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澍
提起宋仁宗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貍貓換太子”的民間故事出自宋仁宗他媽,被包拯的唾沫星子飛到臉上的是宋仁宗;蘇東坡、蘇洵、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等一個個重量級的牛人,都是宋仁宗一朝的名臣,或在這一時期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國的幾大發(fā)明中,能把整個世界推向近代化的兩大發(fā)明——活字印刷術(shù)、羅盤(指南針),也都出現(xiàn)于仁宗時代。史書中的宋仁宗,沒做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政績一般,但為人不錯,頗具仁愛之心。其死后被追尊為“仁宗”倒也是實至名歸。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習(xí)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能為他人著想的少之又少,但宋仁宗卻是其中難得的一個?!稏|軒筆錄》記載: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時不時地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宋仁宗回宮后,對嬪妃說道:“朕渴壞了,快倒熱水來?!眿邋X得奇怪,問宋仁宗:“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宋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zhǔn)備鐐子(水壺),如果朕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如此“貼心”的皇帝,歷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為了鉗制思想,不少皇帝熱衷于搞文字獄,許多文人莫名其妙遭到冤殺,甚至被滅門滅族,但宋仁宗從來不搞任何文字獄,他治下的大宋王朝非常開明,言論也相當(dāng)自由。比如當(dāng)朝理學(xué)家程頤曾放話說“要和皇上同治天下”,這在清朝是會滅三族的,而在宋仁宗時卻啥事沒有。朱弁《曲洧舊聞》記載,成都一個秀才寫道:“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有人以“謀反”之罪將這秀才上告到朝廷??蓻]想到,宋仁宗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這個老東西,他不過是想做官,做官做不成寫反詩泄憤,想做官就給他吧?!庇谑牵@個秀才竟成了萬戶參軍。
宋仁宗對子民仁慈,對他國之民也常懷仁愛之心。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報告說高麗進(jìn)奉的貢物越來越少了,提議出兵。宋仁宗說:“這只是高麗國君的罪過。現(xiàn)在出兵,國君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shù)百姓?!彼宰罱K沒有發(fā)兵。
魏泰《東軒筆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一天早晨,宋仁宗對近臣說:“昨夜朕餓了,夜不能寐,想吃烤羊肉?!苯颊f:“陛下為何不降旨要烤羊肉?”宋仁宗說:“朕聽說皇宮每次有索取,外面就會以為這是一種制度,朕害怕因此導(dǎo)致外面每天夜里殺羊,來給朕準(zhǔn)備,這樣會殺生很多?!庇谑亲笥腋吆簟叭f歲”,相信這一聲“萬歲”是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
施德操在《北窗炙輠錄》中記載,一夜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很熱鬧的絲竹歌舞之聲,覺得奇怪,問宮人:“此何處作樂?”宮人回答:“此民間酒樓作樂處。官家(皇上)您聽,外面民間是如此快活,哪似我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彼稳首诨卮鹫f:“你知道嗎?正因我宮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會如此快樂,如果我宮中像外面如此快樂,那么民間就會冷冷落落。”民間的快樂勝過皇宮,這就是宋仁宗。所謂“以民為本”、“愛民如子”,宋仁宗應(yīng)該是當(dāng)之無愧了。
公元1063年,在位41年的宋仁宗去世。這一消息傳出后,民間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一個叫周長孺的官員到了四川一帶,看見山溝里打水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駕崩。
在中國歷史上,能像宋仁宗這樣,擁有最高權(quán)力還能謹(jǐn)慎行使權(quán)力的少之又少。雖然宋仁宗不夠鐵血,不夠強(qiáng)權(quán),但他治下的大宋王朝,人民安樂,經(jīng)濟(jì)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出現(xiàn)在此時。正如有人說的,“仁宗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