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黃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進攻香港,宋藹齡、宋慶齡都身陷其中。12月lO日凌晨5時,宋氏姐妹終于搭上中航最后一班飛往內(nèi)地的航班,安全脫險。
重慶機場,大公報接社長的人與新民報記者浦熙修沒有看到社長的身影,卻看到了宋藹齡及其女兒,還有一個老媽子、大批箱籠和七八條活蹦亂跳的洋狗。
浦熙修很氣憤,回去就寫了一篇報道:“佇候天外飛機來——喝牛奶的洋狗又增多七八條?!贝蠊珗罂偩庉嬐跏|生隨后也寫了一篇社論《擁護修明政治》,與浦熙修互相呼應(yīng)。兩篇影射孔氏家族的報道似風(fēng)一樣傳播開來,頓時響起一片“打倒孔祥熙”的聲音。
此事讓蔣介石極為惱火,他一面急令交通部部長徹查此事,一面電詢大公報消息來源。第二天,大公報就回函說此事純屬子虛烏有,是一時疏忽所致,并將交通部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及“即予更正,以正視聽”的去函也登在報上。后來,王蕓生更直接采信了此次調(diào)查結(jié)果:絕無私人攜帶大宗箱籠老媽子之事,而那幾條洋狗是飛機上的兩位美國駕駛員隨機攜帶到重慶的。
盡管如此,人們依舊不信。這時,與宋藹齡同機逃出同車離開重慶機場的宋慶齡也生氣了,她在給弟弟的一封私信中說:“我沒能帶上我的很多文件與其他無價文章,更別說狗和衣服了?!本瓦B她帶出來的幾件舊衣服還是仆人在慌亂之中隨手抓的。
后來,當(dāng)年這一事件的親歷者孔令儀揭開了謎底:“當(dāng)時情況危急,香港到處風(fēng)聲鶴唳,我們是坐最后一班飛機離港的,連位子都沒有,行李也來不及拿?!敝劣谀菐讞l洋狗,是外國人的。同行的人在機場等人時和老外聊天,一邊逗他們的狗玩。而這一幕剛好讓記者看到了,誤把她們當(dāng)成從香港運狗的人。
頗堪玩味的是蔣介石在這件事前后的心態(tài)。開始,他也想撤換孔祥熙。但是,學(xué)潮、政客與媒體對倒孔的反復(fù)炒作,反而使他打了退堂鼓。1942年1月9日,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昆明聯(lián)大學(xué)生反對庸之(孔祥熙的字),此事已成為普遍之風(fēng)氣,不能不令辭去,但此時因有人反對而去,則甚不宜也。”次日,他又在日記中寫:“政客又想借《大公報》整頓政治一文,在各處運動風(fēng)潮,推倒庸之,應(yīng)以淡定處之。”至此,一場自下而上、由媒體推動的倒孔風(fēng)潮因最高決策者的轉(zhuǎn)念而消散??紫槲跤畜@無險地度過了這次危機,直到幾年后被人炮轟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