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泉
劉虹原本是一位賣菜的大媽,兩年前,一夜間搖身變成擁有上萬件“價值連城”文物的私人博物館館長。更令人吃驚的是,她居然騙取了400多人的信任,使他們心甘情愿地將上億元資金交到她的手中。
她是怎么創(chuàng)造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奇跡”的?而最后她的命運又如何?2013年12月9日,劉虹及其丈夫、兒子、女兒、兒媳因涉嫌集資詐騙罪被警方抓捕。2014年2月,隨著案件進一步審理,各種疑團漸漸解開——
借力造勢,打造招牌
今年57歲的劉虹是遼寧省西豐縣人。她只上過高中,后來招工進入西豐縣一家國有企業(yè)當工人。劉虹的丈夫徐德剛也是工人,兩人生育了女兒徐娜和兒子徐青。
1995年企業(yè)不景氣,劉虹和丈夫都下崗了。夫妻倆為了生計,從山東販魚、販菜銷往東北,10年含辛茹苦,終于將女兒和兒子都供上了大學,姐弟倆先后進入了國家公務員隊伍。
2005年,隨著年歲增長,劉虹和丈夫都感覺長途販菜太辛苦了,于是取出多年來積攢的積蓄,又借了幾十萬元,在縣城開了一家小旅館。
旅館開張后,盡管只有15個床位,但也算是份“實業(yè)”,劉虹從“菜大媽”變成了“劉老板”,實現(xiàn)了身份的第一次蛻變,并加入西豐縣“實業(yè)家”行列,漸漸成了別人眼中的“有錢人”。
劉虹是個頗有虛榮心和野心的人。旅館開業(yè)了一段時間,可她借的錢還沒有還清,她不想讓剛樹起的“有錢人”標志倒下。頭腦聰明的劉虹想到了“融資”,建地下錢莊,讓錢生錢!她和丈夫商量后,很快在縣城開了一家典當行。
此后,善于鉆營的劉虹以典當行為平臺,開始以2分的高息為誘餌,在親友和熟人中進行“融資”,把高息借來的錢通過典當行“借”出去,從中獲取差額利潤。漸漸地,典當行發(fā)揮了“地下錢莊”的功能。
但是“好福典當行”這塊招牌還是太小了,人們缺乏安全感,不敢把錢“存”在這里,根本發(fā)揮不了吸引資金的作用。典當行不但生意不好,還堆積了不少假文物、假古董。這些東西都是過了當期沒人贖回的,雖然當初都是按贗品當?shù)?,但是劉虹付了真金白銀,處理不出去,就是一堆廢物,長此以往,她不堪重負。
劉虹腦筋一轉,居然從危機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商機”。丈夫望著這堆“古董”搖頭哀聲嘆氣時,劉虹卻說:“不怕,我還嫌少了呢,以后有意識地多收集一些,數(shù)量和品種越多越好,等收集了幾千件后,就開一家‘價值連城’的私人博物館。有了這張招牌,再加上高息誘惑,我就不相信逐利的人不肯掏出積蓄給我們送來?!?/p>
徐德剛聽后非常擔心,他和妻子都是文物鑒別的門外漢,不懂辨別真假,萬一收了贗品怎么辦呀?劉虹幾句話就打消了丈夫的顧慮:“你是死腦筋呀,我們用得著懂嗎?真品我們買得起嗎?統(tǒng)統(tǒng)按贗品價收進來,我們的目的是集資,又不是買賣‘文物’,要的只是招牌效應。再說這小縣城,也沒有幾個人懂,古藏品真真假假,誰又真正辨得清!”
經過幾年的“儲備”,劉虹通過典當行收集了幾千件“文物”。2011年初,她用旅館的房產作抵押向銀行貸了一筆款,再加上典當行的集資和收益,一共花了近千萬元,在位于縣城最繁華的菜市街買下一棟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開始籌建私人博物館。
經過近10個月的裝修、布展,劉虹精心籌備的博物館終于建成了。為了使博物館的招牌效應更加明顯,劉虹精心策劃開館儀式,盡可能地請當?shù)仡I導,借助影響力,為她的博物館造勢,更為今后用博物館“招財”埋下“磁場”。
2011年11月15日,劉虹號稱遼寧首家的私人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現(xiàn)場甚至請來媒體記者報道。
身體發(fā)福的劉虹經過一番精心打扮,在開館儀式上吹噓自己是“文物守望者”,她收藏文物已經有30多年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資深文物愛好者,收藏了上萬件文物,從一億多年前的恐龍時代到宋、元、明、清代的珍品應有盡有。博物館一期展出的藏品有2988件,她計劃每3個月更換一次展品,2年內將所有藏品全部展示一遍。
除此之外,劉虹還打出“厚積明德,廣施善行,四海游人,廣結高友,收藏世代珍品”的主題廣告,宣布她的博物館是公益性質的,不收取門票,極大地擴大了博物館的宣傳效果。她的博物館在當?shù)爻闪艘粔K響當當?shù)恼信?,劉虹也一夜間成了西豐縣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寶物抵押,誘惑集資
都說商人是追求利潤的,人們非常納悶:劉虹投入巨資開辦私人博物館,不收門票,如何圖利?劉虹早有打算,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圖利的辦法就是用博物館里的文物作“抵押”向他人“借錢”。劉虹極力吹噓她博物館里的“文物”如何值錢,她這樣吹噓的目的,就是通過提高抵押物的價值來提高“借錢”的信譽度。她給很多人介紹過博物館二樓展廳南側的一把刀鞘金光閃閃、鑲滿“寶石”的彎刀,她說這是乾隆御用寶刀,價值1.2億,20年前她從一位沒落的蒙古王爺后人手中收來的。
劉虹津津樂道的是她尋寶藏寶的傳奇經歷。她聲稱上世紀90年代初,她在赤峰沙漠收購了一具契丹人的石棺,里面還留有血跡,可惜工作人員清洗石棺時洗刷掉了。為證明收藏了不少珍奇異寶,劉虹有意無意地對外人說,她給孫子、外孫女一人脖子上掛了一顆夜明珠,晚上走夜路時照亮。她還說,2008年她和丈夫挑了三大箱文物專程趕赴北京,請收藏家鑒定,專家看后驚訝不已:“想不到有這么多有價值的寶貝?!?/p>
劉虹的這些說辭,是真是假沒有人真去考證??傊?,經劉虹全力推介,她博物館里的寶物件件都是價值不菲,甚至價值連城。這不僅顯示她從普通企業(yè)家變?yōu)榱藫碛小皩毑亍?、經濟實力雄厚的放債人,而且為她用寶物作“抵押”集資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陳理明是西豐縣小有名氣的文物愛好者,出于好奇,他到劉虹的博物館參觀過幾次,便與劉虹熟識了。2011年底,陳理明又到博物館參觀,劉虹對陳理明說:“最近我資金緊張,如果你有閑錢可以投給我,每個月利息2.5分?!标惱砻饔行┆q豫,劉虹就指著博物館里的一件“遼代”瓦罐說:“這些文物你也看到了,值錢。”陳理明將信將疑,最終決定投入1萬元“試水”。
博物館開館后,劉虹到館里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她一邊推介她的寶物,一邊像熱心的大媽,“順便”給參觀的客人推介集資業(yè)務,她最常說的話就是:“現(xiàn)在銀行利息那么低,如果有閑錢,拿來放在我這里,1萬元一年有3000元的利息,有錢大家嫌!把錢放在我這里,如果不放心,我博物館里的乾隆寶刀值1.2億元,可以抵押了給大家還錢!”
聽著劉虹滔滔不絕的話,看著博物館里動輒價值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寶物,想到她可是價值連城的私人博物館的館長,誰會擔心她還不還那區(qū)區(qū)幾萬、幾十萬元的錢呢?許多人經不住劉虹高利息的誘惑,想到劉虹有博物館作抵押,資金放在她這里很安全,于是紛紛主動把錢送上門。
劉虹知道,“業(yè)務”要做大,對把錢投給她的客戶必須講誠信,讓他們嘗到甜頭,他們才會投入更多的錢。陳理明“試水”的1萬元,一年后不僅收回了本金,還拿到3000元的利息。由此,他對劉虹深信不疑,將自家和親戚的50萬元投給了劉虹。
其他集資的客戶也是和陳理明一樣,開初投入的資金都不高,大都是幾萬元,最高的也不到10萬元??墒牵荒旰?,他們都收回了本金,還拿到高額的利息。此后,幾乎所有在劉虹那里投過錢的人,都把家里的全部積蓄投給她,一次性投入幾十萬元的大有人在。
劉虹雖說以博物館里的文物作抵押向他人“借錢”??墒?,她這樣的抵押并沒有具備法律效力的憑據(jù),有的只是一句“我博物館里的乾隆寶刀值1.2億元,大不了抵押了給大家還錢”的口頭承諾。人們也沒有要求她辦理“抵押”的相關手續(xù),而是相信她的口頭承諾,就把錢借給了她。
2012年3月以后,劉虹有博物館作“后盾”,加之她的信任度提高,相信她的人開始趨之若鶩,她的“業(yè)務”越發(fā)紅火起來,每天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進賬”。劉虹把丈夫、女兒、兒子、兒媳組織起來,進行了職責分工,建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家族式的“地下錢莊”。
騙局敗露,全家被捕
集資款到手后,劉虹給家庭成員每人購買了一輛上百萬元的轎車,同時購買了二十多處房產,牢牢地為自己貼上了“有錢人”的標簽。除此之外,劉虹沒有忘記集資的目的就是放貸,從中賺取利息差價。她用2.5分的利息從民眾手中集資,然后以5分的利息放貸給企業(yè)或個人。
表面上看,錢經過劉虹的手,一進一出,她就享有出資人同等的收益。2012年她“放貸”的金額突破了8000萬元,從理論上講,除去了集資人的利息,她一年有1800萬元的純利潤,這是保賺不虧的生意。但是,這其中潛伏著巨大的風險,隨時會令她傾家蕩產。眾所周知,銀行的貸款利息比地下錢莊低得多,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yè),都去銀行貸款,只有那些沒實力、信譽差、在銀行貸不到款的企業(yè)或個人才會到地下錢莊借錢。這樣一來,還款信譽就大打折扣,無疑提高了放貸的風險。
劉虹的放貸也不例外,到了2013年,劉虹的“貸款”到期回收率還不到20%,甚至有幾個大額貸款人因無力還貸已逃之夭夭。加上劉虹買車、買房以及維持博物管運轉等所需資金都從集資款里抽調,每月還要支付幾百萬元的利息,劉虹的資金周轉很快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連博物館的正常開銷也難以維持,到超市買菜都是賒賬。
為了度過經濟危機,劉虹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集資力度,她發(fā)動家人全方位出擊。全家人利用各自的人脈資源,展開了新一輪集資。
徐德剛多次給酒行老板司燕靚打電話:“我把大伙兒的錢5分利息放貸,給大伙兒2.5分。你那么多錢放在銀行,太虧了,拿一點放到我這里吧!”司燕靚經不住徐德剛的勸說,先后投給徐德剛41萬元。徐青的同事工資雖然不高,可是看在他親自游說的情面上,同時也出于對博物館的信任,很多人把家里的老底都抖了出來,徐青很快就籌到100萬元。
劉虹的新一輪集資掀起了高潮,人們總是相信她有還款能力,紛紛把錢交給她放貸,劉虹的集資總額竟然超過了1億。在沒有有效風險防控機制的情況下,劉虹的業(yè)務陷入了“集資金額越多,放貸金額越大,資金回收率越低”的惡性循環(huán),迅速將其拖向崩潰的邊緣。
2013年9月底,劉虹的資金鏈斷了,無力再支付集資人的利息。集資人拿不到利息,開始騷動起來,紛紛找劉虹要錢。面對越來越多要錢的集資戶,劉虹不斷地寬慰大家:“資金正在周轉,大家再等兩天,我博物館里的乾隆寶刀值1.2億,大不了抵押了給大家還錢。”就是這樣一句毫無保障的話,又讓不少集資人吃了定心丸。
諸多要賬者中,只有豬肉店老板李華要到了8萬元。李華并非追討集資款,而是討要賒欠的肉錢。據(jù)李華說,劉虹一共賒欠了11萬元的豬肉、7萬元水果,她討回了8萬元,尚有10萬元沒有拿到。據(jù)說,劉虹還在西豐縣一個家電商處賒下30萬元電器。
10月初,集資人還在不停地找劉虹要錢,劉虹信誓旦旦地告訴他們:“博物館里的乾隆寶刀,已經捐獻給北京博物館,北京博物館給了6000萬元,錢要不了多久就到賬,到賬后就有錢給你們了。你們放心吧,這點困難對于我來說根本不算啥?!?/p>
劉虹苦撐到了11月中旬,再也撐不下去了。11月14日,劉虹直接把手機關機,與兒子、女兒攜款潛逃。劉虹的手機無法接通,激動的集資者們只好去找劉虹的丈夫徐德剛。徐德剛寬慰他們:“你們放心,我跑不了。”為了穩(wěn)住債主的情緒,他還說已經通過政府找到一個項目,能夠貸到款,讓大家再等幾天。
但集資者等不急了,有人向警方報案。西豐縣公安局接到報案后,經過調查取證,認定劉虹一家涉嫌集資詐騙。12月9日,公安機關將徐青抓捕,隨后抓捕劉虹的丈夫徐德剛。經過審訊,徐青才交代了劉虹、徐娜的藏身地點。12月13日,警方一舉擒獲劉虹、徐娜及其丈夫,至此,劉虹一家五口全部歸案。
公安機關經過一個多月審訊,2014年2月,基本查清犯罪事實。2011年以來,劉虹采取“體外循環(huán)”方式,繞開監(jiān)管,以高息回報為手段,非法收取工人、小商販、農民等466人存款,涉案金額10844.945萬元。在審訊中劉虹公然承認這些錢她已經還不上了。公安機關查封犯罪嫌疑人隱匿轉移的房產25處、現(xiàn)金197.7萬元以及黃金、古董、珠寶等涉案資金資產。等待劉虹一家人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如今,400多名受害人唯一的指望,就是劉虹博物館里的這些“文物”能賣掉償還他們的損失。博物館里的“藏品”和“文物”究竟價值幾何?對博物館的文物藏品處理目前仍在評估階段,正由鐵嶺市收藏家協(xié)會的四位專家進行鑒定。
其實,劉虹的詐騙手段并不十分高明。她先是用一堆真假難辨的文物搭造了一個戲臺,緊接著就借專家和學者等“唱戲”造勢,最后引來逐利的人們掏出積蓄,深陷其中。在這個用謊言搭建的戲臺上,不管花招耍得多么出神入化,利用的無非就是人心的浮躁與貪婪。少一些浮躁,少一些貪婪,或許此案就不會發(fā)生。
(文中人物為化名。本文謝絕一切形式的轉載、摘錄,違者必究)
(責編/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