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蓖ㄟ^對文本的有效閱讀,不僅能促進學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內涵,感悟表達技巧,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時常發(fā)現(xiàn)很多“無效化”的閱讀。對于文本,我們并不需要對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要去細細品讀,而是應該有選擇、有側重地去閱讀。
一、文本關鍵詞句——品一品
關鍵詞句在文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整個文本起到升華作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文本關鍵詞句找出來再放回文中去品味,學生就能真正體會到整個文本所表達的深意。例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作者用不多的筆墨就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奮發(fā)向上、不為命運所妥協(xié)的司馬遷。縱觀全文,我們不難找到一些能表現(xiàn)司馬遷人物形象的詞句。對這些詞句的重點把握將是整個閱讀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牢記囑托”、“研讀整理資料”、“悲憤交加寫作史書”等詞句,讓學生在細細品讀這些詞句的基礎上來了解司馬遷寫《史記》的經(jīng)過。接著,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司馬遷能完成《史記》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他人生中的哪些經(jīng)歷對他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司馬遷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這樣的閱讀指導探究,學生們就從心里明白了為什么司馬遷會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了。
可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細讀文本中的關鍵詞句,以關鍵詞句為突破口進行深讀感悟,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二、文本獨特語言——悟一悟
文本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指的是在文本語言中作者用了不同尋常的表達方式。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通常都包含了作者內心強烈的思想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針對這樣的語言現(xiàn)象展開細讀,從而讓學生悟得文本所蘊含的深意。如,在《“黑板”跑了》一文中,當安培發(fā)現(xiàn)自己演算的黑板在移動時,著急地喊出了:“別動,別動,再等一會兒就得到結果了!”句中使用了兩次逗號和一次感嘆號,但“別動”是一句單獨的話,為什么不用句號呢?而且,說一次就應該知道這個黑板是不會停下來的了,為什么要連續(xù)說兩次呢?因此,從這兩個標點符號入手,引導學生去感受安培因為計算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忘我的境界。而連續(xù)兩個帶逗號的“別動”不僅展現(xiàn)了安培認真可愛的一面,也展現(xiàn)了他因為計算還未完成的焦急心情。在這樣的閱讀之后,再讓學生感受全文,學生讀到的就不僅僅是個故事了。
三、文本留白——補一補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留白主要是為了給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同時也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在閱讀中,通過對文章留白的仔細品讀,不僅可以建立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溝通橋梁,更能加深學生對文本深意的理解。例如,《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中有這樣一句話: “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這一句話很明顯作者在留白。為什么作者在這里要留白呢?他想表達什么樣的意思呢?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想象彭德懷此時的心理活動和神情,體會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深厚感情。在學生交流后,我引導大家說:“這是一匹勞苦功高的大黑騾子啊!這是一匹讓彭德懷深愛的大黑騾子啊!現(xiàn)在彭德懷卻要殺了它,這是為什么?”教室里一片沉寂,學生們又一次細讀文本后,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彭德懷愛戰(zhàn)士勝過愛大黑騾子?!薄?/p>
四、文本謀篇布局——仿一仿
閱讀文本既要關注“語文內容”——文本“寫什么”和“為什么寫”,更要關注“語文形式”——“怎么寫”。關注表達,就是要關注作者的謀篇布局,就是要揣摩作者特別的寫作意圖,就是要和編者、作者、文本進行深度對話。教材中許多文章都是學生學習謀篇布局的范例。閱讀中,我們要用好立意高遠的教材資源,引導學生探尋文本謀篇布局的奧妙,讓學生通過模仿,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主旨。這樣,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在語言實踐中就能得以提升。例如,《秦兵馬俑》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習作訓練是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根據(jù)編者意圖、文本特點以及單元習作要求,我把這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一是積累語言;二是模仿、學習作者描寫風景名勝的寫作方法。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目標直指寫作。我用這樣的導語開場:“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到外地旅游參觀,也常常要描寫所見到的風景名勝。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可從中學到一些描寫風景名勝的寫作方法?!边@樣的導入語讓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細讀文本,解讀寫作密碼。首先細讀將軍俑這一節(jié),掌握作者介紹秦兵馬俑的方法;接著,讓學生用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5-10節(jié)。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拓展運用,寫作延伸。讓學生回憶自己的一次參觀或游覽經(jīng)歷,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意在體現(xiàn)從讀中學寫,在練筆中實踐,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的閱讀是建立在廣泛的閱讀和有側重的細讀的基礎上的。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引導學生找到文本的“細讀點”,帶著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的過程、享受發(fā)現(xiàn)的愉悅,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文本閱讀。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