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敏
黃魚,有大小黃魚之分,又名黃花魚。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義名“石首魚”。大黃魚大黃魚又稱大鮮、大黃花、桂花黃魚。小黃魚又稱小鮮、小黃花、小黃瓜魚。大小黃魚和帶魚一起被稱為我國三大海產。夏季端陽節(jié)前后是大黃魚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則是小黃魚的主要汛期,此時的黃魚身體肥美,鱗色金黃,發(fā)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
功效: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并對各種癌癥有防治功效。中醫(yī)認為,黃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后體虛有良好療效。
適合人群:一般人均宜于食用。貧血、頭暈及體虛者更加適合。
適用量:每次80~100克。
溫馨提示:黃魚是發(fā)物,哮喘病人和過敏體質的人應慎食。不能與中藥荊芥同食。
原 料
小黃魚條 花椒粉1/4茶匙(1克) 白胡椒粉1/4茶匙(1克)孜然粉1茶匙(5克)辣椒粉1茶匙(5克)料酒1茶匙(5ml)鹽1/2茶匙(3克)淀粉4湯匙(60克) 泡打粉1茶匙(5克)
制作方法
1、魚刮剖腹鱗洗凈,媽媽說,洗的時候要特別刮去腹內那層黑色的膜,因為那層黑膜是很腥的哦。
2、洗凈的魚用鹽腌30分鐘,然后清洗一下,瀝干水,可以用干的抹布吸干一下。
3、鍋放火上燒熱,要燒出鍋氣來哦,可以用手放在離鍋底3公分左右的地方,感受到熱氣上冒的程度,這樣可以保證煎魚的時候不粘鍋哦;鍋夠熱后,加適量的油,不用很多,也不要過少,用勺子把油均勻的分布在鍋的底部,油燒的足夠熱,然后把黃魚一個個整齊的放下去,放好以后不要馬上反轉,要先把一面煎熟,煎到有點干的時候再反過來煎另一面,煎到兩面都比較干,微微有點硬(就是不像剛熟的魚肉那樣軟軟的),在這過過程中,先用大火,當見到有白氣往上冒的時候,轉成中小火,(一定要留意白氣哦,因為有白氣,表示火太大了,很多白氣的時候,很可能你的魚就要焦了哦)。當煎到兩面微硬,表面顏色略成金黃的時候,就可以轉成小火慢慢的煎了,我媽媽是開很小的火,讓魚在鍋內慢慢的煎,她自己就常常跑去做別的事,一會兒回來反一下,又去做別的事,我就常常作弄的喊“魚都焦了??!”,媽媽在外面倒信心十足的回答“焦不了的!”,哈哈,果然是高手!就這樣,用小火,兩面交替的煎,煎到顏色金黃,皮肉微焦帶脆就可以了!要煎出酥脆的效果,慢火細煎是很重要的哦!最后灑上砂糖,一碟香噴噴的酥香小黃魚就可以出鍋咯!
提示
1、魚挑小的,這樣會更加的甘香。
2、如果你喜歡表面金黃就可以了,那樣煎的時候只要兩面交替煎到金黃就是,不用慢火細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