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合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當今時代,大學生面臨思想多元化,社會矛盾復雜化等現(xiàn)實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堅定大學生政治信仰,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完善思想品行,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勢在必行。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構建 合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3-128-02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大學生是國家的責任,教育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道德素質、高尚人格品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職責。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種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意義非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不斷開拓視野,創(chuàng)新思維,深刻挖掘,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因此,本文就如何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問題展開探討。
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分析
(一)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
努力學習專業(yè)課知識,發(fā)展自身綜合能力,增加自己未來的就業(yè)砝碼是當前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生活的普遍現(xiàn)象。由于時代的變遷,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社會各種各樣的誘惑加重了大學生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謀求好的出路,找到好的工作成為大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在現(xiàn)實主義面前,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被普遍忽視。面臨當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社會浮躁的心態(tài),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變得更為現(xiàn)實,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自覺地被忽略為可有可無的事物,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存在較大偏頗,認識了解的程度遠遠不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任課教師和學生日常教育管理者承擔。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任課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并且教師本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任課教師除書本外不能較深刻地全面地讓學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體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并且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乏味,教師授課氣氛的枯燥,學生失去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個承擔者主要是由負責大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輔導員和班主任承擔,但由于大學生日常事務工作比較繁雜,輔導員和班主任也未能全面系統(tǒng)的針對大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針對個別問題學生和特殊時期開展所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喪失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地位。
(三)高校行政部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準
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源泉,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成功和樹立大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各項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并始終貫穿其中,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面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積極促進大學生就業(yè),增加學生生源規(guī)模,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成為部分高校的重點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看不見的教育往往被忽略或定位不夠準確,無形中排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構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意義
努力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性要求。
馬克思主義在論述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時,闡述了許多關于合力的科學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命題,既為社會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人的發(fā)展確立了目標,是社會發(fā)展的最高目標和人進步的根本價值尺度。馬克思主義強調,“個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設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實現(xiàn)關系和觀念關系的全面性”。為了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同時提出,要在實踐基礎上把握人的現(xiàn)實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要根據人的多種需要,“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币ㄟ^實施全面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p>
構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學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效果更直接、更具體、更有效。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家庭和社會也同樣發(fā)揮著間接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隨著高校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的新變化,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fā)揮的新作用,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困難,而合力的構建有利于增強高校的競爭力、有利于提高社會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推動力。對大學生個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構建,有利于其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對學生個人的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勢在必行。
三、構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導管理體制
領導重視是高校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管理體制,這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體布局和實施計劃,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管理者的工作方向,關系到全校整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能形成合力。因此,應以合力育人為宗旨,宏觀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合法參與學校各項工作建設,努力搞好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建設。其次,要建構有利于配合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有效機制。要積極實現(xiàn)上下一條心,改變自行其是的局面,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工作職責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計劃,要定期組織召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討會,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協(xié)調問題,解決問題,形成黨委領導下的全校一盤棋、協(xié)調發(fā)展、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運行機制。
(二)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積極作用
一是在課堂上充分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先鋒模范帶頭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外在表現(xiàn)和內在修養(yǎng),時刻都在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價值取向,時刻都在感化著學生的內心成長。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不僅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相當大的副作用。因此,首先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二是要通過文化校園積淀校園文化。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積淀不斷傳承和弘揚的辦學精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內涵的高度升華,是學校發(fā)展的先進方向和動力,是有別于其他高校的重要特征和標志。所以,積極開展文化校園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嚴謹求實、勤奮進取的治學態(tài)度。三是要加強對學生自治組織的正確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嵌入于學生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開展高水平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斑\用藝術手段把沒有精神的東西賦予精神,從直觀上陶冶師生的美好情操?!?/p>
(三)加強學校與社會和家庭間的互動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和家庭各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帶來的各種變化都在影響著高校發(fā)展的方向。學校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平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會性,且越來越與社會的發(fā)展緊密相連,過去的發(fā)展方式已不再適應新形勢下發(fā)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要拓寬視野、擴大領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有效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資源,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通過網絡平臺等有效方法,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取得家庭對學校的理解、關心、支持與配合。通過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通過開展座談會和報告會,讓學生學會認識和了解自己,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意志和頑強精神。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蹇興東,張斌.高校擴招與強化教書育人意識[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4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