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弱文
繪圖/木子
我與個園素不相識,但我游了個園后,明顯感到個園純粹太奢華、太顯擺。個園的首任主人黃至筠(1770-1838年)即黃應(yīng)泰,原籍浙江,十九歲時前往北京,求見父親的生前好友,當(dāng)時擔(dān)任直隸總督的梁肯堂,梁肯堂為黃至筠寫了一封介紹信,把黃至筠介紹給自己的學(xué)生、當(dāng)時正在北京的兩淮巡鹽御史恒寧,恒寧見黃至筠談吐不俗,委其到揚州就職兩淮鹽商的首總。兩淮鹽,天下咸,運河連接鹽城13個主要的大鹽場,裝鹽的船抵達揚州碼頭,在揚州集散,給黃至筠帶來了巨大機遇,驟然家資累積巨萬,黃至筠的富有,一時揚州城無人能比,光建個園就耗費600萬兩白銀。
個園是揚州現(xiàn)存保存最完好的私家園林,占地2.3公頃。園內(nèi)廣植修竹,妙疊奇石,靜引池水,巧設(shè)樓臺,花木蔥蘢,詩情畫意。黃至筠讀書不多,但他愛附庸風(fēng)雅,愛竹成癡。依據(jù)他名字中的竹字頭,他在園內(nèi)遍植翠竹,搜集南北各地的名貴竹子植入園中。陽光過處,漏窗粉墻上的日光竹影,竹葉片片,狀如“個”字。高樓大墻,園院深深,戶盈羅綺。并疊石為山,通泉為池,匠心獨具,形成有名的四季山:春竹帶雨含情、夏水玲瓏幽深、秋山凌云奇險、冬雪呼嘯嚴寒。春山,以形似竹筍的石頭堆成。夏山,是重金求得的太湖石。秋山是安徽黃山石,石頭都是黃色色調(diào)。冬山,則用珍貴的優(yōu)質(zhì)石英石堆成,晶瑩雪白,恰如積雪,附近墻上有風(fēng)音洞24個,常發(fā)出呼嘯的風(fēng)聲。導(dǎo)游說園子里的假山,有的是用白銀澆鑄的,每座重達千斤,因為無人能夠偷盜,故稱為“沒奈何”,真是珍珠如土銀如石。園南部的住宅區(qū),三路豪宅,一廳一堂,一梁一柱,用料極珍,華貴典雅,顯示出黃至筠的家居生活考究與奢華,印證著黃至筠財力的雄厚。
黃至筠喜愛吃鮮竹筍,傳聞他雇人攜帶爐子和廚具的擔(dān)子,在黃山挖出竹筍后即刻烹調(diào),然后挑夫飛快下山,行走幾百里趕到個園,竹筍剛好出鍋。一盤竹筍竟然如此費周折,頗類似唐代的楊貴妃吃荔枝。黃至筠平時還養(yǎng)了一個200多人的戲班子,每日里弦樂悠揚、歌喉婉轉(zhuǎn)。黃至筠的兒子常備十幾種點心和十幾種粥在早晨待客,如果沒有客人來,這些待客早點就統(tǒng)統(tǒng)倒掉。黃至筠的好奢華,給其子孫埋下禍根。盡管他用大把的金銀為兩個兒子捐了部郎的官職,可兒子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節(jié)儉,最后,兒子們還是保不住個園,1868年左右,個園被他的窮困潦倒的兒子黃錫禧賣掉。到了黃至筠的孫一輩,更有窮得揭不開鍋者。
一粥一飲,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何況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萬貫家財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挖空心思、費盡心血建造的個園最后卻被兒子賤價轉(zhuǎn)賣給他人,這是黃至筠當(dāng)初建造個園時萬萬沒有想到的。清人金雪舫曾有一首詩感慨道:“門庭旋馬集名流,兵燹余生感舊游。五十余年行樂地,個園云樹黯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