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紅
明清之際,福建印學(xué)蔚為活躍,是僅次于吳越和新安的重要地區(qū)。雖因閩籍印人“生于海濱,多為人所忽略。”——周亮工《書倪覯公印章前》,加之清代“遷界”、?;碱l繁等政治和軍事等原因,許多閩籍印人的藝術(shù)影響在全國一度被湮沒。但對閩、臺地區(qū)及其后世的書法篆刻影響深遠。周亮工在《閩小記》和《印人傳》都記錄了不少閩籍印人,林霔是其閩、臺篆刻家中首肯的一位。清代著名學(xué)者鄭杰在其所著藝文集《閩中錄》中也論及林霔,對其倍加贊賞。
林霔(清)字德澍,號雨蒼,別號桃花洞口漁人,晚號晴坪老人,侯官(今福州)人。林霔的好友和同鄉(xiāng)鄭杰生活于1750至1800年。據(jù)此推測,林霔的活動時間應(yīng)該是在清代乾隆和嘉慶年間,具體生、卒時間尚無法考證。林霔書法篆刻作品主要收錄《廣印人傳》。
一、 林霔家世背景
林霔曾治印“臣殷少師之裔”、“長林山下舊王孫”、“三世大夫之家”、“長林山樵”,這與林姓的起源有關(guān)。史載:殷商太師比干被商王朝紂王所害。正夫人媯(陳)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長恩。周武王牧野大戰(zhàn)敗商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征覓其后嗣,夫人攜泉歸周。因泉生于長林石室,周武王賜姓林名堅。念林堅乃商湯之后先王之胄,拜林堅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林氏總堂號為西河堂。其祖籍地侯官,即今福州的長樂,古又稱吳航。林霔曾治印“家在旗鼓兩峰間”,明確告知世人其家在福州地區(qū)的鼓山和旗山之間。世事滄桑,今天已難從文獻中找到林霔故居的準(zhǔn)確地點了。
林霔的叔叔林淡茹(字子芳)與林霔年齡相仿,也是當(dāng)時侯官地區(qū)的一位名士。林淡茹在《雨蒼小傳》中述及林霔的生平:“余從子霔,幼聰明多才藝,弱冠講說文,金石篆刻之學(xué)靡不究覽。余早歲嗜秦漢白文,時就霔問字。霔忘乃叔之癡,嘗與訂正舛偽,示余所著《宜雨樓印史》、《麗則齋印譜》、《貞石前后篇》及手集諸家篆法印章。各種摹勒蘊藉,考核精當(dāng)。識字之難,余愧焉?!弊杂撞W(xué)多才、專注于秦漢文字書藝之學(xué)的林霔在仕途道路上卻不如人意。他曾經(jīng)以國學(xué)生的身份參加鄉(xiāng)試,名錄闈卷。然而,“取科第以去而卒不遇,其家素貧,親老方待養(yǎng),硯田役役無以佐堂上人色笑。于是始罷場屋,遍游名公卿間。”來自貧寒家境的生活壓力終于還是讓林霔停止了參加科舉求取仕途的腳步。他在遠離“場屋”游歷四方的同時,應(yīng)用所學(xué)醫(yī)術(shù)濟世養(yǎng)家,“兼精岐黃術(shù),時復(fù)手著各種醫(yī)書,期有濟于世。”其精湛醫(yī)術(shù)得到了同時代的福州一代儒醫(yī)陳修園的贊賞,他們曾經(jīng)一起為疑難病癥會診。林霔晚年自號“蓮幕游人、杏林逸叟”,仍“強健富精神,壯心不已。書篆結(jié)習(xí)日未嘗輟,刀筆經(jīng)卷未嘗釋手。間為詩歌自娛,《借軒拾遺》一卷風(fēng)致蹁躚,無苦澀矯激態(tài)。學(xué)問與年俱益。”林霔一生皆為布衣,與功名無緣。但正如他的印文所言,“布衣暖,菜羹香,詩書滋味長”,“逸在布衣”,“只羨鴛鴦不羨仙”,“書生見五十萬紙足了一生”。終其一生,林霔“詩、書、印、醫(yī)”無一不精,且精文字學(xué),擅鑒別,堪稱一代名家。
二、 林霔書法篆刻作品淺析
林霔書法以篆隸見長,篆書師法秦代的李斯,隸書師法東漢的蔡邕。因此注重傳統(tǒng),法度嚴(yán)謹(jǐn)。李斯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稱為書法鼻祖。小篆字體出神入化,結(jié)構(gòu)精妙。字體平穩(wěn)端嚴(yán),雍容典雅;蔡邕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后世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筆者所見之兩幅林霔隸書作品,其一書寫內(nèi)容為“故世必有圣智之君,而后有賢明之臣。虎嘯而谷風(fēng)冽,龍興而致云氣。蟋蟀俟秋吟,蜉蝤出以陰?!睍鴮懙氖菨h王褒的《圣主得賢臣頌》部分章節(jié)。另一書寫內(nèi)容為“至乃集熒映雪,編蒲緝柳,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遺儀,南宮故事,畫地成圖,抵掌可述?!眲t是書寫南梁任彥升的《為蕭揚州薦士表》有關(guān)章節(jié)。兩幅作品皆為六尺整張尺幅,通篇意態(tài)凝重,氣勢磅礴,極具廟堂之儀。林霔隸書宗法蔡邕,傳承了蔡氏“意在筆先”的書法理念,其書字結(jié)構(gòu)嚴(yán)整,點畫顧盼,法度多變,氣息高古。
兩幅作品的引首章皆為朱文“金石刻畫臣能為”,落款一為“林霔”,另一為“晴坪林霔”(林霔晚年號晴坪老人)。蓋白文名章“東侯官林霔雨蒼氏章”,另加一朱文閑章“儒者子孫以廉潔著”。這三方印章中“金石刻畫臣能為”、“儒者子孫以廉潔著”皆見之于林霔之《印商》。另一方“東侯官林霔雨蒼氏章”則為林霔常用之名章。由此可以斷定,是林霔的真跡無疑。歷經(jīng)二百余年的世事滄桑,這兩幅品相完整、書印俱佳的林霔書法真跡為研究其書法篆刻藝術(shù)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證據(jù)。
三、 林霔的書法印學(xué)主張與成就
林霔曾刻一章“多藏三代以來金石名跡,東西薄游必挾以自隨。”他一生致力于金石書法之學(xué),終生浸淫其中,勤學(xué)不掇。林淡茹稱其“既留心字學(xué),久遂通六種用筆。法篆祖李丞相、隸宗蔡中郎。門外索書者日踵至,方以此取重于時。人爭羨之而不知其才之可用而有未盡也?!彼臅ㄒ宰`見長,時人頗推重。林霔對古代碑貼之學(xué)精研通曉,知識淵博,敢于質(zhì)疑。他在《辨篆隸四則》中提出,“世傳《謙卦碑》為唐李陽冰書。仆初以為然,及細(xì)玩,筆法與《新泉銘》、《侍郎碑》、《城隍廟祈雨碑》、《般若臺石刻》大相懸殊。且字體龐雜,豈李陽冰之書于此碑獨異乎?殆好事者為之?!彼€指出,“宋本《漢隸字源》,書法古樸,特字多釋錯,不如《隸辨》之無訛也。”對于研習(xí)古代碑貼,他認(rèn)為“凡習(xí)篆碑貼,首《石鼓》,次則《繹山碑》為最……其李陽冰數(shù)種亦宜參看?!睂τ跐h隸的研習(xí),林霔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rèn)為“漢隸只是平方正直,并無波折。碑刻中最佳者如《景君銘》、《武榮碑》、《白石神君碑》、《張遷碑》、《史晨碑》、《褒斜石門摩崖》數(shù)種,洎乎唐宋尚匾而有波折,大失漢法。今之書家折而又折,自詡為古,是皆有未入漢隸之門也?!笨芍^振聾發(fā)聵。
在印學(xué)方面,林霔崇尚“望今制奇,參古定法?!敝斡殚}中高手,印風(fēng)未脫晚明習(xí)氣,與莆田派相近,所作工整者居多,雖時有怪謬,但頗有清秀之趣。存世有《印商》、《宜雨樓印史》、《麗則齋印譜》、《虹橋印譜》、《貞石前后續(xù)編》、《借軒拾遺》?!敖柢帯⒁擞陿?、麗則齋”皆為其書齋名號??上?,除《印商》之外,這些珍貴的印譜都已散失。嘉慶8年(1803年)林霔在《印商》一書中自記:“仆曾著有《印史》二卷、《麗則齋印譜》二卷、《虹橋印譜》二卷、《貞石前后續(xù)編》六卷,久已成帙。中年奔走,漸就散佚?!?/p>
林霔在《印說十則》中,提出“凡刻印必須冠冕堂皇,有玉堂氣象,而于名印為最?!痹谧痰娘L(fēng)格上追求廟堂之氣,高古典雅,承襲秦漢之風(fēng)尚。在篆刻的用字結(jié)體上,他認(rèn)為“刻印有用古文鐘鼎文者,必全體俱古文鐘鼎,不可錯雜成章,貽譏大雅?!痹谧痰牡斗ㄉ?,他強調(diào)“刻印刀法只有沖刀、切刀。沖刀為上,切刀次之,中有單刀、復(fù)刀,千古不易。至《谷園印譜》所載各種刀法,俱是欺人之語?!睂τ谧讨械摹凹本驼隆保J(rèn)為“急就章乃古人單刀法也,每畫只一刀,平正欹斜仍其自然,故渾樸可觀。今人以整齊而故作歪斜者,殊失之?!睆娬{(diào)刀法宜自然樸實,不可驕揉造作。他主張“凡刻印宜用正鋒,而朱文印底須如平沙落雁。若世之雕鏤如牙章底者,乃俗工匠手非名家也?!笨芍^見解獨到,精益求精。林霔認(rèn)為印者功夫在印外,認(rèn)為“刻印雖小技,非胸有書卷終不免俗手。”他的好友鄭杰(字昌英)是當(dāng)時的藏書家,林霔經(jīng)常向鄭杰借閱藏書,“余每暇時詣之,凡有說篆、說印者,一一借觀,時有得力?!笨梢娖鋵ψ`書法和印學(xué)之熱愛與勤勉。
四、林霔書法篆刻藝術(shù)對閩、臺地區(qū)的影響
江西新城籍的名宦陳觀序為林霔的《印商》作序云:“閩東侯官林子雨蒼,精許氏說文,其篆隸為當(dāng)世推重。余宦閩之三年,長子希申偕之游。討論秦漢金石,極得古法。益信林子之名非虛也。間作印章渾樸秀潤,與閩中練薛二家相后先。夫篆刻小技也,而己卓然如是,其他可想見矣。”
歷經(jīng)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清代大臣韓崶在林霔所著《印商》題跋:“上探蒼頡下丘墳,讀破藏書自派分。下筆宋人能刻葉,得心郢匠善揮斤。爛鉤破玉蛟螭篆,漢印秦章蝌蚪文。練薛兩家堪嫓美,閩中宿學(xué)合稱君?!?/p>
鄭杰是乾隆、嘉慶年間侯官(今福州)籍的詩文大家和藏書家,他在其《閩中錄》中盛贊:“余友林雨蒼耽金石,工六書。篆法李丞相,廓落方圓;隸法蔡中郎,方勁古拙,久為世重。所作圖章,直紹三橋宗派。鏤金劃玉,文樸藝工,譬若斷璧殘圭,古色可挹。雨蒼著有《印史》、《印商》、《貞石前后續(xù)篇》,及為予制《印存》,可與薛穆生《印燈》、練元素《名章匯玉》二譜,并垂不朽。”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位名士都認(rèn)為林霔的印學(xué)造詣與一百多年前明清之交的閩中篆刻大家練元素、薛銓(字穆生)、藍漣(字采飲)堪比肩。而林霔自己也以正派自據(jù),他認(rèn)為“刻印正派吾閩自練元素、薛穆生、藍采飲三家外,雖名流輩出而合于正派者蓋寡,以人之好奇者多也。如世所稱‘莆田派者,狐禪外道,不足重也?!绷蛛椧虼吮徽J(rèn)為抱有“門戶之見”,不過亦讓世人洞見其強烈的個性和執(zhí)著的“正派”追求。林霔書法篆刻藝術(shù)風(fēng)格對閩、臺地區(qū)及其后世書法篆刻影響深遠。
參考書目:
① (明)徐渤《紅雨樓題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② (清)林霔《印商》,中國書店出版,1992年。
③ (清)鄭杰《閩中錄》,杭州西泠印社出版,1934年。
④ (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華夏出版社,2000年。
⑤ (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上??茖W(xué)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8年。
⑥ (唐)張懷瓘《書斷》,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
⑦ (南朝·梁)袁昂《書評》,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⑧ (清)周亮工《書倪覯公印章前》,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
⑨ (清)周亮工《閩小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責(zé)任編輯:劉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