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哈爾·沙比木拉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富蘊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富蘊836100)
中醫(yī)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34例
高哈爾·沙比木拉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富蘊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富蘊836100)
目的 研究中醫(yī)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腦卒中偏癱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予以腦卒中常規(guī)治療以及針灸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藥熨及推拿等中醫(yī)綜合療法。結果 觀察組的生活能力、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腦卒中偏癱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腦卒中偏癱;中藥藥熨;中醫(yī)推拿;中醫(yī)針灸
腦卒中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發(fā)病、常見病,多見于老年人群。腦卒中患者多伴有肢體偏癱癥狀,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1]。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在44~81歲,平均為(52.3±11.6)歲;疾病類型:23例腦出血,45例腦梗塞?;颊呷脒x后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3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比較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較好。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均予以腦卒中常規(guī)治療,并常規(guī)予以腦卒中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根據中醫(yī)辨證論治、辨證施針的原則進行治療,先以消毒穿刺針對相關穴位針刺,選擇1.5寸毫針,穿刺進入穴位大約0.5~1.5寸深,提插捻轉得氣以后留針30min,1次/d, 10d為1個療程。同時,對患肢配合主動及被動功能鍛煉。
1.2.1 觀察組 本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中藥藥熨和中醫(yī)推拿療法。中藥藥熨治療首先應按摩患肢合谷、曲池、肩髃、內關、少海、伏兔、風市、昆侖、解溪、足三里、照海、內外膝眼諸穴。然后以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及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進行藥熨。藥用菟絲子、白芥子、吳茱萸、蘇子、萊菔子及地龍各50g。上述藥物裝入小布袋中充分混合后置于微波爐中高溫加熱5~7min,使溫度達到60~70℃。然后,囑患者取平臥位,以小毛巾包裹藥袋,并將其置于患肢上來回推熨,同時結合點、推、滾、搓、揉等方法進行藥熨治療。藥熨治療20min/次,2次/d,連續(xù)治療2周為1個療程。
由理療師對偏癱肢體實施中醫(yī)推拿療法。患者常規(guī)取坐位或者仰臥位,自患側上臂的內側起逐漸向前臂施行滾法。對于肩關節(jié)周圍以及肩頸兩側,對曲池、尺澤、天泉、天門、手三里及合谷諸穴進行按揉,并對肩關節(jié)行內收、外展、內旋以及上舉等,對肘關節(jié)進行屈伸,對于前臂進行旋前旋后,對于腕關節(jié)行腕屈、背伸以及內旋外旋,對于指關節(jié)進行外展、內收、屈伸、拔伸等。各個動作重復8~10次。然后自肩部行拿法直至腕部,并往返3~4次。最后,自肩部行搓法直至腕部,并往返2~3次。對于下肢的推拿手法,囑患者取健側臥位,然后自臀部起沿其大腿外側并途經膝部直至小腿外側進行推拿。然后換取仰臥位,于患者的髂前上棘逐漸向下方沿著大腿的前方行滾法直至踝關節(jié)以及足背部,主要針對髖關節(jié)以及膝關節(jié),并對風市、伏兔、陽陵、膝眼及解溪諸穴進行按揉,并對髖關節(jié)作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對膝關節(jié)進行屈伸運動,對踝關節(jié)進行跖屈、背屈以及左右旋轉法。最后,對下肢實施搓法,重復3次。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以Barthel測評指數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Fugl-Meyer運動功能積分評價患者的運動功能,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或運動功能康復越好。
療效評價:痊愈:Barthel及Fugl-Meyer均在90分以上,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均消失,生活獨立,無自覺不適癥狀;顯效:兩項評分較治療前升高>40分但尚未達到90分,癥狀及體征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有效:兩項評分升高20~40分,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生活需幫助;無效:兩項評分升高<20分,生活完全需要幫助。
2.1 兩組Barthel及Fugl-Meyer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的Barthel及Fugl-Meyer分別為(51.2±10.4)、(47.6±13.2),治療后分別為(81.9±14.2)、(80.6±11.3),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對照組治療前的Barthel及Fugl-Meyer分別為(50.8±9.9)、(48.65±13.7),治療后分別為(70.7±13.1)、(70.2 ±14.6),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治療前兩組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各項評分均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觀察組34例患者中,18例痊愈,12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總有效率97.1%;對照組34例患者中,10例痊愈,8例顯效,6例有效, 10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0.6%;觀察組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中藥藥熨療法主要是借助熱力使藥物深入皮膚內里,可開啟肌膚腠理,并疏通經絡,在藥熨前,對患肢內關、曲池、合谷諸穴進行點按,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并打通經絡,然后予以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中藥進行藥熨,可行氣止痛、利氣散結、驅風活絡,
并改善患肢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促進肢體功能康復[2]。推拿療法以中醫(yī)經絡學、臟腑學作為理論基礎,并融合了西醫(yī)病理診斷以及解剖學等科學,作用于機體體表特定部位,并可改善機體的病理生理狀況,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中藥藥熨的基礎上,結合多種形式的推拿療法,可達到推行氣血、疏通經絡、祛邪扶正、扶傷止痛、調和陰陽、活血化瘀及舒經活絡等功效。用于治療腦卒中偏癱療效顯著[2,3]。本研究在常規(guī)腦卒中治療、針灸治療以及康復鍛煉的基礎上,聯合中藥藥熨及中醫(yī)推拿,取得了顯著療效。
[1]江麗萍,李建美,徐紅霞,等.中醫(y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作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3):294-295.
[2]侯麗,郭海英.中醫(yī)綜合康復法治療腦卒中偏癱痙攣狀態(tài)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3):283.
[3]朱業(yè)智,魏進蓮,余秀萍,等.中醫(y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病人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28):2647.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1.026
1672-2779(2014)-01-0048-02
??蘇 玲 本文校對:劉 昊
20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