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科普片的101種玩法”交流活動現(xiàn)場
本刊訊(記者 季天也)果殼網(wǎng)與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4月16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聯(lián)合舉辦了題為“核電科普片的101種玩法”的交流活動。廣東省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公關宣傳處副處長孔源、果殼網(wǎng)主編徐來和網(wǎng)上熱傳的《一分鐘性教育》系列片總策劃人鄒波,一起和觀眾探討核電科普片的拍法。
核能是一種能量密度“傲視群雄”的清潔能源,但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福島核泄漏事故的陰影下,公眾對核電的安全性一直存有恐懼心理。而用影片的形式拉近核電與公眾的距離,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在交流活動中,主持人帶著觀眾觀看了不同國家風格各異的核電科普視頻,3位嘉賓從各自角度進行點評。
“核電站有三道‘大門’,危險的放射性物質(zhì)被牢牢鎖在最里面,輻射是跑不出來的。在核電站工作一年受到的電離輻射劑量,只有去醫(yī)院做一次胸透的一半?!痹谂_山核電工作的孔源通俗易懂地打著比喻。
孔源說,核電站附近居民主動建議,核電知識的宣傳應該使用大眾語言,特別是專業(yè)知識點的講解,最好結合人們?nèi)菀桌斫獾氖挛镒鲱惐???自催€建議,對于人們不了解的事物,在科普的稱謂上一定要“中立”?!氨热缧枰踩幚淼摹藦U料’,它其實并不廢,99%都是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乏燃料’。核廢料帶給公眾一種負面情緒,人們先入為主,真相就容易被歪曲?!?/p>
長期做科普傳播的徐來認為,語言是科普的骨架,好的科普少不了準確到位的比喻;科學傳播需要抓住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而喚起大家對知識的傳播欲望。如果有可能,可以與公眾人物聯(lián)手?!斑@有點像占山頭兒。如果這些名人先接受的是錯誤信息,傳播出去就會很難‘平反’。得搶在謠言出來之前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這樣的科普效果比幾萬個科普工作者在網(wǎng)上發(fā)文都管用?!?/p>
從一個視頻制作者的角度出發(fā),鄒波對科普片的時長、姿態(tài)、角色、節(jié)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科學知識的傳播者要帶給受眾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不要帶有灌輸和精神綁架的色彩;核電科普片如果在網(wǎng)上傳播,節(jié)奏不能太緊密?!耙患硬灰嗟闹R點,每個片段之間得給人消化吸收的空當,這個空當兒可以講一些相關的段子或者笑話來調(diào)節(jié)氣氛。單集的總時長控制在兩分鐘比較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