切在教學過程中有些過于追求完美,但如果一位教師能堅持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形式,師生一定會在課堂上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精彩。
二
我有幸參與評議的一堂虛擬語氣的語法公開課,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整個課堂樸實而生動。
教學重點:1.讓課堂成為學生們運用英語進行實踐活動的地方,讓全體同學參與語言實踐,合作學習;2.掌握正確運用虛擬語氣對現(xiàn)在、將來的虛擬,對過去的虛擬表達。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虛擬語氣。
學法:習得——運用,先聽后說,小組合作。
教學手段:聲情并茂,創(chuàng)造情景,啟發(fā)誘導。
(一)示范游戲第一輪。
預示上課的美妙音樂,教師面帶笑容說,Let’s play a game.讓學生自動上來。居然一來就5位,站成一排。
指令1:We’ll speak English here.It doesn’t matter if you speak slowly.But you have to speak clearly and loudly.
指令2(向全體):Listen carefully.If you were him or her,what would you say?Give help if necessary.
準備就緒,教師進入狀態(tài),做異想天開狀,say:I want to have a car,示意挨著他而立的S1接下去說,悄悄提示:What would happen if I had a car?
S1:If you had a car,you would have a car accident.
S2:If you had a car accident,you would have to be sent to hospital.
S3:If you were sent to hospital,we would go to see you.
S4:If we went to see you,we would take with some fruit.
S5:If we took with some fruit,you would be happy.
T:If I were happy,I would recover soon.
掌聲……
(二)示范游戲第二輪。
第二批,上來5位。老師告訴他們,現(xiàn)在的句子要跟剛才的有所不同,老師做嚴肅狀。A fire broke out in my village last night.示意挨著而立的S1接下去說,并悄悄提示: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the fire hadn’t broken out?
S1:If the fire hadn’t broken out,I wouldn’t have called 119.
S2:If you hadn’t called 119,the firemen wouldn’t have come.
S3:If the firemen hadn’t come,the fire wouldn’t have been put out.
S4:If the fire hadn’t been put out,the firemen wouldn’t have left.
S5:If the firemen had left,the fire would have broken out again.
T:I wish it were all not true.
哄堂大笑。掌聲……
(三)板書。
If sb.did sth,sth.would happen.(for the present)
If sb.had done sth.sth would have happened.(for the past)
(四)小組活動。
自由組合,play the game.指令:Make sure you play two different ones,using these on Bb.各個興致盎然地說著。教師環(huán)繞四周,聆聽他們的語言。十分鐘后Game over.問全體:Were you speaking English?Were you using subjunctive mood?同學大聲齊答:Yes!
(五)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write two short passages,using the given situations:
If I were not a student...
If I hadn’t attended the lecture last Wednesday...
在這堂課中,全體學生動起來,不僅開口說,而且用body language.每位同學都用雙手兩個大拇指,遇到從句和主句謂語結構都說對的,Two thumbs up!說一半對的One thumb up,one down.互相激勵,互相學習,直到說出的句子準確。游戲示范時上臺的學生接龍句子遇到困難,向同學求助,在得來的句子上進一步接龍,不對不罷休,學生習得語言并運用語言,嘗到成功的快樂,輕松愉快,水到渠成。
(六)反思。
這堂語法課自始至終都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有較高的成就動機。而一個人的動機水平直接與學習自主呈正相關。成就動機越高,則學習自主性越強。奧蘇伯爾指出,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絕非一種單向性的關系。同時,動機與興趣息息相關,相輔相成。
三
由如上的反思得到下面的相應結論,即課堂教學無論在何時,即使是語法課,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尤為重要。
具體做法:
(一)發(fā)揮情感效應,激發(fā)興趣。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人的情緒狀態(tài)能使人的機體活動和智力活動發(fā)生重大的變化。所以,在教學中應發(fā)揮情感效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二是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改革教學方法,誘發(fā)興趣。
初中生雖然年齡不小,但是好勝心和好奇心同樣強,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fā),采
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克拉申認為,教說話的最好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給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輸入信息。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環(huán)境。課內外與學生交流時盡量用英語,讓學生在交際活動中學習。
2.角色表演,寓教于樂。
3.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雙向活動,相互合作,相互競爭,在動態(tài)中體會到學英語的樂趣。
(三)課外自主學習,尋找更多的精。
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畢竟太短了,僅靠它,要學好英語是不容易的。因此,鼓勵和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尋找更多的精彩源泉才能真正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動態(tài)生成式的教學。
(四)避免空泛的熱鬧。
指的是看上去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積極參與,但是一深究,內容空洞無物。所以課堂要避免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話,要注意幾個環(huán)節(jié):
1.教師的備課要有明確的目的預設,不能只是追求表面的花哨效果,而是要看清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學生真正能學到的內容。
2.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不是無理取鬧,教師要把握好界限,不能一味遷就,而要防止討論成為毫無意義的爭辯。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那些只適合部分學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可以鼓勵他們在課外進一步研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而不一定讓全體學生來進行參與討論。
四
教育家布魯姆說:“如果所有的成果都能預料,教學也就不成為一門藝術?!睘榱俗屛覀兊慕虒W有更多的藝術性的精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智慧,讓學生在體會英語這門藝術的同時碰撞出更多的精彩。
參考文獻:
[1]盛艷萍.淺談動態(tài)生成式英語課堂的創(chuàng)設.中學外語教與學,2007.1.
[2]向玉琴主編.愉快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1).
[3]中國英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4.
[4]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