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刀客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北平光復,報人管翼賢的漢奸生涯也到頭了。管翼賢走上被告席已是十個多月之后了,第一天庭審,他搖動三寸不爛之舌,檢察官說什么他都能給頂回去。六天后,還是在法庭上,管翼賢起初還神色自若,但法官一開口,他的臉色就變了。在回監(jiān)所的路上,他不禁感慨:“一本書,為我換了一個死刑!”
管翼賢說的那本書,一般人看不到,是他自己寫的《情報局工作概況》,里面有他通敵賣國的全部罪證,法庭一旦拿到這本書,任他巧舌如簧也非死不可。管翼賢做夢也沒想到的是,這本書在他宣判的前三天在《公益報》上被整版披露了,他管理情報工作的整個流程一覽無余。管翼賢為了保住小命,提出上訴,官司打到南京,已經(jīng)是1947年了。國民黨連江山都保不住了,哪有閑心管他這個漢奸。再出現(xiàn)他的新聞是他被槍斃的時候。
除卻這一部分,管翼賢的前半生其實是一個從打工仔到老板的勵志故事。1928年10月4日,管翼賢創(chuàng)辦的《實報》正式面世,那正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軍閥亂政時代。《實報》走的是民問路線,也是市場路線,凡重要新聞,絕不遺漏,內(nèi)容短小精悍,版面緊湊,別的報紙一個版只能排5000字,它能排7000字,價格都一樣。當然,報紙要想賣得俏,光靠市場是不夠的,還得有立場,大到抗日救亡,小到底層市民的疾苦,《實報》都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不以低級下流,媚俗怪誕獵奇來拉攏讀者。
這種做法使《實報》發(fā)行量一路飚紅,管翼賢樂得心花怒放,還樂顛顛地把不滿周歲的兒子的照片登在報上,配發(fā)的文章題目就是他兒子的名字“管彤古”。文章寫得挺動情:“他那夫人抱出他們可愛的結(jié)晶管彤古,社長管翼賢喊著‘新聞便是我的寶貝。現(xiàn)在,我抱著小彤,什么也不管了!小彤抓起一張《實報》,恰好把他們?nèi)说哪X袋蒙住。他們緊緊吻在一起?!笔聵I(yè)發(fā)達,家庭和美,作為男人,夫復何求?
從《實報》創(chuàng)辦到鬼子打進北平的九年是管翼賢的黃金時期,他由一個“新聞民32”成長為報界大腕??呻S著鬼子進城,他的黃金時代匆匆結(jié)束了。一開始,他大義凜然,在報紙上鼓吹抗日,還給前線募捐藥品、鋼盔,抵制日貨。這讓土肥原賢二很是頭疼。土肥原賢二不知從哪里打聽到管太太經(jīng)常到大柵欄的“瑞蚨祥”“東升祥”購買衣料,于是走起了“太太路線”,在這兩家店里各備了一筆錢款,專替管太太埋單。土肥原賢二的收買起沒起作用不好說,反正鬼子進了北平,管老板就跑了,走武漢,走香港,轉(zhuǎn)了一圈回到北平,卻投了敵,繼續(xù)操辦《實報》,為日軍侵華大唱贊歌。
有關(guān)管翼賢投敵的心路歷程有種種說法,有說他一路逃難越逃越?jīng)]信心,也有說他民族立場不堅定,是個投機報人,怎么說都有一定道理。但還有一層淺近的理由:這個把新聞當成兒子的報人,一生離不開報紙,離不開新聞,就像《霸王別姬》里的戲魔程蝶衣一樣,只要有戲唱,就是唱給日本人聽也是肯的??蛇@個理由,怎么說得出口呢?
編輯/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