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賀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yī)院 內分泌科,遼寧 營口 115000)
木丹顆粒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
陳 賀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yī)院 內分泌科,遼寧 營口 115000)
目的 觀察木丹顆粒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在積極控制血糖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甲鈷胺、硫辛酸調節(jié)神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再給予木丹顆粒口服治療。兩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神經傳導速度改善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結果 4周后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29%(33/3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71%(30/35)。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木丹顆粒與甲鈷胺、硫辛酸聯(lián)合應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好,不良反應無明顯增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木丹顆粒;甲鈷胺;硫辛酸;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能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但卻可因導致患者殘疾而對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我院內分泌科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應用木丹顆粒聯(lián)合甲鈷胺、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觀察我院內分泌科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指端麻木、刺疼、燒灼感、蟻走感,膝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感覺神經傳導速度<40 m/s,運動神經傳導速度<45 m/s。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44~78歲,平均61歲,糖尿病病程12~24年,平均15年,周圍神經病變病程2~12年,平均7年?;颊呷朐汉箅S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及治療組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糖尿病病程、周圍神經病變病程、臨床表現(xiàn)、周圍神經傳導速度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70例患者入院明確診斷后均在飲食控制、運動療法的基礎上,再應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控制血糖治療,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FBG)≤7.8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對照組35例患者給予:甲鈷胺500 μg,1日1次,肌內注射;硫辛酸0.3 g,加入2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30 min,1日1次,4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35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木丹顆粒(由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提供)7 g,1日3次,每餐后半小時溫開水沖服,4周為1個療程。4周后觀察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定:分3級評定。顯效:自覺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深淺感覺及腱反射顯著改善或恢復正常;有效:自覺癥狀較治療前有好轉,深淺感覺及腱反射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較治療前加重。
1.4 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治療4周后,治療組顯效21例,顯效率為60.00%,有效12例,有效率為34.29%,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顯效19例,顯效率為54.29%,有效11例,有效率為31.43%,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5.71%。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對照組:肌內注射部位疼痛4例,頭脹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7.14%;治療組;肌內注射部位疼痛3例,惡心2例,頭脹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以上不良反應均輕微,無需特殊處理,未見紫癜、呼吸困難、抽搐等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未有患者因藥物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者。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以周圍對稱性感覺和運動神經病變及自主神經病變損害最為多見,臨床發(fā)病率在50%以上[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目前發(fā)病機制雖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并非單一因素所致,包括血管損傷,神經營養(yǎng)因子缺乏,細胞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和免疫因素等,故而臨床治療上采取積極控制血糖、積極補充神經營養(yǎng)藥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神經生長因子治療神經病變、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等綜合治療措施。
甲鈷胺是一種活性維生素B12制劑,甲基維生素B12通過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使軸索骨架蛋白運輸正?;謴洼S漿轉運功能,并通過刺激軸突的再生而修復受損的神經。試驗證實經甲鈷胺治療后可明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自覺癥狀,提高神經傳導速度[2],但僅用甲鈷胺治療不能改善神經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
硫辛酸可以降低神經組織的脂質氧化現(xiàn)象,防治糖尿病、控制血糖及防治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經病變。研究表明,硫辛酸可增加細胞內谷胱甘肽及輔酶Q10的水平。硫辛酸靜脈滴注過快偶可出現(xiàn)頭脹和呼吸困難,但可自行緩解。
木丹顆粒是步長制藥有限公司開發(fā)研制的新藥,木丹顆粒的問世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藥物。木丹顆粒主要成分為黃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參、川芎、紅花、蘇木、雞血藤。其中延胡索、川芎具有補氣、祛瘀血、生新血的功效,可去除血管內存在的久病瘀血,疏通血管,修復血管硬化斑塊,使血管壁光滑,血流暢通,恢復受損神經彈性,緩解疼痛,改善麻木癥狀功效;三七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能;丹參、紅花、雞血藤能活血化瘀以通經脈,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神經血流量,提高神經傳導速度,防止疾病復發(fā)之功效。藥效學試驗結果表明,本品對鏈脲霉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尾神經傳導速度有加快作用,對模型大鼠的坐骨神經、胰腺、視網膜組織病理學改變有改善作用[3];用于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絡阻證,臨床表現(xiàn)為四肢末梢及軀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等癥,適用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8 mmol/L、餐后2 h血糖≤ 11 mmol/L)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不良反應較少且輕微,偶見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一般不影響繼續(xù)治療。
通過本組研究,在甲鈷胺、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木丹顆粒,可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由85.71%提高到94.29%,且不良反應無明顯增加。由此可見,木丹顆粒與甲鈷胺、硫辛酸聯(lián)合應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好,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郭李新,張麗娜,李銘,等.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6,23(8):545-547.
[2] 北京彌可保臨床觀察協(xié)作組.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華內科雜志,1999,38(1):14-16.
[3] 王麗,于世家.糖末寧治療DPN臨床療效和機制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7,4(3):26-27.
R587.2
:B
:1671-8194(2014)31-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