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闖 張 鵬
浙江蕭山醫(yī)院精神科,浙江杭州 311200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主要活性代謝產(chǎn)物,即9-羥基利培酮,是多巴胺D2受體的強拮抗劑,與H1、α1和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有非常強的親和力,對膽堿能M 型受體、β1和β2受體沒有親和力。帕利哌酮緩釋片是采用口服滲透泵(oral osmotic pump,OROS)控釋技術(shù)的第1 個第2 代抗精神病藥物[1-2],在國內(nèi)臨床應(yīng)用的時間不長,給藥后能維持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起始劑量即可達到有效劑量,無需肝臟細胞色素酶代謝,對肝臟損傷小,臨床療效確切,已有許多文獻報道[3-5],但其安全性方面的文獻報道不多?,F(xiàn)就帕利哌酮與利培酮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本組觀察的70 例符合入組標準的精神分裂患者為2012 年3~9 月浙江蕭山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和門診收治,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帕利哌酮組和利培酮組,各35 例。 帕利哌酮組男17 例,女18 例;年齡18~55 歲,平均(28.1±3.6)歲;病程6 個月~6 年,平均(4.6±1.4)年。 利培酮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19~53歲,平均(27.1±4.5)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3.9±1.1)年。兩組治療前PANSS 評分、年齡、病程以及性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帕利哌酮組有4 例因副作用不能耐受而退出;利培酮組有2 例因副作用難以耐受而退出。部分住院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在門診隨訪。
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 分;③年齡18~59 歲;④入組前2 周內(nèi)未服其他抗精神病藥;⑤排除精神活性物質(zhì)所致精神障礙,有腦器質(zhì)性、軀體疾病者,對治療不配合者。
帕利哌酮組口服帕利哌酮緩釋片(商品名:芮達,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24)治療,初始劑量為6 mg/d,根據(jù)病情及耐受情況,10 d 內(nèi)劑量調(diào)整為9~12 mg/d。利培酮組口服利培酮片(商品名:卓夫,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808),初始劑量為2 mg/d,根據(jù)病情及耐受情況,10 d 內(nèi)劑量調(diào)整為5~6 mg/d,12 周為1 個療程。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酌情給予普萘洛爾片、苯二氮類藥物或鹽酸苯海索。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2、4、8、12 周末采用PANSS評定兩組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治愈為PANSS 減分率≥75%,顯著進步為PANSS 減分率介于50%~<75%,進步為PANSS 減分率介于25%~<50%,無效為PANSS減分率<25%,顯效為治愈與顯著進步之和,總有效為治愈、顯著進步、進步之和??崭钩檠獧z測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進行血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及體重測量,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評價其副作用。
采用SPSS 11.5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帕利哌酮組與利培酮組顯效率分別為67.7%、63.6%,帕利哌酮組與利培酮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1%、84.8%,兩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兩 組 治 療 后2、4、8、12 周 的PANSS 總 分 及 各因子分均比自身治療前明顯降低(P <0.01),而兩組組間治療前、治療后第2、4、8、12 周的PANSS 總分及各因子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NSS 總分及各因子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NSS 總分及各因子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1
?
帕利哌酮組的主要副作用為錐外系反應(yīng),包括靜坐不能、肌張力增高、焦慮、失眠。利培酮組血糖、血脂、月經(jīng)紊亂、 體重增加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帕利哌酮組(P <0.05),兩組其他副作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n(%)]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病,多巴胺功能亢進在精神分裂癥的病因、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精神病患者的大腦基底核中,多巴胺受體數(shù)量是正常人的2~3 倍[3]。 多巴胺受體的阻滯劑是治療精神分裂的主要藥物。 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均為抗精神病常用的藥物,二者對受體的作用基本相似,均通過拮抗5-羥色胺2A 和多巴胺2 型受體發(fā)揮作用。 利培酮已被不少治療指南中被推薦作為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首選用藥,但同時其較高的并發(fā)癥限制了其臨床的應(yīng)用。帕利哌酮是一種新型抗精神病藥,為利培酮的衍生物9-羥利培酮,其臨床效果與利培酮相當,但不良反應(yīng)卻明顯減少。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的效果較好,能明顯改善陰、陽性癥狀和一般精神病癥狀[4-5]。 本組資料顯示,帕利哌酮組與利培酮組顯效率分別為67.7%、63.6%,帕利哌酮組與利培酮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1%、84.8%,帕利哌酮的療效和利培酮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帕利哌酮與利培酮均在用藥第2 周后患者PANSS 總分及各因子分就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在各個時段的PANSS 總分以及各因子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帕利哌酮緩釋片作為第三代新型抗精神病藥,主要是作用于多巴胺系統(tǒng),降低亢進的多巴胺活性及上調(diào)低興奮狀態(tài)的多巴胺神經(jīng)元,從而有效改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帕利哌酮的主要副作用為錐體外系副作用如焦慮緊張不安、靜坐不能、肌張力障礙,且發(fā)生率高有超過40%,并不比利培酮低,這與以前的報道不符[6-9]。尤其是患者出現(xiàn)的急性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導致患者不能耐受而停用有4 例,其中2 例因焦慮不安、靜坐不能有自殺念頭,給予苯海索和普萘洛爾也不易緩解,只有通過減藥才逐步好轉(zhuǎn),因此在首次應(yīng)用該藥物時應(yīng)嚴密觀察,若有錐體外系反應(yīng)要及時處理,不能緩解則要停藥。其他如頭昏、頭痛、消化道癥狀的惡心厭食也較常見,但程度較輕,主要出現(xiàn)在前2 周,能自行緩解,或加以苯二氮類藥物后好轉(zhuǎn)。 帕利哌酮有顯著優(yōu)勢的是,比利培酮低的如停經(jīng)、月經(jīng)延遲等月經(jīng)紊亂、增加體重,對血糖血脂影響少,對肝功能損害不明顯也是其特點。 雖然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衍生物, 但它與A1、H1、M1受體親和力低,這些特點可能與帕利哌酮主要是維持多巴胺系統(tǒng)的平衡以及不影響催乳素的分泌水平有關(guān)[10-11];同時兩藥對心血管系統(tǒng)副作用較少。
綜上所述,帕利哌酮緩釋膠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與利培酮相當,安全性方面除錐體外系副作用與利培酮相當外,應(yīng)為療效好、安全性相對高的抗精神病藥,但治療中也應(yīng)高度注意其錐體外系副作用。
[1] 江開達.精神藥理學[M].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68-370.
[2] 黃文武,姜德國.抗精神病新藥帕利哌酮[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3,15(5):307.
[3] 徐俊冕.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的新經(jīng)驗[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4,16(2):124-125.
[4] 王旸,曹昱,張艷.帕利哌酮緩釋片對精神分裂癥療效及安全性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22(6):415-419.
[5] 王曉敏,宮本宏,黃曉,等.帕利哌酮緩釋片與氯氮平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心電圖影響對比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1,40(11):102-104.
[6] 袁天懿,秦嶺,姚明榮,等.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43 例[J].醫(yī)藥導報,2011,30(10):1288-1290.
[7] 張鴻燕,李華芳,王剛,等.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急性精神分裂癥療效及安全性的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9,42(3):153-157.
[8] 王士良,蔣永紅,李建華,等.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1,23(1):34-35.
[9] 唐建良.帕利哌酮緩釋片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和分裂樣精神病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0,15(9):106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