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亮,程 亮,張金州,鄭奇軍,王紅兵,翟蒙恩,劉金成,俞世強
八年制學員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其畢業(yè)后成為合格的高級臨床醫(yī)師。臨床實踐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向臨床醫(yī)師過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醫(yī)學生培養(yǎng)中重要的醫(yī)學教育過程。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對于醫(yī)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心血管外科教學涉及內容龐雜且抽象,專業(yè)性強,八年制學員較短的臨床實踐期內難以訓練好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PBL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模式[1],是使學生學會如何自我更新知識,最終成為終生的學習者。PBL教學強調以臨床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醫(yī)學生為主體。美國半數(shù)醫(yī)學院校采用PBL教學模式。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是在傳統(tǒng)的教員單純文字講授知識點中加入豐富的圖像、三維動畫、音頻、視頻等演示。西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針對上述心血管外科專業(yè)的特殊性,創(chuàng)新性將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應用于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八年制學員臨床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分析總結如下。
所有的PBL教程均分為教師版與學生版。教師版包括完整的標題、教學目標、提示用問題、案例摘要、患者的檢查結果、疾病的診療方案,相關知識點與學員討論要點等。學生版只包括標題及患者檢查結果。撰寫的PBL案例應來源于臨床中的真實病例,并且在撰寫過程中應注意有“故事性”。下面以具體實例《變顏換膚,美麗從心開始》闡述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在心血管外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1.1 教學目標 掌握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癥狀、體征與診斷方法;掌握法洛四聯(lián)癥基本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變化;掌握法洛四聯(lián)癥的癥狀,體征以及產生的原因;體外循環(huán)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法洛四聯(lián)癥的手術原則及方式。
1.2 案例描述 第一部分:程先生夫婦孩子的嘴唇、面頰,甲床部位越來越青紫,尤其在吃奶,哭鬧和活動時加重,有時還伴有呼吸困難。該患兒與同齡孩子相比,不善活動,發(fā)育也明顯遲緩。孩子7歲時的一天在玩耍時忽然喘不過來氣并且昏倒。當?shù)蒯t(yī)院醫(yī)生告訴程先生這孩子的心臟可能有“毛病”,建議他帶孩子去大醫(yī)院就診。(多媒體:患兒面部照片)。教員提示用問題:①哪些疾病可以有紫紺的表現(xiàn)?②中心性紫紺與周圍性紫紺的區(qū)別有哪些?③患兒昏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④如果你是門診醫(yī)生還會重點詢問哪些病史,關注哪些體征?⑤如果你是門診醫(yī)生會讓該患兒做哪些檢查。本部分教學目標:①紫紺的臨床表現(xiàn),分類與原因;②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紫紺的類型;③對紫紺病人的診斷策略。
第二部分:繼續(xù)詢問病史中,程先生描述孩子經常在活動時蹲下,但是除了玩耍時昏厥過一次,并沒有發(fā)生過抽搐。門診醫(yī)生發(fā)現(xiàn)該患兒胸骨左緣(2~3)肋間Ⅱ級收縮期噴射性雜音,肺動脈第二音減弱。指脈氧氧飽和度74%。接下來安排患兒檢查血常規(guī),胸部正位X光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二維超聲心動圖顯示主動脈前壁與室間隔中斷,前移騎跨與室間隔上,室間隔回聲連續(xù)中斷,右室流出道及肺動脈瓣明顯狹窄。(多媒體:患兒“蹲距”視頻資料,杵狀指照片、法洛四聯(lián)癥雜音音頻資料、超聲心動圖視頻資料)。教員提示用問題:①根據已有的病史,癥狀、體征與物理診斷結果你判斷患兒患有什么疾???②患兒為什么會出現(xiàn)紫紺?③你覺得患兒在活動時經常蹲踞與疾病有關嗎?④患兒曾在活動后昏厥與心臟疾病有關嗎?⑤什么是杵狀指?⑥你認為該患兒的血常規(guī)、心電圖與胸部X線結果可能會有什么異常表現(xiàn)?本部分教學目標:①先天性心臟病的一般診斷策略;②法洛四聯(lián)癥的病理解剖改變;③法洛四聯(lián)癥的典型癥狀;④法洛四聯(lián)癥的陽性體征。
第三部分:進一步的檢查結果提示: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均高于正常范圍。X線胸片顯示心腰凹陷,心尖上翹呈“靴型心”。肺紋理纖細,肺野透亮度增加。心電圖檢查提示電軸右偏,右心室肥厚。動脈血氣,p H值7.30,氧分壓(PaO2):62 mm Hg,二氧化碳分壓(PCO2):42 mm Hg,標準碳酸氫鹽(SB):18 mmol/L,剩余堿(BE):-4.5 mmol/L,乳酸(Lac):4.2 mmol/L。(多媒體:患兒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圖片,胸部X線照片,心電圖圖片,血氣結果圖片)。教員提示用問題:①你怎樣看待該患兒的這份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②胸部X片與心電圖結果支持你的診斷嗎?③為什么醫(yī)生要給患兒做血氣分析?④法洛四聯(lián)癥的病理生理特點是什么?⑤你認為該患兒需要進行哪些術前準備?本部分教學目標:①法洛四聯(lián)癥的診斷要點;②法洛四聯(lián)癥的鑒別診斷;③法洛四聯(lián)癥的病理生理改變;④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增高與代謝性酸中毒的原因。(多媒體:法洛四聯(lián)癥病理解剖實例圖片、示意圖圖片,法洛四聯(lián)癥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三維動畫)。
第四部分:患兒入院后給予吸氧,平衡鹽與碳酸氫鈉,并囑患兒多飲水。3 d后在全麻體外循環(huán)下行法四根治術?;純盒g后8 d痊愈出院。3月后復查患兒青紫癥狀消失,心臟雜音消失。經過醫(yī)生的精心治療,一張青紫的面孔迎來了遲到的美麗(多媒體:法洛四聯(lián)癥根治術錄像,體外循環(huán)基本原理三維動畫、患兒術后復查照片)。教員提示用問題:①為什么醫(yī)生要給予患兒平衡鹽與碳酸氫鈉?②法洛四聯(lián)癥根治手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是什么?③體外循環(huán)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本部分教學目標:①外循環(huán)的基本原理;②法洛四聯(lián)癥的常規(guī)術前準備;③法洛四聯(lián)癥根治術的手術原則與方式(根治手術與姑息手術);④法洛四聯(lián)癥根治術的常見術后并發(fā)癥。
將實習學員每(3~4)人分為一組,在每一部分病案討論時輪流擔任組長。課下,學員根據所提問題,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找相關教材、文獻、資料,由組長組織討論,每位學員提出意見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記錄未能解決或有疑問的問題。課上帶教老師分析、總結,并組織全體小組成員討論。PBL結合多媒體教學后,組織每一位學員跟隨教員參與全程管理一名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具體臨床工作。臨床實踐結束后,由帶教教員組織學員再次分析總結相關病例與相應知識點,并答疑解惑。
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是教學效果滿意的效果。3個月后測定學員的專業(yè)考試成績,對心血管外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臨床工作的信心與興趣都高于以往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學員。學員普遍反映這種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有利于自我更新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應用新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對抽象的醫(yī)學概念形成感性的認識、加深了理解并容易形成長期記憶。
采用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在八年制醫(yī)學生的心血管外科臨床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結其中成功的原因有:①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PBL案例真實,全部來源于教員親身診治過的患者,不是虛擬或來源于網絡或文獻中的病例;②PBL案例按照患者的病情演變與診療過程展開,借助多媒體資料使學員迅速進入醫(yī)生的角色。教員巧妙的設計了提示問題,并應用多媒體教學法更有效的幫助學員全面、深入的理解相關知識;③PBL案例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借助PBL教學使學員掌握基本知識點,并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PBL教學后,指導學員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對于患者的現(xiàn)實臨床醫(yī)療工作中,并在實踐中不斷思考與總結。
外科傳統(tǒng)的臨床實習教學模式為:向實習學員講授一名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應具有的體征與臨床表現(xiàn),疾病的診斷標準是什么,在手術前需要進行哪些術前準備等等。忽略了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的培訓。加之心血管外科由于其專業(yè)性極強,風險大,較易產生醫(yī)患糾紛等特殊性,使得學員在臨床實習中的操作的機會相對較少。PBL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能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熱情,能整合多學科的相關學習內容[2,3]。心血管外科的一些知識相對抽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讓學員形成感性認識。比如講授法洛四聯(lián)癥的心臟雜音時,傳統(tǒng)模式為告訴學員該患者為胸骨左緣2~3肋間Ⅱ級收縮期噴射性雜音。但學員在實踐中是否能真正理解體會難以判斷。而多媒體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給學員播放雜音的音頻資料并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能詳細講解雜音的性質與產生機制,使得學員產生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學效果確實。因此,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對于激發(fā)實習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容易理解與形成長久記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
PBL教學的一個局限性在于注重解決單一病例問題,而忽略了學員對知識點的系統(tǒng)掌握[4]。選擇PBL病例非常重要,一個好的病例可以有效地彌補其局限性。PBL教學通過對一個典型例病例的深入討論,不僅使實習醫(yī)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強化,更建立了有效的臨床思維分析方法,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5,6]。有了正確的方法,即便臨床工作中遇見自己不熟悉的病例,學生也可以應用正確的臨床思維分析方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診治。
[1] Barrows 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1986,20(6):481-486.
[2] Ding X,Zhao L,Chu H,et al.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f preventive medicine education in China[J].Sci Rep,2014,30(4):5126.
[3] 王明華.EBM+PBL在普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8:92-93.
[4] 艾明華,董衛(wèi)國,劉媛媛,等.PBL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在《細胞分子生物學》課程中的實踐[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2,20(4):752-754.
[5] 萬啟龍,凌晨,張文峰,等.PBL在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1,5(6):49-53.
[6] Donner RS1,Bickley H.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An overview[J].Bull Med Libr Assoc,1993,81(3):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