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英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制作的技藝有嚴格的師承方式,老師口授手教,學習基本技術、打泥片、打身筒、用明針、熟悉基本的代表造型、掌握基本功等;再就是臨摹老師和他人的作品,老師從旁指點。臨摹也是學習美術的一種入門辦法。紫砂歷史名家的名作歷來是后輩學習的楷模,有的臨摹作品達到甚至超過前輩的水平。
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紋等形體分為若干等分,生動流暢的筋紋納入精確嚴格的設計中,是筋囊紋器的基本要求。相對而言,筋紋器制作難度較高,費時費工,口蓋既要吻合又要面面可換,除了制作技巧外,“樣板”的準確非常重要。全手工成型制作時,其筋紋全是在光圓身筒上壓加出來的,現(xiàn)在可用模型擋坯,工藝簡單了很多。
紫砂工藝的傳統(tǒng)技術性很強,它經歷代傳承,當今日臻完美。紫砂“筋紋器”的形成,是吸收諸多姐妹藝術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敖罴y器茶具”與蘇式家具相類,制作講究,圓透而渾厚,均勻又飽滿,角線、面的要求達到勻、挺、圓、正。面上平而有力,線型“硬”、“糯”兼之,角線鋒不顯露,腳線轉折分明。風格上協(xié)調統(tǒng)一。我們必須熟練掌握紫砂工藝的特性,加強對紫砂傳統(tǒng)工藝的學習,珍視紫砂壺藝獨特的材質美、獨特的工藝制作美、獨特的使用功能美,才能提高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符合現(xiàn)代生活需要的佳作。
筋紋器制作的常用工具有各種樣板、鑿子、清理筋紋規(guī)格的各種線梗及整理壺內筋紋的尖刀、牙子等。首先用木搭子打成厚薄均勻的各部位泥片和泥條。用樣板及鑿子切割筋紋器壺的壺口、壺蓋,校正口、蓋置換通轉平整。確定好壺的尺度,打好圓形壺的身筒。將打好的身筒置于石膏模具中,并用工具擋規(guī)整。擋規(guī)整筋紋器壺身基本形狀。擋好壺身后,須口部滿片,保持壺體中空及濕度,以防后期加工、清理時變形。用各種規(guī)格的線梗、牙子、尖刀規(guī)范清理筋紋和口部、底部。用手工搓制壺嘴、壺把。用模具制作壺蓋,并用專制工具和明針理清蓋內、外的筋紋。用脂泥粘接壺嘴、壺把,并用尖刀、明針加工清理。然后用樣板校正,并用鑿子開啟口部,使筋紋瓣整齊劃一,尺度精準。裝上壺嘴、壺把,并校正位置。將制好的壺鈕用脂泥粘接上壺蓋,并清理和修整,使每條筋紋規(guī)整如一。全器加工,整理完畢后,鈐上壺藝家印章。最后制作結束,讓其稍干后,反復整理口蓋,直至配合平整嚴密,即可入窯燒成。一件成功的筋紋器紫砂壺,其筋紋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筋紋線條紋理清晰,制作精工,口蓋準縫,任意調整壺蓋的方向合到口上,都很滑爽吻合。
精雅之壺須精細之泥,紅泥圓條比紫泥圓條優(yōu)勝一籌,墨綠風卷葵成色清純細膩,易體現(xiàn)造壺風格。配置最美泥色,方現(xiàn)五彩斑斕之光澤,但是又考慮制作與燒成,應注意泥料顆粒度,稍加適量的砂土,亦可形成胎質獨特的肌理效果,達到“妙不可思”的藝術境界。
在紫砂創(chuàng)作領域中,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在傳承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自身特點的現(xiàn)代紫砂陶藝,對紫砂從業(yè)人員是個嚴峻的考驗。作為紫砂工藝技術人員,在不斷進取的同時,亦需在傳承中兼收并畜,才會產生出更多完美的紫砂陶藝珍品,回報社會,讓紫砂陶藝馳譽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