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林 黃雪松 李東輝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1)
內鏡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療效探析
蔡惠林 黃雪松 李東輝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 探討內鏡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本次醫(yī)學研究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尿道球部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內鏡治療,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所有16例尿道球部損傷觀察對象中,12例患者排尿功能基本恢復正常,4例患者發(fā)生尿道狹窄等并發(fā)癥,經對癥處理后不影響排尿功能,患者平均手術治療時間為(20±5)min,2例患者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結論 由本次醫(yī)學研究結果可知,尿道球部損傷患者接受內鏡治療,有助于其排尿功能的恢復,且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較高,因而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內鏡;尿道球部損傷;臨床療效
前尿道損傷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開放性手術是該疾病患者較為常用的臨床治療方法,但是,常規(guī)的開放性手術治療會對患者正常的尿道生理解剖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了較高,因而會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痛苦,進而影響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隨著近年來我國腔內泌尿外科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輸尿管鏡和膀胱鏡等內鏡技術在尿道球部損傷的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影響,且受到了臨床醫(yī)師和患者的一致認可與支持。本次醫(yī)學研究就對內鏡技術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現(xiàn)將本次醫(yī)學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次醫(yī)學研究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尿道球部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為(56.5±6.4)歲,所有觀察對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自主小便功能障礙,尿道外口輕微出血等癥狀。其中,4例尿道球部損傷患者發(fā)生較為明顯的陰囊血腫癥狀,且入院后接受F16尿管導尿治療無效。
1.2 方法:所有16例尿道球部損傷觀察對象均以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常規(guī)鋪設消毒無菌單,通過F8.9/9.8wolf輸尿管,在直視下進鏡,直至尿道遠端損傷部位,F(xiàn)4輸尿管導管首先實驗性置入操作孔,在輸尿管導管順利通過尿道球部損傷部位后,將其置入膀胱內,若導管內出現(xiàn)尿液流出,則證實導管完全進入膀胱。沿導管方向繼續(xù)置入輸尿管鏡,直至其進入膀胱內部,導管退出后,利用輸尿管鏡將導絲置入,輸尿管鏡退出后,取F20Folley三腔尿管,使用針頭在其頂端戳孔,將尿管沿著導絲方向置入,直至其進入膀胱后,可將導絲拔除,將30 mL水注入氣囊內,并在尿管上使用包皮縫線進行固定,徹底沖洗膀胱[1]。
本次醫(yī)學研究過程中,有4例尿道球部損傷患者由于完全性尿道破裂,導致輸尿管導管不能進入尿道近端,但手術醫(yī)師并未強制進鏡。在適度充盈膀胱后,首先在恥骨部位試試膀胱穿刺造瘺,沿造瘺針外鞘方向將輸尿管鏡置入膀胱內,確定尿道內口位置后,將導絲置入,直達尿道斷端,輸尿管鏡退出后,從尿道外口部位進鏡,直至尿道斷端,確定導絲遠端位置,將導絲使用異物鉗拖出尿道外口,并將尿管沿導絲方向置入。術后徹底沖洗膀胱,尿管常規(guī)留置2~3周,尿管拔除后,依據(jù)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復情況,對尿道進行適當?shù)臄U張?zhí)幚怼?/p>
本次醫(yī)學研究所選16例尿道球部損傷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平均用時(20±5)min,其中,2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尿外滲現(xiàn)象,經會陰部切開引流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手術2~3周后將尿管拔除,且患者排尿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全部觀察對象均接受12個月的術后隨訪,隨訪結果證實,4例患者發(fā)生較為明顯的尿道狹窄癥狀,需要定期接受尿道擴張?zhí)幚恚?2例患者基本能夠正常排尿。
騎跨傷所致的尿道球部損傷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尿道急癥,該疾病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在于及時恢復尿道連續(xù)性,降低尿道狹窄發(fā)生率。開放性手術是該疾病患者常用的臨床治療方法,需要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膀胱造瘺二期尿道修復、端端吻合術或是急診尿道修補手術治療。然而,這一治療方法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且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其基本原因在于,手術過程會再次損傷尿道組織,進而破壞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隨著近年來我國泌尿外科腔鏡技術的逐步發(fā)展完善,內鏡手術技術在尿道球部損傷的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2]。本次醫(yī)學研究中,通過輸尿管鏡下會師術治療尿道球部損傷效果較為顯著。本次醫(yī)學研究結果證實,內鏡治療尿道球部損傷,具有下述幾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第一,手術操作方法較為簡單易行,因而適宜在廣大基層醫(yī)療單位推廣應用;第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不易發(fā)生感染等問題,且尿管留置時間更短,因而能夠大大縮短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降低醫(yī)療成本,恢復速度更快;第三,患者無需拆線和引流,因而術后處理方法較為簡單,患者舒適感更強;第四,手術過程中不會對患者正常的性功能造成破壞和影響,不會損壞會陰部黏膜神經叢,且手術操作時間更短[3]。本次醫(yī)學研究結果表明,尿道球部損傷患者入院接受尿管導尿治療過程中,應避免過度用力,對尿管進行適度潤滑處理,且尿管插管過程要盡量輕柔,一旦失敗需要立即放棄,防止多次反復插管導致患者尿道球部損傷癥狀進一步加重。手術過程中需要在直視下進鏡,且進鏡前應確??吹角坏牢恢茫苊饷つ窟^度進鏡,今兒加重尿道損傷現(xiàn)象,增加患者痛苦,影響手術過程的順利開展,對于不能尿道遠端進鏡的患者,則需要及時變?yōu)榘螂自殳浿委?,從尿道內口處置入到死,手術過程中使用生理鹽水進行適當沖洗,并對沖洗壓力進行準確控制,避免液體大量進入組織之間的空隙,進而造成周圍組織損傷現(xiàn)象。手術完成后,若患者出現(xiàn)尿道狹窄癥狀,則需要控制術后感染問題[4]。
尿道球部損傷患者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在于尿道連續(xù)性的恢復、膀胱內尿液引流以及尿外滲癥狀的控制,需要關注的是,內鏡治療通常需要實施灌注液連續(xù)沖洗治療,而這一治療方法會導致患者繼發(fā)感染以及血腫癥狀的進一步加重,因此,沖洗液應盡量選擇生理鹽水,并實施低壓灌注,對灌注的速度進行適當控制,保證治療視野清晰,避免暴力或是盲目操作加重損傷癥狀。對于操作不成功的患者,需要立即實施遠端為吻合術或是會陰部球部尿道修補手術治療,不能反復強制操作。如果患者尿外滲現(xiàn)象過于嚴重,或是會陰部血腫組織較大,則需要實施會陰部多處切開引流處理,手術過程中盡可能應用斑馬導絲,其主要原因在于,斑馬導絲自身彈性較好,且表面光滑度較為理想,因而不會在尿道斷裂部位盤曲,導尿管尖部戳孔比剪去好,以減少導尿管置入尿道時的阻力,并減少對尿道損傷[5]。
綜上所述,內鏡技術是一種較為有效且安全的尿道球部損傷臨床治療方法,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機體損傷,且術后恢復速度較快,患者痛苦較小,因而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1] 陳華忠,黃建新,徐漢新.膀胱鏡下尿道會師術與開放性手術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比較[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8,26(3):303-304.
[2] 沈建國,張家棟,張炯.尿道球部損傷的兩種急診處理方法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4(2):1178-1179.
[3] 林立果,劉思平,杜秀華,等.輸尿管鏡留置多孔三腔硅膠導尿管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2011,5(2):160-161.
[4] 王文,范志璐,郭成浩,等.膀胱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球部損傷[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7):592-594.
[5] 蔣太茂,李倩生,金文生,等.64例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損傷的早期治療[J].遼寧醫(yī)學雜志,2006,20(5):273-274.
R69
:B
:1671-8194(2014)31-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