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人希望死去,即使人們夢想著能上天堂卻依舊沒有人真的想這么做。死亡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終點,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死亡可能是生命最棒的發(fā)明,它是生命的調節(jié)劑,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現在的你光鮮亮麗充滿活力抱負,可是假以時日,你將逐漸老去。抱歉這充滿了戲劇性,但它就是這樣。
——喬布斯
【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3次大融合】
1、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形成了“中國式佛教”,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宗教信仰,盡管是變異的信仰;2、清朝崩潰之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中國,最終實現了第二次大融合;3、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途中,如何實現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第三次融合?
【改善生活的10個簡單建議】
1、與自然親密接觸;2、堅持鍛煉計劃;3、花更多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4、表達感激;5、沉思冥想;6獲得足夠睡眠;7、勇于挑戰(zhàn)自己,例如學習一門新語言等;8、保持微笑與幽默的情緒;9、握手、擁抱等身體接觸;10、維持樂觀的情緒。
@羅志淵
相傳曾國藩因為四句遺囑使后代沒出一個敗家子,曾氏家族打破“盛不過三代”魔咒,曾國藩的“四條遺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是慎獨則心里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真可謂句句蘊合人生哲理。
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南懷瑾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guī)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guī)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guī)范,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胡適
【人民日報談地方債怪相:欠債越多地方官提拔越快】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借債-開發(fā)-盈利-還債”的邏輯。在政績考核壓力下,投資可以對GDP增長有更加直接的拉動作用,讓地方官員“面子上更好看”。甚至還催生了一個怪現象:欠債越多的地方,發(fā)展得越快,地方官員提拔得越快。
【三種等級公司差別】
1、一流公司忙育人,二流公司忙招人,三流公司忙換人。2、一流公司靠文化,二流公司靠流程,三流公司靠能人。3、一流公司做標準,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服務,四流公司做價格。4、一流公司未雨綢繆,二流公司臥薪嘗膽,三流公司坐吃山空。
【我國大學生學英語十幾年無障礙交流者不超5%】
教育部前發(fā)言人王旭明日前通過微博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令英語教育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有受訪專家稱,在功利化的導向下,中國英語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學生只會應付考試,學了十幾年,能實現無障礙交流的人不超過5%。
張頤武
年輕時是最應該下功夫專注學習的時期。尤其高中后期到大學三年級左右,真用了心,未來就受用無窮。這階段精力好,瑣事少,雜念小,容易集中注意力。但也正是誘惑多,花樣雜,躁動頻的時候,能克制超越這些,就是關鍵。沒有基本功,真本事,進入社會就沒有競爭力。古語說:“學問在早年,光芒如初旭。”
王明川
每一天都是一生的縮影。每天早晨醒來意味著一次新生,晚上入睡時這一天隨之消亡。任何人都會勇敢地擔起一天的責任,任何人都會用一整天的快樂感染周圍的人,任何人都會為別人著想一整天……總在談生活,其實生活的最高藝術就是使每一天生活得更好。擁有它,請牢記兩個字——平靜。
摩根·弗里曼
生活不會向你許諾什么,尤其不會向你許諾成功。它只會給你掙扎、痛苦和煎熬的過程。所以要給自己一個夢想,之后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如果沒有夢想,生命也就毫無意義。
馬云
未來做決定不容易,至少30%的人會反對你。好決定一般是艱難痛苦的,痛苦的未必就是好決定。得利者不會表態(tài)支持你,受挫者一定會罵。網絡時代,最狠的往往是那些毫無利益關系的“公”人,他們往往贏得40%不太明白的糊涂人。因為害怕被罵而隨波逐流的大有人在。人生最值的投資是對未來和理想的堅持!
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巧妙避開所有障礙,不斷前行。許多聰明人沒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為撞了南墻不回頭。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逾越不了的困難,繞一繞,何嘗不是個辦法?!婢衬艹蓹C遇,拐彎也是前進的一種方式。但是,是繞行,不是調頭和放棄!
心態(tài)的態(tài)字,拆解開來,就是心大一點。心若每天都大一點,心態(tài)還怎會不好?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學會接受。人生本來一場空,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態(tài)決定苦樂。凡事,淡然處之即可。
1 大意。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沒有危機意識是最大危機,滿足現狀是人生的最大陷阱。
2 輕信。輕易相信別人,像只傻狗,別人隨便扔了一塊石頭就急忙跑去撿。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易后悔地方。
3 貪婪。貪婪與恐懼是同一問題的兩面,過度貪婪是邪念的土壤和卑鄙的橋梁。
任何一個社會,不管它的技術基礎多好,若沒有道德基礎,沒有一種信念,它不依賴于便利、具體境況與許諾的利益,這個社會都是無法運轉的。道德的存在不是為了維系社會的運轉,而是讓人成為人。——捷克思想家帕托切克
不必鄙夷任何一個被生活壓彎了脊背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清高”的資格。誰人不渴望一種尊貴?最后卻不得不給生活跪了!多少人站著,心里卻是跪著的。所以真正的成長,是找到一種力量,幫你從內心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