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本泰
(山東省單縣中醫(yī)院·274300)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由于頸項部日?;顒宇l繁,因而中年以后,頸部常發(fā)生勞損,包括頸椎骨質(zhì)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而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屬于“痹病”范疇。多因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腠理空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或痰飲、瘀血凝滯,致氣血閉阻,氣機不暢,不通則通,筋失所養(yǎng)則痹萎,致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麻木、重著、伸屈不利[1]。我科結(jié)合頸椎病的病因病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應用頸椎通絡湯,治療頸椎病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326例均為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63例,治療組163例中男83例,女80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4歲,病程2天~15年;對照組163例中男81例,女82例,年齡37~70歲,平均年齡53.5歲,病程3天~14年。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分布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頸椎病診斷標準,并依此分為頸型,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jīng)型。以上病例均經(jīng)拍X線片都有頸椎骨化形成,曲度改變等頸椎病病理征象。
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的病例,本人愿意服用中藥治療者。
(1)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2)精神病患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4)凡未按規(guī)定服藥,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定的患者。
采用口服頸椎通絡湯治療,基本方藥:骨碎補10g,黃芪30g,當歸10g,丹參10g,紅花10g,桃仁10g,雞血藤15g,羌活10g,秦艽10g,威靈仙10g,葛根10g,天麻10g,地龍10g,烏梢蛇6g,桂枝10g,白芷10g,細辛3g,枳實10g,木香6g。臨癥加減,痛甚者加延胡索15g,每日1劑,分2次早晚溫服,10天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頸復康顆粒(河北承德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飯后服用,10天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頸部及肩臂疼痛、麻木、眩暈等消失,頸部活動正常。顯效:頸部及肩臂疼痛、麻木、眩暈等癥狀減輕,頸部活動改善。無效:癥狀和體征無變化。
兩組326例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治療組治愈157例(96.3%),顯效6例(3.7%),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101例(62%),顯效20(12.2%),無效42例(25.8%),總有效率為74.2%。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P<0.01.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者163例,經(jīng)過2年隨訪有1例復發(fā),復發(fā)率0.61%;對照組有效者121例,經(jīng)過2年隨訪有5例復發(fā),復發(fā)率4.13%。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1.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2年后隨訪結(jié)果
治療組163例患者,頸椎通絡湯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肝、腎、心功能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治療期間無1例出現(xiàn)藥品不良反應。
病例一 李愛菊,女,45歲,中學教師,2010年02月12日初診。
主訴:頸椎不適,頭暈,左手麻木3月余。
病史:手麻,兼頭暈,頸項強硬,食欲不振,口苦,全身乏力,舌質(zhì)紅,苔厚,脈沉。血壓180/90mmhg。
診斷:頸椎病。
治療:服中草藥:骨碎補10g,黃芪30g,當歸10g,丹參10g,紅花10g,桃仁10g,雞血藤15g,羌活10g,秦艽10g,威靈仙10g,葛根10g,天麻10g,地龍10g,烏梢蛇6g,桂枝10g,白芷10g,細辛3g,枳實10g,木香6g 。10付,每日1付,分2次早晚溫服。2010年2月23日二診,手麻明顯好轉(zhuǎn),食增有力,口仍苦。上方加黃芩12g,葛根20g,5付,水煎服。2010年2月28日三診,左手麻木完全消失,頭不暈,頸不強,食欲仍增,血壓158/78mmhg,諸癥皆除,已告痊愈。隨訪2年未復發(fā)。
病例二 張玉珍,女,38歲,計算機管理員,2011年06月04日初診。
主訴:頭暈,惡心嘔吐,頸部不適,手麻,不能起床?;颊呱噘|(zhì)淡,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頸椎病。
治療:服中草藥:骨碎補10g,黃芪30g,當歸10g,丹參10g,紅花10g,桃仁10g,雞血藤15g,羌活10g,秦艽10g,威靈仙10g,葛根10g,天麻10g,地龍10g,烏梢蛇6g,桂枝10g,白芷10g,細辛3g,枳實10g,木香6g 。10付,每日1付,分2次早晚溫服。2011年6月14日二診,續(xù)服上藥7付,諸癥大減,能起床。2013年6月隨訪,無復發(fā)。
中醫(yī)認為本病屬“痹癥”的范疇?;静C[3]是在各種內(nèi)、外因素作用下致本虛標實。本虛多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脈失去濡養(yǎng),標實為風寒濕邪,痰濁瘀血痹阻。故本病治當補益肝腎氣血以固其本,祛風寒濕邪,化瘀祛痰,通絡止痛以治其標。方中骨碎補補益肝腎,黃芪、當歸補以氣血以治其本為君藥;丹參、紅花、桃仁、雞血藤活血通脈,祛瘀止痛。其中雞血藤既能助當歸活血補血,溫經(jīng)通脈,又能通絡止痛。羌活、秦艽、威靈仙、葛根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與諸藥合用共為臣藥;又以天麻、地龍、烏梢蛇祛風通絡止痛。桂枝、白芷、細辛祛風散寒,溫經(jīng)止痛。枳實、木香行氣止痛,共為佐藥;葛根輕揚升散,既能發(fā)表解肌,而治頭暈,項背強痛,肢體麻木,又能引導諸藥直達病所兼為使藥。綜觀全方,扶正與祛邪并用,標本兼治??墒箽庋渥?,風寒濕痹得除,諸癥得愈。本療法治療頸椎病治愈率高達100%,且隨訪2年僅1人復發(fā),復發(fā)率為0.61%,治療期間無1例出現(xiàn)藥品不良反應,本湯劑是治療頸椎病的良方,值得推廣。
[1]陳可冀.實用中西藥臨床治療手冊[M].第一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622。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征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192.
[4]周堂恒,劉瑛.通絡止痛湯治療頸椎病85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