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書信看生活中的宋慶齡

      2013-12-29 00:00:00張復(fù)
      百年潮 2013年3期

      親愛的沈大姐:

      你近來身體好么?甚念!可是我很不幸!上星期日,我剛要開房門到外面去,忽然有人從外開我房間,空氣的壓力使我像一張紙跌在地上。大夫來檢查我沒有跌壞骨頭。但是背及腰都痛腫?,F(xiàn)在沒有藥好用,只是用按摩減輕腫情況。每天醫(yī)生及護士來看我,請你不要著急不安!

      林泰林泰

      1974年7月5日

      親愛的沈大姐:

      昨天很匆忙的寄一張收條給您,因近來特別是這幾天我忙得頭發(fā)都沒有時間洗。天氣又熱得很,氣壓低,使用的眼鏡潮到看不清字!今年北京的天氣十分熱,難受,雖有冰箱及電扇,都沒有多大幫助。但我知道上海的黃霉天更難受了!請您不要天天到會里去辦事了。您的心臟病更需要休息……

      林泰林泰

      1979年8月3日

      初看這樣的信,以為這不過是社會上女人之間為些瑣事相互之間的關(guān)心和絮叨,如此感性,如此傾訴,如果你知道“林泰”是宋慶齡的化名,寫信的對象“沈大姐”是鄒韜奮夫人,你可能會有點兒驚奇,宋慶齡也會像“凡人”寫出這樣的信。

      1981年春,宋慶齡病重時,她特意請鄒韜奮夫人沈粹縝從上海來到身邊,和她說一些心里話。我的父親張仲實是鄒韜奮的老同事,沈粹縝陪伴宋慶齡時,她抽空來看我父親,我在一旁坐陪,我聽到沈粹縝向父親講述宋慶齡的病情,講述她和宋慶齡交往的往事,講述宋慶齡托付她辦的事情。

      以后,我又見到了鄒韜奮和沈粹縝的女兒鄒嘉驪,她向我敘說了她的母親和宋慶齡交往和通信的一些細(xì)節(jié)。

      沈粹縝第一次與宋慶齡見面,是在1937年7月5日。為營救鄒韜奮、沈鈞儒、章乃器“七君子”出獄,宋慶齡發(fā)起“救國入獄運動”。她聯(lián)合一批愛國民主人士親赴江蘇高等法院,要求立即釋放鄒韜奮等七人,抗議反動政府的倒行逆施。這次見面雖短暫,但宋慶齡的大義凜然讓沈粹縝敬佩不已。1941年,宋慶齡已在香港成立“保衛(wèi)中國同盟”,正在為解放區(qū)募集大批救濟物資,由于缺乏人手,她點名讓沈粹縝去。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宋慶齡將“保衛(wèi)中國同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主要從事婦幼衛(wèi)生、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y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福利基金會增辦托兒所,宋慶齡又點名請沈粹縝出任托兒所所長。此后,二人便開始書信往來,“最頻繁的時候,兩三天就有一封”。

      盡管沈粹縝比宋慶齡小八歲,宋慶齡卻親切地稱她為“沈大姐”。鄒嘉驪說,在工作上,母親是宋慶齡的好伙伴、好助手,她經(jīng)常陪同宋慶齡到上海的工廠、農(nóng)村等視察,陪同她接待外賓。生活上,兩人如親密的鄰里。在鄒嘉驪看來,宋慶齡和母親沈粹縝之間有一種默契、一種信任。宋慶齡因不方便出門購置衣物,此類事便常委托沈粹縝辦理。“宋慶齡喜歡親自下廚燒菜,每次燒出好菜,總要送給好友嘗嘗。于是,她拿手的京蔥牛肉燒豆腐、鯽魚塞肉等美味,有時也出現(xiàn)在我家的餐桌上?!编u嘉驪如是說。

      自20世紀(jì)50年代初期,宋慶齡和沈粹縝開始通信。由于一些歷史原因,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宋慶齡常在信尾囑咐 “看后請銷掉”,兩人之間的部分來往書信已流失。如今留存下來的兩人之間來往的私人信件共有80多封,最早的一封寫于1957年11月15日。這是一張宋慶齡從莫斯科寄來的明信片:“沈大姐:我已和醫(yī)生論過小妹的病狀,明日我去拿藥,我們快回京了,祝你好!”信中所提的“小妹”正是鄒嘉驪。

      鄒嘉莉拿給我看了這張明信片,我看到寫在這張明信片上面的字跡有點大,還有點潦草,似乎是在匆忙之際寫的。我查了一下資料,1957年11月間,宋慶齡隨毛澤東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慶祝蘇聯(lián)十月革命40周年及世界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這張明信片就是在那段時間寫的。在繁忙的高層會晤活動期間,宋慶齡還會想到“小妹的病”,并且“明日我去拿藥”,可見宋慶齡對朋友的真誠和體貼。

      沈大姐:

      你如果住到369號去,那里一對老夫妻是看房的,很負(fù)責(zé),做衛(wèi)生工作,并且他們的女兒是隔壁小菜場上的工作人員,可以讓她幫忙帶菜。總之,那里兩個人是福利會最負(fù)責(zé)的,不像以前那個壞家伙。所以請你不要擔(dān)心……千萬不好客氣,我們不是一般的朋友呀!

      我從未為你操心。我一直在關(guān)節(jié)疼腰疼,因此不能多和你在一起,更使我難過。

      林泰林泰

      1971年2月10日

      這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聽聞沈粹縝受沖擊,宋慶齡一再寫信邀請沈粹縝母子住到上海陜西北路369號(宋氏老宅)去,“說是住在那里安全些,房間都安排好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貼大字報,說沈粹縝過的是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方式,為了不給宋慶齡添麻煩,沈粹縝母子便沒有搬去住。但宋慶齡的真情,卻使沈粹縝和鄒嘉驪一直未能忘懷。

      親愛的沈大姐:

      睡到床上,想到朋友們,特別是想到你。這么多年以來,你一直是我親密的朋友。想念你,希望你身體健康,希望你來京參加會議時,我的傷已經(jīng)治愈,我們又可見面了。

      從片紙上飛寄我的友情,望你身體健康,冬季在上海注意保暖少上街。祝近好!

      林泰林泰

      1977年11月13日

      從1973年開始,宋沈二人往來的書信中,宋慶齡在稱呼上不吝惜使用“親愛的”三個字。

      以后,我還看到了逐步公開的宋慶齡給她的助手和老友王安娜、廖夢醒、艾黎、馬海德、愛潑斯坦、陳翰笙等人,在不同年代寫的數(shù)百封書信,這些書信中除了一些是談工作問題以外,不少就是朋友之間在生活上的相互關(guān)心和問候,濃濃情誼躍然紙上。

      書信,尤其是給密友私人的書信,是心靈的一面鏡子,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幾句日常的相互問候,幾句日?,嵤碌倪秶Z,幾句對外界事物的隨意訴說,最能反映寫信人的心境、思緒和性格。

      宋慶齡致密友的私人信件,使我們看到了宋慶齡的一個側(cè)面,即生活中的宋慶齡,重情、真誠、體貼、謙虛。

      親愛的沈大姐:

      很久沒有聽到您的消息了,但希望您能保持健康,使身體比以前更好些。但必須注意勞逸適度,方能永葆青春。這是我最大的愿望……

      李燕娥大姐在這里住院,快四個多月了。她吃不慣北方飯,因此每日須送飯菜、水果等有營養(yǎng)的東西給她。但我很高興能為她盡點力,這也是應(yīng)該的!大夫?qū)λ齽邮中g(shù)時查明,癌還沒有擴散到別處。所以,有病必須及時醫(yī)治,不要拖拉。

      林泰林泰

      1979年6月30日

      在這封信中,宋慶齡提到的“李燕娥大姐”,是她的“管家”。1979年李燕娥查出患有子宮癌,宋慶齡安排她住院治療。從上面的信中,能感受到宋慶齡對李燕娥的體貼和深情。

      李燕娥1911年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的一個貧苦家庭。1927年,16歲的她離家出走來到上海,被一個姓譚的老太太介紹到莫里哀路29號宋慶齡的家中做女傭。宋慶齡望著這個忠厚老實的農(nóng)家女,決定將她留在身邊。面對眼前沒有大人物架子的孫夫人,李燕娥當(dāng)場表示:要為孫夫人服務(wù)一輩子。這一年,正是中國最為血腥的一年,先是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又有汪精衛(wèi)“寧漢合流”,大批共產(chǎn)黨人和工農(nóng)群眾慘遭屠殺。宋慶齡堅持孫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與國民黨右派分道揚鑣,并于1927年8月22日離開上海,前往蘇聯(lián)考察。李燕娥堅信宋慶齡的選擇是正確的,毅然不懼風(fēng)險留在宋慶齡家中為她看家。

      1931年6月,宋慶齡從歐洲回國后,又投身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黑暗統(tǒng)治的斗爭行列。由于宋慶齡的巨大影響,國民黨反動派甚為恐懼,他們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以金錢、地位或以介紹對象為誘餌,千方百計地拉攏李燕娥,想以此為突破口,在宋慶齡身邊安置一個耳目和內(nèi)線。這些行徑立即引起李燕娥的警惕和拒絕。她的忠貞更加深了宋慶齡對她的信賴和親近。

      宋慶齡出身豪門,早年留學(xué)美國,學(xué)識廣博,多才多藝,她融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女性風(fēng)采于一身,但這些并未妨礙宋慶齡與李燕娥親如家人。李燕娥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都知道,宋慶齡只在公共場合和外事活動時,才身著做工考究、質(zhì)料較好的衣服,日常在家時,著裝與普通百姓沒有兩樣。閑暇時間,她還和李燕娥一起,親自動手用一些零碎布料拼制成五顏六色的衣褂,用來在深夜工作時御寒,并給它取名為“八卦衣”。

      幾十年來,李燕娥不僅是宋慶齡生活上的好幫手,更成為她進(jìn)行革命活動的聯(lián)絡(luò)員和辦事員。宋慶齡與李燕娥相濡以沫,親如姐妹,宋慶齡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給友人的信中稱李燕娥為李姐,有時稱她為“李媽”。

      我看到一張老照片,宋慶齡和李燕娥同坐在一張長椅上,兩人微笑著在一起看著眼前悠閑漫步的兩只大白鵝,笑得很愜意,看得出兩人關(guān)系十分融洽。

      如前所述,時隔一年,李燕娥的病情出現(xiàn)反復(fù),1980年6月11日,宋慶齡在給友人王安娜的信中提及李燕娥,她憂心忡忡地寫道:“親愛的安娜:可憐的李媽還在醫(yī)院里,但愿她能無痛苦地多活幾年。她體內(nèi)的血塊粘連不能切除。不過,有人告訴我,她會絕處逢生,渡過磨難的。我一直希望她活得比我長?!?/p>

      王安娜是王炳南的第一位妻子,抗戰(zhàn)初期和宋慶齡相識,是宋慶齡40多年的朋友和戰(zhàn)友,她也認(rèn)識李燕娥,宋慶齡寫此信時,王安娜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德國。

      隨著李燕娥病情的加重,半年后,1980年11月3日,宋慶齡在給王安娜的信中再次提到李燕娥,她痛苦地寫道:“親愛的李媽(我稱她李姐)正被癌煎熬著。八個月前她從上海回來后進(jìn)了醫(yī)院,發(fā)現(xiàn)患了子宮癌,隨即做了切除手術(shù)?,F(xiàn)在,腹部長了一個瘤子,使肚子大得鼓鼓的。醫(yī)生說因為粘連,無法切除??蓱z的李媽兩腿浮腫,不能睡覺,痛苦萬分。我想她永遠(yuǎn)離開這個世界只是幾個星期的事了。我知道她很害怕這一天的到來。只要打針還能維持她的生命,我就要讓她活下去。五十多年來她一直是我的一位最忠實的益友,我要不惜一切地救她?!?/p>

      宋慶齡寫過這封信三個月后,1981年2月5日,李燕娥去世,宋慶齡聞訊十分悲痛。她撫摸著“李姐”的骨灰盒,把臉貼在上面親了又親……

      宋慶齡晚年,確切地說,是在她去世前三個月,托付沈粹縝的一件重要事宜,就是對李燕娥的安葬。她鄭重地對沈粹縝說:“我一直答應(yīng)讓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墳的邊頭,要立她的墳?!敝螅€不放心,又找來宋氏墓地的圖紙,親自指示李姐的骨灰埋在她父母墓穴的左邊,并一再叮囑要為李姐立石碑,寫上“李燕娥女士之墓”和“宋慶齡立”的字樣。直至看到李燕娥安葬儀式的照片,宋慶齡才放下一樁心事。

      1981年5月間,宋慶齡病重,沈粹縝一直陪伴在身邊,“媽媽成了她的傾訴對象”,鄒嘉驪如是說。宋慶齡曾斷斷續(xù)續(xù)向沈粹縝談了許多長期隱藏在心底的話,其中,“我想她”僅僅三個字,就道出了她對胞妹宋美齡的牽掛和思念之情。1949年后,兩姐妹由于政治歧途而天各一方,經(jīng)過長達(dá)32年之久的分離與隔絕,兩人始終未能再見一面。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知名的宋氏家族中,宋氏姐妹有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宋氏兄弟有宋子文、宋子安和宋子良。與世界上所有的兄弟姐妹一樣,宋慶齡和宋靄齡、宋美齡以及三個弟弟起初都有著相當(dāng)融洽的骨肉親情。

      宋美齡與宋慶齡的感情會更深一些,她們在年齡上僅差4歲多。童年時代,兩姐妹同在寄宿制的馬哈蒂耶學(xué)校就讀時,宋慶齡就在同一寢室里照顧小妹宋美齡。1907年,年僅10歲的宋美齡又跟著14歲的二姐同赴美國,和已經(jīng)在美國就讀的大姐宋靄齡會和,三姐妹一起在美國求學(xué)。宋靄齡很快畢業(yè)回國,照顧宋美齡的責(zé)任就由宋慶齡來承擔(dān)。宋慶齡照顧宋美齡多年,一直到1913年宋慶齡學(xué)成回國,宋美齡才由接著到美國學(xué)習(xí)的宋子文擔(dān)任監(jiān)護人??梢?,宋慶齡和宋美齡早年建立起來的姐妹感情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純樸深厚的。

      1915年,宋慶齡毅然決定和孫中山結(jié)婚,兩人年齡相差27歲,她的婚事受到來自家庭幾乎所有親屬的反對,但是卻意外地獲得一個稚嫩且響亮的聲音的支持,那就是遠(yuǎn)在美國就讀的小妹宋美齡的理解和支持。她致信二姐“要做引起爭論的孫中山的妻子就要拿出更大的勇氣……”

      1927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標(biāo)志性的年份,對于宋氏家族是一個沉重的年份,這一年是宋氏家族內(nèi)部發(fā)生尖銳沖突的年份。1927年,宋慶齡的政治立場和旗幟選擇,與宋靄齡、宋美齡以及三個弟弟截然相反。同時,宋慶齡除了在政治上強烈抨擊蔣介石外,在妹妹與蔣介石的婚戀問題上,也表達(dá)了明確的抵制意見。宋慶齡的政治選擇和個人意見沒有獲得家庭共鳴,于是她應(yīng)邀去蘇聯(lián)和歐洲考察。

      在政治選擇上,宋慶齡與她的姐姐、妹妹以及弟弟們分道揚鑣,繼而影響到他們感情上不和諧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即使在政治上激烈對峙期間,宋慶齡與同胞骨肉之間的點點親情依然可見。宋慶齡對蔣介石政權(quán)既不合作也不屈服的堅決態(tài)度,使得國民黨高層大傷腦筋。宋美齡知道二姐宋慶齡在道路選擇上和自己針鋒相對,但作為妹妹她卻擔(dān)心“軍統(tǒng)”和“中統(tǒng)”特務(wù)對二姐采取不測行動,為此,她曾多次托話給宋子文:“請轉(zhuǎn)告戴笠……要是聽到阿姐遭到什么意外我可不依……”

      隨著盧溝橋事件的爆發(fā),在國難當(dāng)頭、民族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宋家姐妹兄弟也和國共兩黨一樣,捐棄前嫌,同心抗日。盧溝橋事變后,宋家三姐妹活躍在上海、南京的抗日救亡運動中,1938年宋家三姐妹攜手出現(xiàn)在香港各界抗日救亡大會上,振奮人心。1940年春,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又一起來到重慶,她們一同在防空工事里視察民眾,一同在空襲過后救扶百姓,一同在戰(zhàn)地孤兒院里慰問兒童,一同在傷兵營里為傷員換藥,一同在后勤處為戰(zhàn)士縫衣……宋家三姐妹同心同德攜手抗戰(zhàn)的身影,給艱苦抗戰(zhàn)中的民眾以極大的鼓舞??箲?zhàn)時期,也是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自1927年后感情最好的時期。

      宋慶齡與宋靄齡、宋美齡之間有過不少通信,她們之間的情感,在她們彼此間的往來通信中流露得比較充分,比較客觀。宋靄齡和宋美齡對單身的宋慶齡一直比較關(guān)心,宋家姐妹的不少通信,多是親情的互相問候,多為關(guān)切對方的健康,談日常私事,少談或不談?wù)?,這個特點,幾乎在她們之間所有的通信中都有所體現(xiàn)。

      例如,1946年初,宋美齡致宋慶齡信:

      親愛的姐姐:

      新年快樂!我很遺憾這次走訪南京沒有能夠在上海下車來看望您。但愿要不了多久我能夠再來。

      勞拉(宋子文夫人張樂怡——作者注)送你一個便攜式的包。我替你做了件衣服,希望能和(合)你的身。

      我太忙了,一直沒有休息好,常感到虛弱和疲倦。

      等我來上海后我們要在家里慶祝一下。

      我能夠幫你什么忙嗎?我考慮在月底的時候把你的車子和我的一起運過來。

      愛你的 美齡美齡

      1946年1月6日

      1947年初,宋美齡致宋慶齡信:

      親愛的姐姐:

      非常感謝你的美味的湖蝦?,F(xiàn)在我送給你兩聽罐頭,一聽是姜汁甜餅,一聽是奶酪餅干。我希望它們和(合)你的口味。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下個周末來上海。不過,等我確定以后,我會打電話給你。

      愛你的 美齡美齡

      1947年1月31日

      宋美齡的這兩封信,洋溢著姐妹之間的情感和體貼。

      宋慶齡十分關(guān)愛二弟宋子良、三弟宋子安。當(dāng)宋慶齡與宋靄齡、宋美齡以及宋子文在政治道路上發(fā)生背離時,宋子良和宋子安并沒有過多表態(tài),他們都是聽從大哥宋子文的。盡管如此,他們對二姐宋慶齡仍有諸多掛念,而宋慶齡對兩個小弟更是長時期地惦念。

      1949年夏秋,由于政治道路選擇的不同,宋慶齡的兄弟姐妹先后離開大陸,以后聯(lián)系長期中斷。可以想見,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堅強的意志,同時又注重感情的宋慶齡,當(dāng)她面對骨肉親情的長期分離時,內(nèi)心的無奈、糾結(jié)和痛苦。

      1957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八年后,宋慶齡給定居美國紐約的大姐宋靄齡寫了一封信。信中動員她的大姐快點回到祖國來,信中她還幽默地說:“如果你不馬上回來的話,我們都將變得太老了……”宋靄齡讀到來信后當(dāng)即回信:“我的身體一直不好,特別是眼睛,近兩年來由于白內(nèi)障,看東西很模糊……在我手術(shù)后,恢復(fù)了視力,我將盡快回來看你?!?/p>

      由于眾所周知的政治大氣候,宋靄齡沒有回國,宋慶齡也沒有實現(xiàn)姐妹團圓的愿望。

      1969年2月,“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如火如荼,人們對“海外關(guān)系”避之唯恐不及,此時,宋子安在香港病故。宋慶齡是從一份外國雜志上看到小弟病逝的消息,她十分悲痛,“不顧一切后果,親自擬發(fā)了電報,在周恩來的幫助下,發(fā)到了香港表示沉痛哀悼”。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國病逝,正在戴維營度假的尼克松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返回白宮,授意與宋家關(guān)系密切的美籍華人向宋慶齡和宋美齡發(fā)出邀請,希望兩人能夠同赴美國參加宋子文的葬禮,藉此改善美中關(guān)系。出于種種考慮,當(dāng)宋美齡乘坐的專機飛抵夏威夷上空時,接到了蔣介石“暫不飛紐約”的電報。同時,在北京的宋慶齡也由于當(dāng)時中美不通航,赴美包機無法解決而擱淺行程。宋氏三姐妹失去了一次團聚的機會。

      1973年,大姐宋靄齡在美國紐約病逝,此時,宋慶齡已是80開外的老人,在“文化大革命”的郁悶中,她更為思念宋美齡和宋氏家族的其他親人。但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下,她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政治環(huán)境大為寬松,宋慶齡在給美國友人楊孟東的信中急切地托他打聽她在美國的親屬:“你有沒有見過戴維(宋靄齡和孔祥熙的長子孔令侃),同他談過話?我所有親屬的地址我都沒有。最近聽上海的一個老朋友談起,子安的妻子婷婷嫁給了一個埃及人!大約六七年前,我親愛的小弟弟在香港突然去世之后,她就到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去念書了。他們有兩個兒子,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因為子安是戰(zhàn)時在美國結(jié)婚的……你是不是知道,我那親愛的小弟弟子安的兩個兒子在做什么工作?后來我又聽說我的二弟子良病得很厲害,自己的積蓄已經(jīng)花光了,現(xiàn)在靠親屬贍養(yǎng)他。戰(zhàn)時我同這位單身的弟弟同住,后來他同銀行家席德的女兒結(jié)了婚,也是在美國,我也沒有見過這位弟妹……但我知道他們有一個女兒,他非常寵愛……”

      不久,宋慶齡同宋子安的遺孀婷婷(胡其瑛)聯(lián)系上了:“婷婷終于把子安的照片寄給我了,我真難以相信他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他是我多好的弟弟,他從不傷害任何人。對他的猝然去世,我止不住掉淚……”

      同年,宋慶齡又同住在美國加州孫科的孩子們?nèi)〉昧寺?lián)系,他們及他們的家人回中國探親時,她都先后熱情地接待過。中美關(guān)系正?;螅螒c齡的海外親屬紛紛擺脫各種干擾,應(yīng)她的邀請來祖國大陸參觀旅游。宋慶齡這樣真誠地對待海外親屬,排除了政治偏見,化解了歷史積怨,海外赤子紛紛心歸祖國。

      1981年5月宋慶齡病危時,宋子良從紐約發(fā)來慰問電:“孫逸仙夫人,獲悉你患病在身,不勝難過。為你的康復(fù)而祈禱?!?/p>

      1981年四五月間宋慶齡病重時,她對一直陪伴在身邊的沈粹縝表示,她想念宋美齡。說:“美齡假使能來,住在我這兒不方便,可以住到釣魚臺去。你們是認(rèn)識的,可以幫我接待她;早上接她來,晚上送她回去?!鄙蚵犃耸指袆樱B連點頭應(yīng)允,并將這件事向鄧穎超作了匯報。同時,宋慶齡的親屬發(fā)電報到紐約,將宋慶齡的病情告知宋美齡。幾天后,宋美齡復(fù)電:“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辈⒈硎居捎谏眢w有病不能遠(yuǎn)行回來探親。聽到這個消息,宋慶齡嘆了口氣說:“太遲了!”又有一次,宋慶齡對沈粹縝說:“國內(nèi)認(rèn)識美齡的人不多了,如果她來你一定要好好接待她。”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病逝,治喪委員會向在臺灣和海外的包括宋美齡在內(nèi)的親屬發(fā)出邀請,歡迎他們前來北京參加葬禮。臺灣電報局拒收這封電報。宋美齡也沒有任何表示。從表面上看,宋美齡是為了維護臺灣當(dāng)局所定海峽兩岸“三不政策”,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壓力,回應(yīng)無聲,但她對二姐的去世,心中并不平靜。據(jù)香港《百姓》半月刊報道:接近宋美齡的人士透露,宋美齡當(dāng)年5月下旬得知二姐逝世消息時,曾多次流淚,并為其向上帝禱告,以寄托心中的懷念。據(jù)熟悉宋美齡的友人回憶,宋美齡家居的柜子上長年擺放著宋慶齡的照片。

      1981年春宋慶齡病重時,她向沈粹縝托付后事,表示她熱愛上海,自己要安葬在上海宋氏墓地父母身邊。

      初聽此消息,雖然那時“文化大革命”已結(jié)束,可我還是心存疑惑,為什么不進(jìn)中山陵?為什么要葬在“大商人”父母的身邊?生活中的宋慶齡給出了她的答案。

      1980年11月,也就是宋慶齡去世半年前,她在寫給中共中央的一生中最后一封信里,坦誠地提出:“一、國家要恢復(fù)元氣,這是一次大好時機;二、要總結(jié)建國以來政治運動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創(chuàng)傷?!标P(guān)于她自己,則明確表示:“請不要把我和國父(指孫中山)放在一起,我不夠格。”

      宋慶齡對她的父母懷有深厚的感情。她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貞十分重視家庭親情,生前,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們相濡以沫,相互關(guān)照,即使去世,全家人也要在一起,為此,他們在上海預(yù)置了一大塊墓地,并設(shè)計了八處陵位。

      晚年的宋慶齡身邊沒有親人,也很孤寂,沒有孩子的她認(rèn)警衛(wèi)員隋學(xué)芳的女兒隋永清和隋永潔為干女兒。1980年也就是宋慶齡去世的前一年,隋永清結(jié)婚,宋慶齡抱著她痛哭一場。

      常年在宋慶齡身邊生活的隋永清說,宋慶齡是位很重感情、很重親情的人,她非常不贊同一母同胞之間因為政見不同就發(fā)表聲明脫離關(guān)系。隋永清記得宋慶齡說過:“你和家人可以政治觀點不一致,但是親情不能丟?!泵鎸Α拔幕蟾锩睍r期那些對親情血緣“一刀兩斷”的冷漠,她認(rèn)為不可思議,對此她曾說過:“不要教壞小孩子。”

      隋永清說,宋慶齡對她講過當(dāng)年為與孫中山結(jié)婚離家出走日本的情景:“我離家時,心情十分矛盾,特別覺得對不起母親。我與母親感情很深,從心底8toQ/TVmPVrXfApdRJF4kw==里不忍傷母親的心。在走出家門的那一刻,我還戀戀不舍地回身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母親房間拉著的窗簾動了一下,我隱約看見母親正在窗簾后面看著我。嚇得我慌忙扭過頭走了。我真害怕再多看母親一眼,就會軟下心,邁不動雙腿而留下來?!?/p>

      在與宋慶齡相處的歲月中,隋永清始終感覺,晚年宋慶齡有一種寂寞。她經(jīng)常獨自一人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半天。隋永清開始以為她是在辦公,只見她低著頭,雙手放在拉開的抽屜里,擺弄著或翻看著什么,要么就是長時間地發(fā)呆。隋永清習(xí)慣了只要她不發(fā)話,就不去打攪她。直到有一天,宋慶齡把她叫過去。她才發(fā)現(xiàn),宋慶齡拉開的抽屜里有一本相冊。宋慶齡翻著相冊,一張一張地向永清介紹:“這是我們?nèi)?,我的爸爸、媽媽、姐姐、妹妹、我的三個弟弟?!彼螒c齡保留著宋美齡送給她的精美衣物。晚年,當(dāng)宋慶齡得知宋靄齡去世的消息時,難過得默默獨處很久。

      平日生活中,宋慶齡幾乎從不佩戴任何首飾,但她一直珍藏著祖母傳下的綠松石戒指、發(fā)簪,以及母親送給她的鉆石別針等,甚至連父親早年送給她的酒,也在故居中一直保留著。在上海的宋慶齡故居里,餐廳里一直掛著她母親的油畫像,這是她對母親的一種歉意,是對家庭的一種懷念。

      宋慶齡病危時,向沈粹縝囑托,去世之后,不進(jìn)中山陵,堅持安葬在上海宋氏墓地她的父母身旁??赡埽@也是為了表達(dá)她生前在婚姻問題上未能如父母所愿、無法盡孝的遺憾,希望去世后永遠(yuǎn)陪伴父母。直到臨終前,她依然念念不忘此事,又對廖承志再三交代,這才放心。

      宋慶齡是宋氏家族那一代人中,唯一一位安葬在父母身邊的子女。她一生從來不憑借孫中山的地位和聲譽炫耀自己,去世后也不愿進(jìn)入中山陵分享中山先生的光輝。她真誠地愿與“李姐”為伴,像童年時代那樣,安睡在父母的身邊。

      宋慶齡用她永恒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感情,什么是親情,什么是真誠,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謙虛。

      (編輯 王兵)

      华亭县| 内丘县| 元谋县| 永吉县| 英超| 凤山县| 岗巴县| 曲松县| 博野县| 宜州市| 都江堰市| 桃源县| 昌江| 通河县| 永仁县| 郴州市| 理塘县| 长葛市| 东源县| 噶尔县| 南郑县| 平泉县| 新闻| 永州市| 沅江市| 定结县| 紫云| 凌源市| 阿城市| 若尔盖县| 剑川县| 江西省| 江都市| 修文县| 林州市| 句容市| 读书| 永寿县| 沧州市| 固始县|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