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紅波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題 壁
□宋 無名氏
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
爭似滿爐煨榾柮,慢騰騰地暖烘烘。
注:爭似,猶怎似。榾柮:樹根疙瘩。
上面的詩歌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結(jié)合你的人生體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茅草”和“榾柮”兩者是各有千秋,難以說清好壞,但是從“爭似”一詞,不難看出詩人是贊成后一種風格的。拒絕那種短暫的輝煌,而是去追尋踏實、長久的溫暖。為此,從“不求虛名”“做事踏實”“勤勉務(wù)實”等角度分析,切合文章主題。
但是,有些考生在閱讀材料時,第一眼看到“茅草”的“驀地燒天驀地空”,就不顧及全詩的中心,從而輕率地選定“敢于奉獻”“展現(xiàn)自我”“抓住機遇,張揚青春”等主題,審題也就顯得不嚴密,疏忽了托物言志的詩歌的中心是在后半句。
一類卷
合適之地內(nèi)涵顯
□張潤燕
莫去爭奇斗艷綻放芳華,只需在合適之處默默奉獻清香。
——題記
茅草亂而遇火易燃且易燒盡,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之物;木塊滿爐相依相親,釋放光熱溫暖人身與心。這是兩種不同人生,如此對比,也許更會懂得該做一個怎樣的人。
陶潛辭官歸隱,過著“采菊東籬下”的悠然生活,天天侍弄田園。也許有人說這是對才華的一種浪費,但其實不然,你可懂得他甘于田園之追求與欣喜?陶潛雖隱居山林,可他并沒有被埋沒,他有足夠的才氣,有厚重的內(nèi)涵,流芳百世非空談。他的心指引著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華盡顯,內(nèi)涵盡釋!
何苦去做那蓬亂的茅草,不經(jīng)燃,不留痕。在這塵世間,人們活得沒有自己的方向,太多理想滯于胸前,想要盡情發(fā)揮而去追求,卻發(fā)現(xiàn)前路漫漫不知何處能心安。為何不學一學那木塊,在爐中靜靜釋放自己的思想,你的內(nèi)涵與修養(yǎng)自然會帶你去到正確的地方。
厚重的凡塵亂人心,情緒飄忽,如一片落葉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墒?,當你有了合適的目標,默默將自己才華內(nèi)涵盡情揮灑,即使不能有大的成就,至少你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追求,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縱然辛苦,也是坦蕩。
何必爭奇斗艷追求那一瞬間的繁華,也許換來的并非自己所想,苦了自己,累了我心。靜默之中,也許你將自己的內(nèi)涵在此揮灑,不求功名,不求富貴,只愿做出自己身處之處該做的,能做的,如此便好!
滾滾紅塵喧囂盡,最終鉛華散盡。也許你真的會發(fā)現(xiàn),在適合自己的路上走了一遭,竟是如此的酣暢自然。合適之處內(nèi)涵顯,能力現(xiàn),助你走向自己的芳華!
評點
本文的優(yōu)點是借事說理。文章以陶淵明的辭官歸田園,靜心寫詩,而在文學上、精神上得以流芳百世,來指引人們要找到生活的方向,潛心做事,提升自我的修養(yǎng),定能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缺點也較明顯。陶淵明的事例用作高考作文的素材,缺少新意,難以激起閱讀者的興趣,好在考生在后半部分對人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從而使此素材的使用不入窠臼,全文因此而增色不少。評分:內(nèi)容16分+表達17分+發(fā)展17分=總分50分
二類卷
父親的柴
□汪微
父親說,成人,成柴!
灶中的火光驀地明亮起來,照亮了母親那沉淀著歲月的臉龐。母親抱怨夾雜著茅草燃燒的輕微細響:“這灶可真是費柴啊,燒頓飯要用掉一擔草。不注意點,還燒成夾生飯!”茅草易燃,不經(jīng)燒,卻又在荒路中長的大片,在母親眼中,這自然算不得好柴!
每到寒冬,村里開山的鑼聲響起,我便帶上刀具挖鋤隨父親上山砍柴。父親在林中走來走去,左挑右看,似乎在尋找著什么。過了許久,終于在一棵老樹前停下,這樹旁枯黃掉落的葉子隨處可見。剝落的蒼老樹皮,散落在四周。這可真是棵“老”樹了啊!砍樹,挖樹樁,一氣呵成,家門口堆出了大柴垛。
父親老愛去看柴,一堆一堆的,整整齊齊,如同整裝待發(fā)等待檢閱的士兵。父親邊看邊笑著,看看這塊兒,摸摸那塊兒,歡喜極了。父親是不喜歡茅草的,說那茅草看著一大垛,實則沒有多少斤兩,浮躁不踏實,那茅草又極易燃,燃得快熄滅也快。
父親帶我去那一望無際的荒野,看那隨風飄蕩的茅草。父親當時的告誡至今仍記憶猶新。茅草長得瘋快,卻不踏實,不如那樹,一年一年的增長著年輪,這草是有形無神的,輕得幾乎沒有重量,風一吹便飛到天上去了。做人就是要像那樹一樣,父親拍著我的肩膀,似乎是要把我拍入土中,跟那樹一般,將根深深地埋在土里,年復(fù)一年的,長得高大挺拔。
育樹成人,人生當如樹,腳踏實地;人才應(yīng)當如柴,慢慢燃燒,有了樹的積淀,柴才能燃得長久;有了辛勞的攀登,才能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情。積淀的人生,才能有長久而明亮的光輝,父親的柴,蘊含著人生!
評點
本文優(yōu)點是,選擇在山村的父母對茅草和柴火的評價,給人以親切真實的感受,淳樸的父母言語間的那份質(zhì)樸訴求,能打動讀者的心。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容易給人感覺是就詩歌內(nèi)容展開想象,虛構(gòu)一個鄉(xiāng)村的常見事由,精心的去設(shè)置一個情景,來起到打動讀者的目的。
評分:內(nèi)容14分+表達15分+發(fā)展14分=總分43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