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味甘,性微溫,色黃入脾,心白入肺,入手、足太陰經(jīng),具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之功。臨床上,將黃芪與其他藥物配對使用,可提高療效。
黃芪、白術(shù):黃芪大補肺脾之氣,主肌表之水濕;白術(shù)補氣健脾利水,主在里之水氣。二藥合用,能補脾氣以化水,運脾氣以行水,升脾氣以降水,徹表徹里,同主表里水濕之氣。
黃芪、五加皮:黃芪補脾氣而運水濕,五加皮散風(fēng)濕而益肝腎。二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奏益脾氣,祛風(fēng)濕,補肝腎,強筋骨之功。
黃芪、玉米須:黃芪補益脾肺之元氣,玉米須滲利濕熱而消腫。二藥合用,甘溫補氣而不助濕,滲利濕熱而不傷正,共奏升清陽而降濁陰之功。
黃芪、金銀花:黃芪補氣升陽,益衛(wèi)托毒;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二藥合用,補不助熱,清不傷正,共奏托毒清解之功。
黃芪、合歡皮:黃芪益氣托毒解毒,合歡皮解郁活血消腫。二藥合用,共奏扶正活血,解毒消癰,祛腐生新之功。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