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端拱二年(989年),盛度高中進士。出仕后,他從最基層干起,因工作務實,得以榮調(diào)京城。但因無后臺,又不搞迎來送往,只能出任七八品的底層干部。但盛度對此毫無怨言,因為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顆普通的螺絲釘。
咸平年間,契丹襲擾北地邊境。為加緊備戰(zhàn),朝廷派官員勘察西北邊境。此次考察不僅要穿行偏遠高寒之地,還得深入遼國邊境腹地,運氣不好的話還可能遭遇如狼似虎的契丹游騎,此重任落到了老實人盛度的肩上。盛度在西北邊境忙活了半年,幾次死里逃生,取得了豐碩的考察成果?;鼐┖螅孀谡僖娛⒍?,詢問當?shù)氐乩砬闆r,盛度如數(shù)家珍,應答如流,并呈上了自己親筆繪制的《河西隴右圖》。真宗大喜,稱贊盛度博學。西北戰(zhàn)事一順利,真宗自然想起了盛度,得知他還是個從六品的底層干部,就將他提拔到了副部級領(lǐng)導崗位。
雖然官居高位,盛度依舊勤政清廉、敦本務實,年年考評均為優(yōu)。到了仁宗時期,盛度已走上正部級領(lǐng)導崗位。新一代領(lǐng)導人仁宗非常關(guān)注國防建設(shè),曾召盛度詢問邊備之計。盛度提出了十條切實有效的建議.,得到仁宗很高的評價。景祜二年(1035年),盛度進入國家行政管理中樞,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位居正二品。
宋時行政實行宰輔集體領(lǐng)導制,此時的“二相三參”分別是宰相王曾、呂夷簡,參知政事蔡齊、宋綬、盛度。兩位宰相不和,參知政事也就分了派,蔡齊屬于王派,宋綬屬于呂派。盛度不愿摻和,結(jié)果受到兩派的排擠。每次宰輔例會,盛度都被冷落在一邊。對此,盛度也沒什么怨言,對“二相”依舊恭敬有加,在“二參”面前也相當謙恭。久而久之,盛度就成了宰輔例會的列席記錄員。
下班后,蔡齊、宋綬總是相約要么去“叨教”王相,要么去“請示”呂相,卻把盛度晾在一邊。屬官憤憤不平,說:“同為參知政事,卻被他們?nèi)绱丝摧p。大人可以告他們一個私結(jié)朋黨之罪。”盛度對此置之一笑,說:“這是大人們發(fā)揚勞模精神,加班加點,勤政為民。我年逾花甲,不堪朝事之累。他們實際上是在照顧我,為我減負呢?!?/p>
盛度如此知趣,蔡、宋二位心里十分受用。有一次,王、呂二相各懷其私,商量著上奏彈劾盛度,不想馬上就遭到蔡、宋二人的強烈反對:“盛度不惹事、不多事,倘若換上來的人不懂政治,給二位大人添堵不說,恐怕還會驚擾圣上。”曾、呂二相想想也是,看盛度竟然順眼了,此后不僅不參劾盛度,遇到皇帝私下問起三位參知政事的表現(xiàn),都會轉(zhuǎn)而夸贊起盛度來。
后來,王、呂二相愈斗愈勇,勢同水火。兩人一氣之下,居然都向皇帝請求退職外任,以示與小人不能并立。班子不團結(jié),仁宗非常生氣,他決定來個快刀斬亂麻,于是分別找了王、呂二相親切談話,詢問誰可做他們的繼任。二相均不加防備,推薦自己人,私結(jié)黨朋之事不打自招。盛怒之下,仁宗將此四人全部解職外放,讓盛度主持朝政。
百官聽說后一片嘩然,仁宗卻就此次人事變動作了補充說明:“盛度不拉幫結(jié)派,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守,這樣的干部理當重用,一來弘揚正能量,二來昭示用人導向?!?/p>
編輯/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