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對生命美學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中止過,這種追求生命質量的心愿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演化成一種含蓄美好的藝術,與生活緊密融合,并且在裝飾圖案領域用其特有的形式存在,采用多種蘊涵了人們美好愿望和隱喻對生命未來憧憬的象征物表達對生命的崇拜和祈禱。湖南湘繡作為一種裝飾與造物的實用品深刻的闡述了這一精髓文化;通過對湘繡的背景了解和對湘繡紋樣的分析,探究湘繡中所蘊含的生命美學。
關鍵詞:湘繡;紋樣;生活美學;生命崇拜;象征
作者簡介:劉雯(1988-),女,湖南懷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
[中圖分類號]:J5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2--01
湖南湘繡,屬于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它以獨特的姿態(tài)含蓄的呈現(xiàn)出人類最初、最本質的愿望。湘繡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輝煌燦爛的陳家大山楚墓和馬王堆漢繡,即是中國刺繡歷史上讓人驕傲和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繡順理成章的最初發(fā)展之源。
湘繡稱為“母親的藝術”,它是古代母女,婆媳世代傳襲的民間女性群體生命情感的象征,是一部充滿生命色彩和美好祈愿的女人書。它依附于物件,可又脫離物件,具有獨立的藝術美和內在語言。她在強調“材美”和“工巧”的前提下,主觀的使用裝飾語言反映了湖南一帶女子的語言和表情,用“針線活”描繪出湖南的人文生活,風俗習性。
湘繡的創(chuàng)意是浪漫奇巧而靜心之功的,它是一種女性將生活理想、生活姿態(tài)、生活理念物象化地形式。它從敬拜、寄寓、生殖與性愛,習俗寄情等來表達湘繡的生命美學。
(一)敬拜寄情
中國古代造物觀是強調“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表現(xiàn)了人們對自然萬物的敬仰崇拜。湘繡也不例外,它在祭拜天地日月、神仙、自然生靈等方面也獨具匠心。湘繡藝術常借助對不同的神靈紋飾表現(xiàn),來寄寓或祈福求愿或避禍消災。例如祈盼借助龍的施云布雨而滋生萬物,鳳的飛騰盤旋而帶來和平吉祥,麒麟的靈智能給予人們祥瑞。
湘繡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忠烈崇拜,常見的有楊家將,岳飛,以及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毛澤東,鄧小平等,所有為國家、民族而效忠的英烈都是中國女性敬拜的偶像,刺繡藝術也成為她們心目中敬拜之意地平臺。
(二)寓意寄情
湘繡起源于湖南民間女子之手,一直以來,受政治,法禮的制約較少,為此,更能自由無拘束的表達出湖湘女子的自然天真,直率性情。同時,寄托了女性內心的情感內容。
湘繡的第一步,就是“繡花”。刺繡藝術中借“花”來暗喻的特點最為明顯?;ㄔ谥袊幕惺桥幍南笳?,并有著花寄情,情寓花的生活觀。此外,湘繡中除了常見的花紋飾,還常用諧音假借來表示刺繡造物的內在聲音。例如“蝠”通“福”、“鹿”通“祿”、“有魚”通“有余”等構成了生動豐富的刺繡語言。
(三)生殖與性愛寄情
愛情是人類自古以來永恒的主題。刺繡作為女性的生活態(tài)度、生命理想、情感寄托,在其造物中一一表現(xiàn)出來。手中的“針線活”傳達了中華文化中的生殖(生育)崇拜,性愛功利等,表現(xiàn)了中國女性對愛、情、婚戀的觀念。
在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下,對于中國古代女性而言,生存的基本觀念就是生存,繁衍。刺繡藝術對生殖崇拜的表達是強烈和明顯的,例如“百子圖”以及“郭子儀七子八婿團員圖”等類似的圖形,就是崇拜“廣繼嗣”的生殖價值,子女越多越好。除了生殖崇拜,湘繡中浪漫,寓意具有文學性,典故性的情愛表達,顯得更加含蓄,富有遐想,對情愛的渴望更具有理想化的人文色彩。
清末湘繡的民間繡品,如云肩、肚兜,群門等生活品中常常出現(xiàn)的“蝶戀花”或者“花戲蝶”紋樣,比擬男女情愛理想的匹配和諧,浪漫而奇巧。湘繡中常以“人面桃花”、“牛郎織女”、“鴛鴦戲水”等紋樣委婉表達男女之情,別具風味。
(四)習俗寄情
“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清明”等,都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盛行。它涉及到人民的傳統(tǒng)禮儀,宗教信仰,迷信禁忌,生活習慣,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一環(huán)。湘繡在對習 俗節(jié)慶的表現(xiàn)上具有藝術裝飾的升華特性,運用了造物理念與裝飾手段使抽象的節(jié)日具有形象感和生動感。
“茱萸”紋用于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祛避災禍。插茱萸之風在唐早已盛行。湘繡中用茱萸紋樣表現(xiàn)“重陽節(jié)”的習俗,最早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辮子股針“茱萸紋”繡品中可看出。還有“五毒”、“畫雞”紋樣分別用于端午節(jié)、春節(jié),用來祈福、祈盼生活平安,而寄寓生活的美好理想。
此外,還有紅肚兜、中國結、香袋等造物,都是湘繡藝術中表達吉祥美好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湖南湘繡受到源遠流長的楚文化和湖南民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是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的體現(xiàn),是傳統(tǒng)求吉心理與現(xiàn)實造物的結合。湘繡紋樣因其眾多的題材內容充斥著紋樣的藝術魅力,神靈動物、自然植物、抽象幾何、吉祥文字無不表現(xiàn)出湖南人們對于生命精神和吉祥幸福的追求,對于祖先的紀念及吉祥意蘊的表達。湘繡的魅力不僅僅在于造物的形式巧奪天工,更內蘊了其本質的強大的生命力,這些形式規(guī)律都與湖南社會的文化、風俗和審美意識是密切相關的,是湖南人們生活價值和審美理念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 徐恒醇.設計美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07月.
[2] 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07月.
[3] 柳沙. 藝術設計心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07月.
[4] 李硯祖.裝飾之道 [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
[5] 藍先琳,李友友.中國女紅:母親的藝術[M]. 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年08月.
[6] 李湘樹,李立芳. 湖湘文庫 湖湘刺繡二 湘繡卷[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01月.
[7] 左漢中. 湖湘文庫 湖湘?zhèn)鹘y(tǒng)紋樣[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