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崗
柳林的歷史文化很深厚。從縣境薛村鎮(zhèn)高紅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刀耕火種??h內瀕臨黃河的軍渡、孟門、三交三個渡口,自古就是秦晉兩地商品集散地。今縣城所在地由鋤溝、青龍、柳林三鎮(zhèn)組成,大有“武漢三鎮(zhèn)”的構成格局。歷史上,這里是西部經山西通往中原及至出海的主要驛道之一。到明清時期柳林三鎮(zhèn)手工業(yè)興盛,商賈云集,店鋪林立,被稱為“晉西小北京”。而柳林從中國歷史地圖的大局看,屬于黃土高原的黃河流域中段的晉陝黃河峽谷東岸,是古代人類最早生存繁衍的地方,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
盤子的由來
柳林盤子為什么叫“盤子”?柳林縣民間有許多說法。有的象形釋義,有的諧音附會,有的據(jù)義定詞,也有的竭盡牽強……但總的來說,不外乎從其形式與意義兩方面撰述。有一位民俗文化的專家這樣描說柳林盤子,說它是“濃縮了的廟宇,擴大的神龕?!痹诿耖g,人們進行祭祀活動時,把供品放在木制的方形的盤子上,手端著供奉到神位前。柳林盤子從它的原始的質地、形式和它所承載的內容來看,都與民間所用的這種盤子相吻合。故曰其名出于此,理由更充足一些。
盤子從最初的祭祀性的實用物品,逐步發(fā)展成了一種藝術品。它集成了廟宇建筑的精華,擴大了神龕的祭祀規(guī)模和范圍,容納了歷史的、民間的許多傳統(tǒng)的忠孝節(jié)義文化、人本文化、神祀文化、農耕文化和商貿文化。
元宵活動在山西呂梁一帶叫鬧會子,其中的會子說的就是天官會子。柳林盤子活動,是元宵活動大系中的一個支孽,是天官會子的一種特殊形式。只不過柳林人把這一民間文化活動搞得更鋪張,把天官會子做得更經典,在文化性和祭祀性兩個方面更趨極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觀念和思維也在變化。其盤子的作用也不再是單純的娛神,而逐步轉為娛人。工閑、農閑、商閑的人們,在這一年一度的佳節(jié)時候,在虔誠祈愿來年豐厚收獲的同時,盡情釋放一下自己,從身體和情緒上得到一種放松和休整,以迎接新的一年。
細數(shù)盤子
柳林縣的盤子活動,只分布在縣城周邊十公里左右的一個狹長地帶中。粗略統(tǒng)計,現(xiàn)在已經有300個左右了。當然,盤子的影響擴大以后,它也在逐步向周邊以至外縣市擴散,但那只是鳳毛麟角。盤子之根基在柳林,集大成在柳林,最隆盛也在柳林。現(xiàn)存最早的盤子在距縣城不足二公里的穆村鎮(zhèn)沙曲村,據(jù)考證大概出自清光緒年間,據(jù)今有一百三、四十年。沙曲村的老盤子還有三四個,都是全縣最老的。它們用木頭做成,和現(xiàn)今的盤子比起來,造型比較單調,尺寸也比較小。有一個老盤子后側的木板背上,依稀可見毛主席的語錄。其中有兩條是這樣:“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中國的前途也是屬于你們的?!睋?jù)說,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有的人家就把盤子的物件挪作他用。而正是由于有了“最高指示”的保佑,才能把這些古老盤子的物件留存下來。
盤子活動是一種社區(qū)性活動。一個盤子都是由某一區(qū)域內的居民住戶們共同出錢制作的。同樣,盤子活動的經費也由這一區(qū)域的人們共同負擔。收取的形式就是由輪到的糾首、主人家們逐戶去收。標準確定之后,多少就自愿了。一般情況下,人們寧愿多掏而不愿少出。因而一個盤子的繁華、鋪陳程度,就決定于供奉這一盤子的住戶多少、富裕程度、靈驗與否,及糾首們的工作能力?;舅璧拿嫠芏汲鲎赃@一部分自愿捐的資金,由專門的面藝人員制作,水平比較高。有的地方除了基本的面塑,區(qū)域內每家每戶都蒸一份,到正月十四子夜時分送到盤子上去供奉,叫做“點頭香”。為了點到頭香,好多人早早地就來到盤子前等候。盤子前的人便越來越多,活動到了鼎沸的時候,人擠得水泄不通。當然,供奉面塑的也有跨區(qū)域的。一方面是個人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取決于人們傳說中某一個盤子的靈驗程度。
盤子現(xiàn)場
距縣城五公里的穆村鎮(zhèn)也是盤子活動比較集中和盛行的地方。由于這里過去商貿鼎盛,文化發(fā)達,盤子制作也比較精美,許多盤子制作的藝人也大都出自這里。鎮(zhèn)子上有個清泉溝,溝小道兒窄,這里盤子活動的場所就在溝中段、道中央一塊不足四十平方米的空地上。這個盤子的制作雖不甚精良和奢華,但其活動卻是異常的熱鬧。在活動的每一個程序性節(jié)目中,除了輪到的糾首、主人家,幾乎是人人熱心參與。爆竹在小溝里回蕩,燈火照亮了整條溝道,歡呼聲和笑鬧聲老遠就能聽到。點頭香的時刻,這里的活動熱鬧到咄咄逼人,不可忍受。不到點頭香結束,木制盤子的供品倉就堆得滿滿的了。
盤子活動場上還有一樣很耀眼的東西叫“花紙”?;埵怯帽镜氐拇旨埲境筛鞣N顏色,再寫上各種祈福迎祥的字,像現(xiàn)在的標語。方形的紙下面兩角各糊著一條彩色紙穗兒。花紙粘貼在繩子上橫掛在空中,一條一條的琳瑯閃耀,竭盡招搖。從春節(jié)到元宵,柳林縣城周邊家家戶戶掛花紙,或街巷、或門楣、或院落,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眼花繚亂。而盤子活動場所的花紙比別處更密集,更惹眼。
盤子活動也有它的組織機構。這個組織機構本身并沒有個準確的名兒,但機構中的組成人員卻叫糾首。糾首的多少視區(qū)域大小和盤子活動的規(guī)模大小而定,少則三五個,多則七八個或者更多。糾首由區(qū)域內的男戶主們輪流出任。糾首們中還有一個為首的叫主人家,主人家的產生一般是從輪到的這班糾首中推選,負責組織管理糾首和盤子活動的所有事宜。
盤子活動的經費管理在大多情況下是憑心而為。一般盤子的捐贈都要榜示,卻少有開銷的公布。不過,盤子活動是神社的事,樸實的神的子民們是很虔誠的,寧可自己多貼進去,也不愿或不敢在神社里有什么不規(guī)行為。
小時候聽過一個“過了二月二,氣死懶老婆”笑話。說的是,一家人家有個懶老婆,一個正月吃好的喝好的不干活,還能參加盤子活動的紅火,養(yǎng)得更懶了。二月初一,老漢讓她干活,她說剛出正月再歇一天吧!二月初二老漢又讓干活,她說二月二龍?zhí)ь^,不宜干活。二月初三,懶老婆再也找不出什么借口,沒等老漢問就活活氣死了。柳林人愛休閑,好紅火,盤子活動有的要鬧到過了二月初二。此后,盡管街頭巷尾的秧歌還在扭,彈唱攤上還是很擁擠,但再見不著燈火輝煌的盤子了。
要看盤子勝景,翹首期待來年元宵節(ji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