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ㄣy川美術館 寧夏銀川 750000)
賀蘭山巖畫是古代生活在寧夏的游牧民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文化的表現(xiàn),賀蘭山已成為中國北方巖畫分布最為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區(qū)之一,自80年代初被發(fā)現(xiàn)以來,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巖畫是人類社會童年時期產生的一種不同于文明人藝術的獨特的藝術的形態(tài),它同時具有審美的意義和實用的功能。這幾乎也是所以原始藝術的共性。賀蘭山巖畫也是如此,它像一幅長長的畫卷,鑲嵌在賀蘭山裸露的巖石上,它展示了古代先民的生活狀況,也反映出他們的審美觀念。它是原始先民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形式”。賀蘭山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植物圖形、人物和人面造型、狩獵工具、武器、建筑物、手足印跡等圖形。
賀蘭山巖畫的古樸稚拙的造型是其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賀蘭山巖畫構圖奇特形象怪誕,其基本風格是寫實的,同時也有大量極度夸張和抽象、變形的圖形,古樸童稚,給人以強烈的具有原始感的震撼。賀蘭山巖畫在造型上也有它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和規(guī)律,它具有強烈的原始性,這和當時原始人所處文化的原始性造就的思維模式和造型觀念有著很直接的關系。遒勁有力的線條組合成了原始人生活的寫照,從巖畫的造型角度看,正是因為原始人的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和鑿刻巖畫時堅韌的精神,才使得這些巖畫上的形象獲得了新的意義,它們不在是現(xiàn)實中人的模寫,也不在是現(xiàn)實中物的在現(xiàn),卻包含了一種神奇的,充滿幻想的精神,構成了一個新的虛幻的境界,巖畫中的這些造型手法,除了受原始人的神靈崇拜和巫術信仰觀念的支配以外,也依靠創(chuàng)作者大膽豐富的想象力,當這種古樸稚拙的創(chuàng)作手法被后人認可后,不僅會對后世人們的造型藝術實踐產生影響,更能豐富人們的審美意識。
對于形象的特殊感覺,也就是特別的敏感性是人類童年的一種特點,這種敏感性導致了賀蘭山巖畫的表現(xiàn)方面的夸張性。也就是說這種夸張來自于原始先民巫術心理的功利目的和對“形”的特征的敏感。他們表現(xiàn)這種感覺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印象最深的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畫得比其它東西大,并對表現(xiàn)對象的形體進行夸張和變形。
賀蘭山巖畫的不同的內容有著不同的的位置,它遵循著一個規(guī)律,那就是盡量與周圍環(huán)境巧妙相融。比如很多用于神靈崇拜的巖畫類型,都是繪制于賀蘭山深處的僻靜險峻之處,其前方留有可供人們舉行相關祭禮或者膜拜的大片的空地。這就是充分考慮到了巖畫的內容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適應和融合的方面,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巖畫都能順利地選擇與之相應的環(huán)境,因為巖畫的刻畫地點無論如何都是受客觀地理條件限制的。
賀蘭山巖畫是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1000多米長的南北溝谷兩邊的石壁上巖畫分布相對集中,有石器時代以及春秋戰(zhàn)國至西夏時期等不同時代的人面像,動物、太陽神、日月星辰等各種巖畫與石刻題記近四百幅。然而1979年、1983年、1998年賀蘭口巖畫群被當?shù)厝罕?次在溝口兩側的山根下炸石修渠,刻制有古代巖畫的石崖與石塊有的公然被炸毀,有的被鑿或者被砸得殘缺不全。甚至有幾塊集中布滿各種巖畫的巖石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游人隨意爬上去后亂踩、亂畫、亂拓片。目前在賀蘭山巖畫中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赭色巖畫——賀蘭山白芨溝巖畫,現(xiàn)已大面積遭到人為涂抹破壞,甚至有一些赭色巖畫被人撬走。當然還有自然風化的破壞,隨著大氣環(huán)境的惡化,自然侵蝕對巖畫的破壞越來越大。
賀蘭山巖畫不僅是一種畫作,它更代表著人類的的文明,面對那經歷千萬年風霜洗禮的神秘符號,我們除了贊嘆它的美,還要大聲呼吁,請大家共同保護這些先民們的杰作,因為這是不會再生精神遺產。
賀蘭山巖畫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豐富,并且分布區(qū)域集中、文化內涵深厚,所以被發(fā)現(xiàn)后即引起了考古界、藝術界、宗教界和民族史學界的關注。同時賀蘭山巖畫是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各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chuàng)作的畫卷,是世界古代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我國西北地區(qū)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宗教以及民族關系史等提供了大量的、翔實的直觀材料,對于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美學、繪畫學等學科都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近年來國家已經意識到了賀蘭山巖畫的重要性,1996年,賀蘭口巖畫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賀蘭口巖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畫委員會列入非正式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4月賀蘭口正式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5年12月賀蘭口巖畫作為“寧夏賀蘭山——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建設部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不僅國家要對此重視,巖畫所在地方更要保護這一歷史文物。對賀蘭山巖畫的科學的保護,合理的開發(fā)顯得更加重要。巖畫保護是個浩大的工程,必須要從各個方面進行保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下面提出幾點關于賀蘭山巖畫的科學的保護和開發(fā)的建議:
(1)對賀蘭山巖畫的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
針對一些巖畫愛好者和一些游客對待巖畫的行為,比如有些巖畫愛好者會將一些小型易搬動的巖畫搬回家去;又比如一些游客總是試圖親手觸摸巖畫甚至踩在巖畫上面拍照留念,針對以上行為我們應該采取就地保護的措施,建立巖畫保護區(qū),派專人看護并指定一些獎懲的條例,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規(guī)范。
除了對賀蘭山巖畫就地保護,我們還可以對一些小型巖畫進行編號,照相,采集信息,將其搬到一個安全集中不受自然環(huán)境和人為破壞的地方,專門建立一個巖畫展覽館,妥善處理后陳列,供更多的人欣賞。
(2)對賀蘭山巖畫的加固與防護
近些年越來越多地發(fā)現(xiàn)賀蘭山的很多巖畫表層脫落,甚至有的整塊巖石開裂,有的被水侵泡腐蝕,風化嚴重。針對這些現(xiàn)象,建議加強對賀蘭山巖畫的加固與防護,比如對開裂的巖石要用加固法,對表層掉皮脫落的要加固防護罩或用更科學的方法加以固定,防止脫落。
(3)建立賀蘭山巖畫資料庫和保護研究機構
首先應該建立詳細的巖畫檔案,按照不同的地方領域繪制出分布圖,對巖畫進行科學的編目并且記錄其地理位置。其次應該將巖畫的拓片和照片收集合訂并出版巖畫圖錄,積極地與國內外的巖畫研究機構進行信息交流,充分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享。再次,建立一個專門的巖畫研究機構是很有必要的,以此來更加有效地進行對賀蘭山巖畫的保護和學術研究。
總之,賀蘭山巖畫是延續(xù)了數(shù)萬年的人類的精神遺產,它不僅僅記錄了我們的祖先的生活和情感甚至虔誠的信仰,它更是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和記憶痕跡。它既神秘奇異,又如此親近可讀。所以我們對于賀蘭山巖畫進行有效的保護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此基礎上更應該深入研究賀蘭山巖畫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對其進行盡可能的開發(fā)和利用。
參考文獻:
[1]許成.衛(wèi)忠.《賀蘭山巖畫》,國家文物出版社,1993年.
[2]李祥石,朱存洪.《賀蘭山與北山巖畫》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
[3]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撖學文.論巖畫的保護與開發(fā).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01).
[5]許成.賀蘭山巖畫的發(fā)現(xiàn)保護及學術地位.寧夏社會科學.2000(06).
[6]蔡秀華.李海波.賀蘭山巖畫美學價值初探.寧夏大學學報,1992.
[7]寧夏銀川晚報.銀川市賀蘭山巖畫保護條例.
[8]束錫紅.高法成.賀蘭山巖畫與陰山巖畫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比較.學園,2009(05).
[9]王惠民.余軍.寧夏考古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