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陽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77-01
通過學習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我認識到:小學生習作是否優(yōu)秀的衡量標準不是看他所寫人物、事物、景物是否美好,而是首先要看他是否真實,然后要看他是否有真情。那么這真實和真情哪里來?就要靠學生主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作時再吐露真情實感。
一、留心周圍事物,積累習作素材
“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用眼睛去關(guān)注身邊的生活,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強調(diào)學生作文要表露真情實感,強調(diào)寫的內(nèi)容具體,語句通順?!罢n標”沒有對學生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更多的是要求學生關(guān)注真實的生活、記錄真實的生活。這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去洞察周圍的一切事物。我們知道在學生身邊有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它是無限豐富、無比生動的。兒童來到這個世界就自然會對現(xiàn)實做出種種反映,這種反映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主觀的能動性越高,這個反映也越清晰。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應(yīng)接外物,就應(yīng)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從事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活動,并在活動中觀察。葉圣陶老先生講“不在外物來不來,而在于主觀的有意無意”。這里包含深刻的哲理,要求我們做到以下三點:
1.聯(lián)系例文,學習觀察。即通過一系列的例文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留心觀察的意義和方法。例如,學習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時引導學生認識:沒有留心觀察,作者認識不了這位聾啞青年,也不能從他那里受到教育,更不用說寫出這樣動情的文章了。
2.爭取做個有心人。即要求學生看事要用心去看,聽事要用心去聽,做事要用心去做,自己主動地親身地去感受周圍的一切,然后用心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體會自己的感受。這樣習作時才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3.積極參與生活。即要求學生真正置身學校、社會、家庭之中,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人。積極參與學校、社會的各項活動和家庭生活。我們不是平時就提倡“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嗎?我班的童旖潔同學平時經(jīng)常參與學校與社會的環(huán)?;顒?,所以她寫的習作 —《保護我們的家園》,曾在我縣的習作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找出一點使你心動的東西來。這就需要做教師的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因而,引導學生學會真實的寫作首先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吐露真情實感
小學生的習作貴在“真”。學生的感情一定要是自己的才是真實的。習作教學要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唯其自然才能求真。引導學生寫出真情重在引發(fā)學生的感受,并不一定在指導抒情方法上下功夫。否則就會無病呻吟。劉勰的《文心雕龍》中說:“并思合而自逢,非研慮之所求也?!蔽艺J為要使學生寫出真情的習作必須上好四節(jié)課。
1.情感共鳴的語文課。講讀課文老師必須精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充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作者的真情感染。這樣,學生才能在自己的習作中用真情感染讀者。
2.豐富多彩的讀書課。每周上1~2節(jié)讀書課,所讀內(nèi)容必須是事先準備好的,讀完再講出文章寫得好在哪里?表達了怎樣的真情?是怎樣表達的?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開擴的視野,又可以積累更多更好的詞語、句子,同時也能學習更多的寫作方法。
3.聲情并茂的說話課。每周安排一節(jié)說話課,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把自己觀察的事繪聲繪色地講述或描述出來。班里的童紫玫同學講到她家可愛的小花貓吃了鼠藥被藥死的經(jīng)過時,竟聲淚俱下,這完全是感情的真實流露。這樣就不怕習作時沒有真情了。
4.吐露真情的習作課。把自己講述的人、事或景物,采用適當?shù)谋磉_方法,用飽蘸真情的筆調(diào)寫出來,文章自然水到渠成了。
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仔細觀察,把作文的過程理解為認識生活,鑄造生命的過程,并活用文本,重視閱讀與積累,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傾吐內(nèi)心的言語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