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
亞歷山大一世一出生就被祖母葉卡捷林娜二世抱進宮中親自撫養(yǎng),成為父親保羅一世的王位爭奪者。因祖母與父親勢如水火,生存于夾縫中的亞歷山大自幼就是一個好“演員”:他九歲就給祖母寫贊美信,而且每封信都無比煽情地用“吻您,吻您的手”結(jié)尾。而在失寵的父親面前,亞歷山大則是一個一臉嚴肅、站得筆直的軍人,因為父親是軍事天才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粉絲。
雖然俄國歷史上脾氣不好的沙皇打死親兒子的事情屢見不鮮,但脾氣暴躁的保羅一世即位后對這個曾經(jīng)威脅到自己王位繼承權(quán)的兒子還比較滿意的,將其立為皇儲,并在后來的幾年里陸續(xù)加封了不少官銜。
然而,保羅一世終究還是顯露出家族的不良基因,他用一種幼稚的方式宣泄對母親的不滿——凡是母親制定的制度法規(guī),甚至包括制服款式,不管對錯,全部推翻。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了軍隊和貴族的不滿,一場宮廷政變開始醞釀,而背后的主謀便是亞歷山大。
1801年3月11日,當政變的軍官告訴亞歷山大他們殺死了保羅一世的時候,整晚都躲在老婆懷里的他居然號啕大哭,說他只想脅迫父親退位,從來沒想過殺人。以保羅一世的脾氣,他不死是不會退位的,亞歷山大不可能不明白這點,所以他的哭更多的是喜極而泣,而不是傷心。
亞歷山大即位后,首先廢止了父親執(zhí)政時期對祖母執(zhí)政時期法律法規(guī)的各種不合理修改,然后恢復(fù)了與歐洲的貿(mào)易往來,并解除了“貴族子弟不許出國”的禁令。1803年,他嘗試解放農(nóng)奴,卻被農(nóng)奴們的集體沉默潑了一盆冷水,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
1812年,拿破侖的50萬多國部隊一路勢如破竹,殺進俄國境內(nèi),亞歷山大命人將莫斯科一把火燒掉,結(jié)果拿破侖的部隊因缺乏補給,沒幾天就求和了。亞歷山大不予理睬,全線反擊痛打落水狗,法軍潰不成軍,只有不到一萬人活著回到法國。亞歷山大乘勝追擊,建立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于1813年的萊比錫戰(zhàn)役中再次擊敗法軍。戰(zhàn)斗中,亞歷山大一直在最前線指揮戰(zhàn)斗,甚至曾經(jīng)從望遠鏡里看到了氣數(shù)將盡的拿破侖。
1814年3月31日,俄國軍隊開進巴黎,走在香榭麗舍大街上,領(lǐng)頭的就是騎著白馬的亞歷山大。之后,拿破侖又一次復(fù)辟,但很快在滑鐵盧被反法同盟徹底擊敗。1815年7月,贏得滑鐵盧戰(zhàn)役的俄軍再次進駐巴黎,并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凱旋的亞歷山大希望能夠借助稱霸歐洲的余威改革農(nóng)奴制,但看到所有的改革方案都被守舊勢力輕而易舉地束之高閣后,這位征服了歐洲的沙皇居然缺乏前輩們幾乎都有的暴虐脾氣和獨裁欲望,在剩下的十幾年里徹底成了好好先生,目的只是讓貴族和農(nóng)奴們都愛戴他。但俄國又落后了——法國大革命之后,歐洲的社會經(jīng)濟改革開始加速,而“歐洲憲兵”卻始終原地踏步,游歷過歐洲各國的亞歷山大不會不清楚現(xiàn)狀,但一貫圓滑的性格使他只能選擇當一個“好人”。
1825年11月,皇宮忽然宣布亞歷山大在亞速海療養(yǎng)時因感冒病逝。但在民間傳說中,他的結(jié)局是看破紅塵、隱逸山林。這個傳說的真假無從考證,但從側(cè)面反映出這位曾經(jīng)站在歐洲之巔的沙皇對這段交織著光榮和遺憾的歷史的無奈與彷徨。也許真如傳說所言,這個王座上的演員厭倦了終日戴著人皮面具的生活,悄悄走下王位,消失在西伯利亞的那片皚皚白雪之中。
編輯/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