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淺析高校學生人格教育的現實問題及策略
張偉
(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的人格不健全現象越來越嚴重,他們自身所顯現出的人格缺陷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文章通過闡述高校人格教育的內涵與特征以及人格教育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針對高校學生人格缺陷的現實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幫助高校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高校學生;人格教育;健全人格;策略
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使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舉止都與以往有所不同,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經常做出損害社會公益的舉動,顯露出許多的人格缺陷,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因此,高校開展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動已經變得刻不容緩。
1.人格教育的內涵
人格是個人在一定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統一,是個人做人的尊嚴、價值和品格的總和。人格是人類獨有的、由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與后天稟承的內外信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類靈魂本質及個性特點的性格、氣質、品德、品質、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嚴、魅力等[1]。人格是通過人們自身的行為體現出的一種自我意識,它體現了人的人品。人格教育就是通過對人們行為的管制和約束,使得自身的行為得到規(guī)范,心理受到教育,以提升個體的心理素質和辨別能力,對日常生活進行指導。高校人格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具有個性特點的性格、氣質、品德、品質、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嚴、魅力等教育。在人格教育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做人的基本權利,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基本品格,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提高其自身的價值,養(yǎng)成自身的氣質修養(yǎng),形成優(yōu)秀的品德。通過人格教育,借助道德的力量幫助大學生實現其自身價值,使大學生具備做人的尊嚴,懂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因此,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人格教育。
2.健全人格的特點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一書中有這樣的論述:“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苯∪烁袷沁@“四育”全面發(fā)展的完美體現。健全人格具有整體性、協調性、情感性、創(chuàng)造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性的特點,現就幾個特點進行詳細描述:(1)整體性。健全人格是對人的整體進行定義,是指人的各要素都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某一方面優(yōu)秀,其他方面存在缺陷,也不能視為健全人格。(2)協調性。人在對自我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要追求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和諧,并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周圍的事物并與其協調發(fā)展。(3)情感性。實踐表明,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往往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的視角,生活態(tài)度健康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人格健全者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能準確的判斷出事物的善惡美丑,胸懷寬廣,樂于奉獻。(4)創(chuàng)造性。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由于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視角,敢于接受挑戰(zhàn),擁有與時俱進的理念,因而,可以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5)可持續(xù)發(fā)展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過程中的,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它會吸收人類與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養(yǎng)分,逐步完善自己,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個性,挖掘自身的潛能,滿足自我與社會的需要。
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當今時代,許多大學生人格缺陷的事件,如大學生的殺人案、虐貓案、自殺案等引發(fā)了全社會對健全人格教育重要性的思考。目前,在我國人們對健全人格教育的理解還不深入,很多高校都將健全人格教育劃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對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健全人格教育納入到正規(guī)的教學中。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教學中實施健全人格的教育。
1.以人為本的理念決定了高校應開展人格教育
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進行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通過教育,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價值。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人格的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大學生。
2.大學生生存和發(fā)展以健全人格為前提條件
人格不健全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不被社會容納,從而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要重視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懂得相處之道,與周圍人和平相處,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3.社會和高校的發(fā)展離不開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社會中寶貴的資源。只有人格健全的大學生才能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大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可以更好的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團結。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求高等學校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這就對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加強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確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導致現如今高校大學生的人格存在缺陷,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大學生人格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學習壓力大導致大學生人格的缺失
大學生因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較高的素質,生活態(tài)度都很樂觀,能將生活、學習的關系處理好,最大程度的將個人的魅力展現出來。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現實生活環(huán)境的復雜,使他們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產生不良的心理,導致個人或家庭悲劇的發(fā)生。
2.應試教育導致高校只重視成績,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開展對高校學生的人格教育不僅是高校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正確信念的指導,對社會現象理解失誤,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未來充滿迷茫,產生自卑的心理。所以,要正確發(fā)揮高校人格教育課程,對大學生的不良心態(tài)進行調整,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
3.缺少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健全學生的人格,就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壓力很大,時刻都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困擾,許多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心理素質較差,極大困擾著他們的生活。但如今高校對學生心理素質不夠重視,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問題。
4.大學生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較差
中國的應試教育模式,造成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熱衷,重視學生的筆試成績,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工作中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部分實踐能力的缺失,也導致了大學生人格問題的缺陷。
5.忽略老師人格缺陷對學生人格教育的影響
教師優(yōu)秀的個人魅力,是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反之,一個心理有問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很難教育出健全的大學生,也難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其對學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1.加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作為塑造大學生人格的動力,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自我教育包括四個方面即自我認識、自我行為、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教育不僅僅是做學問,更重要的是學做人。而學做人不僅只通過學校教育,更需要自我教育,只有在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健全,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才能實現。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通過這種方式來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高等院校應當通過加大人文課程的比重來突出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要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衡量,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影響學生,通過文化的調節(jié)作用,保證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為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社會是個大課堂,需要大學生學習的東西很多。通過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大學生增強自信心,讓知識成為自己步入社會的工具。社會這個大課堂,會促使大學生不斷地學習與探索。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發(fā)現自身的不足,確定自己的職業(yè)目標,幫助大學生構建健全人格。
4.強化教師的育人意識
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優(yōu)秀的教師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自己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如何做人。優(yōu)秀的教師擁有健全的人格,能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明白自身的重要性。教師的言行舉止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做到教書育人的統一??傊瑢W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教師的道德以及人格魅力有著很大的關系,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勢在必行。
[1]張百順.淺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人格教育的關系[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0(19):16-17.
[2]劉戈.大學生和諧人格教育的時代呼喚——基于武漢7所高校大學生人格現狀調查分析[J].學術論壇,2011,10(2):12-13.
[3]楊蕾.優(yōu)化西部地區(qū)民辦高校貧困生人格教育的思路及對策——以陜西民辦高校為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3(31):28-29.
[4]梁飛飛.運用“感動中國”人物素材開展大學生理想人格教育的探索實踐[J].改革與開放,2011,14(8):19-20.
編輯 鄭晶
G410
A
2095-8528(2014)03-087-03
2014-10-11
張偉(1978-),男,河南信陽人,碩士,河南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