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女作家斯托夫人所寫的一部廢奴文學作品,自1851年問世以來受到評論界的廣泛關(guān)注,被認為是廢奴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它是一部反奴小說,描述了黑奴為追求自由進行的不懈奮斗,有力地控訴了農(nóng)奴制的罪惡。它的問世給斯托夫人帶來了極大的榮譽,使其成為美國最為著名的作家,評論界也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但大都集中在作者的種族立場及道德宗教觀方面,對它的藝術(shù)價值進行研究的不多。其實一部偉大作品應(yīng)該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我們在關(guān)注其思想價值的同時,不能忽視其藝術(shù)價值。本文主要從敘事學的角度入手,探討《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敘事策略。
關(guān)鍵詞:《湯姆叔叔的小屋》;敘事策略;敘事視角
作者簡介:閆曉云(1966-),女,漢族,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人,碩士研究生,集寧師范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測試、語言文學與翻譯。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2-0-02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女作家斯托夫人所寫的一部廢奴文學作品,自1851年問世以來受到評論界的廣泛關(guān)注,被認為是廢奴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十九世紀最為暢銷的小說,描述了黑奴為追求自由進行的不懈奮斗,有力地控訴了農(nóng)奴制的罪惡。它的問世給斯托夫人帶來了極大的榮譽,使其成為美國最為著名的作家,與此同時,它的問世對美國社會影響巨大,被認為是對《逃亡奴隸法》的回應(yīng),也是刺激廢奴主義興起的原因之一。后來,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說:“你就是那位引發(fā)了一場大戰(zhàn)的小婦人。”由此可見《湯姆叔叔的小屋》的社會影響力,對美國歷史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稖肥迨宓男∥荨肥且徊糠磁≌f,它問世以來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關(guān)注,從多個角度進行了研究,豐富了作品內(nèi)涵,對把握作品主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實一部偉大作品應(yīng)該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我們在關(guān)注其思想價值的同時,不能忽視其藝術(shù)價值。本文從敘事學的角度入手,從敘事模式、敘事視角、敘事聲音三個方面探討《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敘事策略。
一、敘述模式
敘述模式是用于創(chuàng)造敘述者形象的技巧和手段,這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從結(jié)構(gòu)主義理論來看,《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敘敘述模式是二元對立的,二元對立是結(jié)構(gòu)主義的根本,即是說研究者可以從作品中找出對立、聯(lián)系關(guān)系的事物,而這些關(guān)系體現(xiàn)為相互對立,從而揭示出更為深層的意義?!稖肥迨宓男∥荨分杏泻芏鄬α⒌某煞?,這些對立有力的深化了作品主題的復(fù)義性、結(jié)構(gòu)的復(fù)雜性等。這里主要從主題、背景、人物三個方面分析其二元結(jié)構(gòu)的敘述模式。
1.主題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敘事主題可以用二元對立來分析,小說的主人公是兩個黑奴湯姆和喬治,他們同是黑奴,受人剝削,但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有著不同的結(jié)局。湯姆被認為是一名堅忍的基督徒奴隸,他為人誠實,篤信上帝,在忍受剝削帶來的痛苦時還堅信著信仰。湯姆身上呈現(xiàn)出的基督教博愛的精神,他生性仁慈,甘心接受命運的安排。奴隸生活苦不堪言,還經(jīng)常受到奴隸主的打罵,但他從不反抗,即使被奴隸主們反復(fù)轉(zhuǎn)賣,也沒有想過要反抗。他信奉的是委曲求全、舍身成仁,深受其他奴隸的喜愛。喬治與湯姆完全相反,他不甘于命運的安排,富有反抗精神。為了獲得自由,他與家人一起反抗,成功逃到了北方自由區(qū),一家人獲得了團聚。喬治不但自己追求自由,還想解放其他的黑人奴隸,為此他到法國留學,要為非洲人建設(shè)一個國家,讓非洲人享有自由,這是追求解放的道路。這兩條道路對比非常鮮明,更加凸顯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主題,引發(fā)讀者對湯姆的同情,對喬治的贊嘆。
2.背景
《湯姆叔叔的小屋》寫于1851年,是以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為背景的。當時美國北部已經(jīng)廢除了奴隸制,獲得了解放,成為自由區(qū),而南部還受著奴隸制的剝削?!稖肥迨宓男∥荨分畜w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制度,北方自由區(qū)是 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迅速,而南方還是黑暗的奴隸制社會,發(fā)展緩慢,這一鮮明的對比,有力地控訴了奴隸制的罪行,同時也使美國南方蓄奴的真相為世人所了解。這樣安排敘述模式,有力地烘托了作品主題。
3.人物
《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體現(xiàn)了二元對立的敘述模式,如湯姆與喬治、湯姆與喬治和惡勢力、伊娃和瑪麗的對立。喬治與湯姆兩個主人公對比鮮明,湯姆善良、隱忍;喬治勇敢、機智。小說中的兩個主人公是善的代表,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是惡勢力的代表,這些惡勢力與兩個主人公是對立的,雷格里、海利都是惡勢力。雷格里是一個奴隸主,認為黑人奴隸連豬狗都不如,奉行的是鐵拳政策。他不把奴隸當人看待,像對待動物一樣對待他們,買下湯姆后,把湯姆的一切據(jù)為己有;為了防止黑奴逃跑,他還養(yǎng)惡狗,一旦發(fā)生黑奴逃跑事件,可以讓它追蹤。雷格里身上沒有人性,黑奴要不停地干活,但對生病的黑奴置之不理。湯姆是一個堅定的基督教徒,雷格里讓湯姆背叛自己的靈魂,湯姆毫不妥協(xié),最后雷格里致湯姆于死地。海利鐵石心腸,是一個黑奴販子,他搶走了露西的兒子,導致露西死亡。他販賣黑奴,為了獲得好價格,強迫黑奴表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而沒有考慮到黑奴當時的心情。與雷格里相比,海利不那么殘忍,但他對奴隸制有著推動作用,是奴隸制鏈上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伊娃和瑪麗都信奉基督教,都是奴隸主,但行為卻大相徑庭。伊娃富有同情心,她喜歡幫助身邊的人。在黑人奴隸眼中,她是一個可愛的小基督徒。她的遺愿是所有人都成為基督教徒并解決湯姆。瑪麗是奴隸主夫人,還讀《圣經(jīng)》,但她對黑奴的偏見很深,把他們看做是貧賤者。在她眼里,黑奴如果擁有了自由,就會偷懶、墮落,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教導他們,而黑奴也喜歡她的教化。
《湯姆叔叔的小屋》采用二元對立的敘述模式,引導讀者在鮮明的對立中探討,從而豐富作品主題,深化作品北京、彰顯人物,從而更加凸顯了小說的內(nèi)容與形式。
二、敘述視角
敘述視角是敘述者選擇什么角度對故事進行敘述的問題。一般來說,敘述視角有全知視角、內(nèi)視角、外視角,從敘述人稱來看,有第一人稱敘述、第三人稱敘述和人稱轉(zhuǎn)換敘述等。第三人稱敘述是全知全能視角,敘述者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它有著很大的優(yōu)越性,敘述者可以靈活的敘述,能拓展時空,極富有彈性。
1.故意裝作不知的旁觀者
如果單獨采用全知視角,會讓人覺得乏味,也會讓人懷疑敘述的真實性。所以敘述者為了制造懸念,吸引讀者,有時候會故意裝作不知來推進故事,斯托夫人巧妙地采用這種手法?!稖肥迨宓男∥荨分袑Υ藬⑹鲆暯亲顬轷r明的體現(xiàn),是講述喬治的出逃。喬治和伊萊扎同時逃離各自的莊園,但對他們出逃經(jīng)歷的敘述不同。敘述者一直跟蹤伊萊扎的行蹤,講述了她逃離的全過程。
但喬治是否成功出逃,敘述者描述的很少,小說第三章他向伊萊扎講述了自己的憤怒,并計劃逃走,之后就失去了消息,他有沒有成功逃走?是怎么逃走的?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懸念。直到第十一章敘述者才拉遠了敘述距離,提到了一張懸賞捉拿黑奴的通告,到這里才知道喬治逃走了,但他是怎么逃走的?到了哪里?讀者對此還是一無所知。正在這時,敘述者開始說道:“一輛輕便馬車來到了旅店門口,馬車看起來是上流社會的,趕車的是一個黑奴,車上坐著的是一位紳士模樣的男子。”1旅店內(nèi)的客人都細細打量著這位客人,他有著西班牙的黑皮膚,有著令人羨慕的輪廓,使他身上散發(fā)出不凡的氣度。故事中怎么會突然出現(xiàn)這個陌生人,與故事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讀者摸不著頭腦,全知視角當然知道他是誰,他故意裝作不知,給小說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2.從外視角轉(zhuǎn)化為內(nèi)視角
全知視角可能會有損敘述的真實性,為此敘述者?;肄D(zhuǎn)變?nèi)宋镉邢抟暯?。《湯姆叔叔的小屋》多次轉(zhuǎn)換人物有限視角,從外視角轉(zhuǎn)化為內(nèi)視角,即敘述者成為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敘述視角移入小說內(nèi)部,這樣就限制了讀者得到的信息,又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海利帶著湯姆南下,這時敘述者變?yōu)闇?,通過湯姆講述了密西西比河上奴隸交易的畫面,特別是湯姆來到雷格里的莊園時,這里的一切都這么陌生。全知視角隱退,通過湯姆的有限人物視角,讀者進入了一個陰暗冷酷、人情淡漠的世界,這與湯姆剛離開的莊園進行強烈對比,也隱含了湯姆命運的轉(zhuǎn)折。
敘述者通過湯姆引出了凱西這一人物。湯姆發(fā)現(xiàn)一起干活的黑奴里來了一個新人,她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女人,穿著整潔的衣服。敘述者要介紹凱西,但從湯姆的視角來看,他不知道這個女人來自哪里?但他看得出這個女人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身上有著高貴的氣質(zhì),周圍的人對她有懼怕也有幸災(zāi)樂禍。湯姆對凱西充滿了好奇,在湯姆受到雷格里的毒打后,凱西來照顧她,對話中凱西的身份慢慢被揭開,展示出的是一位飽受摧殘的女性。
3.選擇性的人物內(nèi)心透視
全知視角能無所不知,但它對人物內(nèi)心的透視可以有所選擇,常集中的揭示一些主要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因為作品中人物眾多時,不可能所有的人物都面面俱到,會選擇一些重要人物進行內(nèi)心透視。湯姆是小說的主人公,整個故事圍繞著他展開,作者選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內(nèi)心透視時,自然地把湯姆作為重點,從而拉近讀者與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距離,引導讀者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深入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通過對湯姆的內(nèi)心透視,也讓白人感受到黑人與他們一樣會思考,動感情,從而改變了對黑人的刻板印象。
三、敘述聲音
敘事聲音是“敘述者與故事的傳媒,也是顯示敘述者與故事存在的標志。”2作品中敘述聲音的強弱反映了作者對世界的介入程度,《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敘述聲音振聾發(fā)聵,屬于典型的作者型敘事聲音,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1.全知型敘述聲音
斯托夫人采取了全知敘述,敘述者能知曉一切,它利用自己的敘述優(yōu)勢,揭示農(nóng)奴制的罪惡,喚起讀者的同情。如第十二章中,當敘述者講述完船上女奴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被奴隸販子賣掉而自殺的古時候,不禁質(zhì)問指責奴隸販子的旁觀者:“但是,先生,是誰造成了奴隸販子?誰最應(yīng)受到指責?”3 這些反問把批判的矛頭不僅指向了小說中的旁觀者,還指向了讀者,揭示了白人虛偽的道德,使每一個公民都思考這個問題。
2.布道式敘述聲音
作者斯托夫人有著明顯的布道情結(jié),這是因為她一生都受著宗教的影響。她的父親是著名的牧師,后來她又嫁給了神學院教授,這使她深諳布道帶來的力量。雖然按基督教規(guī)定,女性不能布道,但布道的影響已滲入她的血液,她不自覺的通過《湯姆叔叔的小屋》表現(xiàn)出來。作者比較熟悉《圣經(jīng)》,小說中常會引經(jīng)據(jù)典,她把湯姆、伊娃塑造成基督教救世主的形象,并通過他們傳達只有博愛才能拯救美國。其實當時的美國,布道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活動,也是普通人在公眾場所發(fā)表言論的方式。所以作者選擇用布道的敘述聲音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注釋:
[1]哈里特·比徹·斯托.《湯姆叔叔的小屋》[M].王家湘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張薇.海明威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11
[3]哈里特·比徹·斯托.《湯姆叔叔的小屋》[M].王家湘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參考文獻:
[1]李素杰.《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敘事策略[J].名作欣賞,2011(18)
[2]曾傳玉.《湯姆叔叔的小屋》的結(jié)構(gòu)主義解讀[J].考試周刊,2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