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老師:
我的女兒今年上初二了,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太愛說話,遇到不會的題從來不問別人,就自己死摳,做不出來就不睡覺,讓她休息她就半夜偷偷起來做題。我說她,她也不聽
孩子每天學習都學到很晚,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了,但是成績依舊不好。看見孩子把自己逼得這么辛苦,我也跟著著急,怕孩子學習累出病來,卻不知道怎么幫她。我擔心我的女兒是不是“學傻了”。我該怎么辦呢?。
焦慮的母親
焦慮的母親:您好!
我能感受到您對女兒深深地擔憂。一方面擔心女兒每天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身體會累垮;另一方面也擔心孩子成績上不去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會找到一個能夠幫助您女兒的方法。
由于受社會教育體系的大環(huán)境影響,不管是學校、家長,還是孩子本身,對成績是非常重視的,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著成績帶來的壓力。雖然成績很重要,但不能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孩子的性格、社交能力、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對孩子至關(guān)重要。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方面都要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
對于您女兒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首先要建立和孩子的良好溝通的渠道,“對癥下藥”。從溝通中了解女兒的內(nèi)心想法,分析女兒這種情況形成的原因。孩子遇到難題不肯請教別人,覺得請教別人是“丟人的”,是因為自己笨,所以想要通過自己把題解出來,體現(xiàn)自我價值和能力。
可以從側(cè)面了解一下,是不是女兒曾經(jīng)請教別人的時候遭到了拒絕。這也有可能是女兒出現(xiàn)這種認知偏差的原因。這種情況,一味地阻止她的偏執(zhí)行為是沒有用的,要先站在她的角度看待問題,認真地去感受她的想法。
然后進一步要做的是幫助女兒轉(zhuǎn)變思想,提高認知水平,改變不良認知。要讓她真正認識到向他人請教并不是錯的,而是一種很好的品質(zhì),是好學不恥下問良好美德的體現(xiàn),問別人時就算被拒絕也不是自己的錯。
學習中大家互相請教,互相幫助,才能共同進步。沒有人是生來什么都會的,都是在不斷的學習,請教別人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要幫助孩子意識到,學習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是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在改變認知的過程中,我對家長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適當鼓勵孩子,盡量不要去用比較的言語。家長盡量不要對孩子說“你看別人家孩子怎樣怎樣”。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口頭禪,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認同自己,那么自己就更加不能認同自己了。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內(nèi)向封閉的性格,容易產(chǎn)生錯誤的思想觀念。
二、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團體活動能增強孩子社交能力和互幫互助的團隊意識,讓孩子意識到在接受別人的幫助的同時,自己也有幫助別人的能力,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讓孩子體會互助帶來的成長與樂趣。
三、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愛好與特長能讓孩子學習之外,有更豐富的課余生活,讓孩子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她適當經(jīng)歷一些挫折。孩子自尊心過強,承受不起打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孩子從小就在一個沒有失敗和挫折的環(huán)境下長大,會讓孩子更加經(jīng)不起挫折。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自己去面對一些困難,你會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
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家長的教育和指導,更多的是家長的陪伴和理解。家長要從平等的角度,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問題,就能和孩子有更進一步的溝通,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感謝您對我的信任,希望我的幾點建議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