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華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源自詩人海子1989年創(chuàng)作的抒情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名句現(xiàn)在幾乎成為幸福生活的代名詞。有或住在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海天一色,春花絢爛,心里充盈著“幸福的閃電”,這是無數(shù)人的夢想。筆者的個人經(jīng)驗是,要想美夢成真,在大陸,你可以選擇去三亞、廈門;在臺灣,首選是位于臺灣本島最南端的墾丁。
獨具特色的自然王國
墾丁,本義為“開墾的壯丁”,得名于清朝同治年間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這里開墾。就行政區(qū)劃而言,墾丁是屏東縣恒春鎮(zhèn)下面的一個小村;就景區(qū)而言,則指臺灣當局1984年1月正式設(shè)立的“墾丁國家公園”,總面積近33290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約18084公頃,海域面積約15206公頃。一般人所說的“墾丁”,指的就是“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設(shè)于恒春半島最南端,三面環(huán)海,東臨太平洋,西為臺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陸域西邊包括龜山向南至紅柴的臺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包括龍鑾潭南面的貓鼻頭、南灣、墾丁森林游樂區(qū)、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jīng)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qū);海域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jīng)貓鼻頭、鵝鑾鼻北至南仁灣間,距海岸1000米內(nèi)的海域。
墾丁全境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4℃。2001年2月,筆者首度到墾丁參訪,雖是寒冬季節(jié),但一到墾丁,下塌后就趕緊脫掉在臺北時穿的襯衫、夾克、長褲和皮鞋,換上沙灘褲、短袖T恤和拖鞋。
墾丁之所以能成為臺灣地區(qū)首個“國家公園”,筆者以為,主要是因其獨特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這里的地質(zhì)以珊瑚礁為主,在三面環(huán)海、北依山巒的地形下,加上長達半年的落山風吹拂,造就了墾丁特殊的地理風貌,包括沙灘、崩崖、沙瀑、鐘乳石洞等。
這片海濱熱土又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jù)臺灣有關(guān)部門截至2011年的統(tǒng)計,墾丁境內(nèi)有動物4825種、植物1921種。除了瓜葉馬兜鈴、臺灣紅豆樹、鵝鑾鼻大戟、恒春鐵莧、南仁五月茶、恒春金線蓮、恒春石斑木等近110種特有植物外,茂密的熱帶雨林中、清澈的海水里還有種類繁多的飛禽、昆蟲、珊瑚和魚類。
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在恒春西海岸的??诟浇?,可以看到大翅鯨、抹香鯨等鯨類“偶爾露崢嶸”,冬季時在墾丁沿海還可見成群的吉氏海豚、黑身瓶鼻海豚。秋冬之際,候鳥紛紛南下避寒,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伯勞、灰面鷲。此外,墾丁北區(qū)的龍鑾潭聚集了雁鴨等多種水鳥。
因此,對于地質(zhì)、動植物研究者來說,墾丁是不可錯過的科研基地;對于一般游客來說,觀鯨豚、賞鳥則是熱門旅游項目。
其中,位于恒春半島東南端岬角的龍坑自然生態(tài)保護區(qū)最值得推薦。這里綜合了裙礁、崩崖、狹谷、陷坑等絕佳地形景觀,海岸植物繁復(fù),有許多特殊少見的濱海植物。如濱斑鳩菊,全臺灣除了蘭嶼之外,就只能在龍坑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飛龍掌血”以及遠從大溪地飄洋過來的“檄樹”,都是龍坑特有的濱海植物。
“我對著天邊星兒望,我對著故鄉(xiāng)月兒望,思念心情,像風中的流沙……”這首由林翠萍演唱的閩南語、高勝美演唱的國語流行歌曲,名字叫《風吹沙》。歌名來自墾丁曾經(jīng)的獨特地形——風吹沙。
風吹沙是風成地形,曾經(jīng)也是墾丁的看點之一。每年9月至翌年4月,在東北季風的吹送下,沙粒被風力搬運至西南方陸地;而被河川和沿岸潮流攜來的沙粒,則被搬向東北的海灘。如此日積月累、經(jīng)過風蝕和風積,山谷里的沙子被風和水來回搬運,形成“沙丘”與“沙瀑”的特殊景觀。可惜當?shù)卣髞硇藿艘粭l馬路并在馬路后方種植了大片木麻黃防風,使得“風吹沙”在墾丁成為絕響。
風情旖旎的度假勝地
所幸,墾丁有的是天然美景。碧海、藍天、白云、燈塔,綿延的沙灘、青翠的山岡,“兼具山海之勝與沼原之美”,讓墾丁成為臺灣首屈一指的海濱度假勝地。
2008年,魏德圣執(zhí)導(dǎo)的愛情片《海角七號》在臺灣掀起觀影熱潮,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不為過,影片主要取景地墾丁由此更“熱”了。記得當時和筆者一起去看電影的年輕女同事一走出影院,就哭著喊著“要去墾丁”。后來,這部臺灣本土電影在大陸放映,又打響了墾丁在大陸的名頭,墾丁成為幾乎所有大陸游客赴臺必游之處。據(jù)臺灣當局相關(guān)主管部門統(tǒng)計,近幾年,每年前往墾丁的島內(nèi)外游客都超過600萬人次。
十余年來,筆者多次到墾丁觀光、度假,也常常向大陸友人推薦墾??;但其實,初到時對墾丁也是一知半解。去墾丁最大的誘因,是那座在課本里看過很多次的鵝鑾鼻燈塔。
臺灣島最南端有兩個突出部——鵝鑾鼻和貓鼻頭,從地圖上看,就像臺灣島往大海伸出的兩只腳,二者因此被稱為“臺灣腳”。鵝鑾鼻是太平洋和巴士海峽的分界點,清光緒八年( 1882年)落成的鵝鑾鼻燈塔,見距為2海里,是臺灣光力最強的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稱。
盡管這座燈塔的相關(guān)資料早已爛熟于心,但當筆者騎車沿著海濱公路來到燈塔前時,還是被它的美麗身姿深深震撼。21米高的燈塔通體潔白,挺立在海天之中,蔚藍無邊的巴士海峽和太平洋仿佛都只是為了給它襯底,什么叫“玉樹臨風”,什么叫“擎天一柱”,莫過于是。
到了海濱,自然要戲水。許多游客來墾丁,主要是沖著在臺灣數(shù)一數(shù)二的海水浴場而來。墾丁浴場海岸綿延千余米,湛藍的海水輕拍著潔白的沙灘,沙灘邊樹影成蔭,風光旖旎。因為地處熱帶,海水溫度較高,所以在墾丁一年四季都可見“浪里白條”,技藝高超的弄潮兒還會在風頭浪尖上玩沖浪。
不會游泳的人,可以租借潛水器具,通過培訓后浮潛、深潛,飽覽在海里游來游去、絢麗多姿的熱帶魚和搖曳生姿的珊瑚。浮潛要求很低,只要經(jīng)教練的簡單指導(dǎo)就能熟練掌握。深潛則必須進行一定的訓練,否則會有生命危險。盡管浮潛只是趴在水面上,但看魚兒游來游去,雖然“子非魚”,但已“知魚之樂”。
現(xiàn)在的墾丁星級度假酒店、小型旅館、民宿林立,但筆者最喜歡的還是夏都沙灘酒店,也就是《海角七號》中林曉培飾演的服務(wù)員工作的飯店。這里設(shè)施齊全,下榻于此的房客們可以赤足或穿著拖鞋四處閑逛,或在專屬沙灘上曬太陽、打排球,或在泳池里游泳嬉戲,或到海里劈波斬浪、劃獨木舟,或什么都不做,就在房間陽臺上看著大海發(fā)呆。雖然房價“有點小貴”,但物有所值?!逗=瞧咛枴窡嵊澈螅跋亩肌狈績r水漲船高,假日里更是貴得離譜,但游客仍趨之若鶩。
出了夏都酒店,就是熱鬧的墾丁大街。所謂“大街”,不過是一條長約百米的小街道,兩邊商店、餐廳一家挨著一家,商店主要售賣T恤、拖鞋、泳衣和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夜幕降臨,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大多著裝鮮艷清涼,神態(tài)悠閑,喜歡看美女的人在這里眼睛可以“大吃冰激凌”;不喜歡的人,可以在街上吃小吃、喝咖啡,購買一些具有當?shù)靥厣募o念品。
生活在別處。在墾丁,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
空氣中彌漫著文藝信息
在《海角七號》上映之前,墾丁與文藝沾邊,主要是因為每年的“春天吶喊”音樂季。
“春天吶喊”,簡稱春吶,是臺灣舉辦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音樂季,1995年由兩位外國人吉米(Jimi)和韋德(Wade)創(chuàng)辦,在每年4月5日前后(臺灣地區(qū)春假),邀集創(chuàng)作音樂團體或音樂人舉辦戶外演唱會?!按簠取庇绊懼鹉暝龃?,吸引了大批年輕族群,也帶動了墾丁旅游業(yè)的龐大商機。2007年,“墾丁國家公園”上級主管部門“內(nèi)政部營建署”,將包括“春吶”“春浪”在內(nèi)的所有戶外音樂活動,統(tǒng)稱為“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每年4月音樂季舉辦時,墾丁周邊交通“塞到爆”。“春浪”“春吶”和其他小型戶外演唱會接連登場,知名音樂人、樂團和眾多不知名的地下樂隊加盟演出,三四天的時間里吸引數(shù)萬人潮涌入,把沙灘、浴場變成狂歡的大舞臺,隨著音樂節(jié)拍盡情搖擺。這時候的墾丁似乎就只有“音樂和啤酒”,當然也難免有毒品、違禁藥品。而一夜歡娛之后,沙灘上一片狼藉。
筆者有“人潮恐懼癥”,不喜歡湊這種熱鬧,從未親身領(lǐng)略墾丁音樂季的狂歡氣氛。筆者派去采訪的記者回來都說:“真的很熱鬧,真的很狂熱。”說這話時,他們臉上洋溢著激情尚未消退的紅光。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痹谏碁┥虾戎Х?,看海天一色、云卷云舒,那種安逸自在于筆者而言,就是寧靜的狂歡。而在墾丁的關(guān)山上,觀賞臺灣八景之一的“關(guān)山夕照”,也是筆者的最愛之一。波濤輕涌,晚霞漫天,輝煌卻又寂靜,讓人不由贊嘆“夕陽無限好”,卻一點沒有“只是近黃昏”的感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每個人都會在墾丁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范逸臣在《海角七號》中唱了兩首歌曲,一首叫《無樂不作》,一首叫《國境之南》。有人喜歡前者的痛快淋漓,筆者卻喜歡后者的淺吟低唱:“如果海會說話,如果風愛上沙,如果有些想念,遺忘在某個長假,我會聆聽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