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流柱
摘要: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從接受式向自主參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轉變,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新課標下進行課堂教學呢?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培養(yǎng);探究
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從接受式向自主參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轉變。這就要求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力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加強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并獲得新知識。拓寬學生的探究空間,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探究欲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首先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為數學本身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結合課堂實際找準知識的切入點,要從現(xiàn)代生產、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問題出發(fā),精心設計鮮活的、生動有趣的、真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解答,使學生原有的認知狀況與新問題對知識的需求之間產生沖突,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過三點的圓”時,可以這樣設置問題情景:“A、B、C三戶人家,現(xiàn)要在他們之間建一個送奶站,使得奶站到三戶人家的路程相等,問奶站應建在何處?”問題一出,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由于剛好學習圓的內容,學生很自然的聯(lián)想到:送奶站應建在A、B、C三點所在圓的圓心處,但圓心如何確定呢?導出了課題,這樣容易誘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要求”和“期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
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例如:在講授“三解形內角和為180度”這一定理時,運用CAI課件,利用“幾何畫板”技術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每個角的大小,求出三個角的和是180度。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三角形的形狀變了,它的內角和的度數會變嗎?這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手工紙上任畫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剪下來,看是否能拼成一個平角,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命題的真?zhèn)?。再借助電腦繪圖技術,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猜想和驗證等思維活動中深刻理解、領會教學內容,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諸如數量關系、函數圖像、幾何圖形及其變化過程等問題,均可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挖掘教材內容,拓展探究空間
探究式學習既關注問題的結果,更重視探索問題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課本表面,而應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材,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從中挖掘有思考價值的知識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去探究。對同一問題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思考,創(chuàng)設讓學生展開想象和發(fā)表不同見解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以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意識。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給出了題目:有甲、乙兩家體育用品商店出售同樣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乒乓球拍每付定價為80元,乒乓球每盒為60元,現(xiàn)在兩家商店搞促銷活動,甲店每買一付球拍贈一盒球;乙店按銷售額9折優(yōu)惠,現(xiàn)八年(1)班需購買球拍2付,乒乓球若干盒(不少于4盒)。
(1)、設購買乒乓球盒數為X盒,在甲店付費設為Y甲(元),在乙店付費設為Y乙(元),分別寫出Y甲、Y與乒乓球盒數X的關系。
(2)試確定X取何值時,在哪家購買省錢?請設計方案。
這就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探究可行性方案。從教材出發(fā),拓展了學生的探究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設計動手操作,增強探究意識
動手實驗操作是探究性活動的靈魂。大部分探究性問題均需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動手中嘗試,通過剪、折、畫、擺,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制作模型等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了解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豐富了教學活動的經驗。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盡可能為學生設置體驗活動的平臺,提供充分的體驗動手操作的“再創(chuàng)造”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應用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對學生的操作活動,教師要作必要的指導,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例:在教學“角的比較”時,用一副三角板,在同一平面畫出小于180度的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記錄所畫角的度數,探索角的和、差關系,看是否發(fā)現(xiàn)所畫角的度數都不是15整數倍的規(guī)律。
教學時教師要設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從而增強探究意識。例:師生一起動手折紙飛機,找出飛機平面圖中角的和、差關系,引出角平分線定義。
四、設計探究式練習,強化探究意識
練習是任何學科都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數學學科主要是采取練習題的方式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提高學生解題技巧和分析能力,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遷移和應用。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fā),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設計好探索型練習,要幫助學生自我辨析、營造民主、科學、活躍、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的探究意識才能得到增強。例:下面是由火柴棒拼出的一列圖形,第n個圖形由n個正方形組成,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
□ □□ □□□□□□□
①第5個圖形中火柴棒的根數是多少?②第n個圖形中呢?③同一圖形中,把相鄰兩個正方形的火柴棒抽掉一根呢?
總之,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數學教師應該是一個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挖掘學習資源等途徑,為學生設置探究平臺,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探索,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得到培養(yǎng)。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zhèn)第二中學 5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