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和平
[摘要]目前,堅持上課、聽課、評課的校長不是很多,琢磨聽課、評課的重點中學校長更是鳳毛麟角。聽課,就應評課。如何評課?校長評課,既要講“理”,做到以理服人;也要講“情”,達成以情感人,即校長評課要做到合“情”合“理”。
[關鍵詞]校長評課;課堂教學;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001年1月至今,已在省級重點中學校長崗位上工作12年余,很忙、很累,但卻始終未敢忘記走進教室上課、聽課,參與教師們的評課。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對一個有經(jīng)驗的校長來說,他們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就是課,聽課和分析課是校長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由此足見校長聽課、評課的重要。當校長12年余,聽課逾千節(jié),每年上百節(jié)。聽課,就該評課。如何評課?方法林林總總。但我的體會是:校長評課要做到合“情”合“理”。
一、校長評課要講“理”,做到以理服人
現(xiàn)實中堅持聽課、評課,并達一定數(shù)量的校長并不多,潛心研究聽課、評課者更少。即使偶爾評課,校長多率性而為,或以權壓人、以勢唬人,或言之無物,或干脆只聽不評,與聽課、評課之宗旨背道而馳。校長評課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樣才利于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成長,推動校本教研、引領學校發(fā)展,有助于提高校長自身能力、濃厚教師教研氛圍、融洽干群關系,有益于校長贏得被評對象和其他教師的理解、接納與尊重。
既然評課的“理”如此重要,那么評課的“理”究竟有哪些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少有以下涵義:一是符合教育的要求,即促使教育規(guī)律、方針、目標等在課堂教學中獲取自然反映:二是符合教學的要求,即促使教學理念、原則、模式、手段、目的、過程、效果、評價等,在課堂教學中獲取恰當體現(xiàn):三是符合學科的要求。各門學科都有不同特點,甚至同門學科的不同學段,以及學科、學段相同,但課的類型不同,甚至班級、學生不同等,都會有差異性的課堂教學要求;四是符合課堂的要求。開展課堂教學,既有教師教的要求,又有學生學的要求,同時還不能忽略教與學相配合的要求,以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五是符合評課的要求。評課本身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諸如評課目的、態(tài)度、方法、氛圍、語言、技巧等,均會不同程度上影響評課效果。用一句話表達:一堂課的空間雖小、時間雖短、人數(shù)雖少,但“五臟”俱全、見微知著。課堂上師生的一言一行、教與學的點點滴滴,日積月累,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成功與否、學生的學習快樂與否、學校的管理到位與否、國家的教育目標實現(xiàn)與否、民族的前途光明與否等。由此可見,課堂真可謂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成效。
評課有那么多“理”,校長怎樣做才能以理服人?我的做法:一是評課前做到“胸有成竹”,掌握信息。了解被評對象的基本情況,諸如學習經(jīng)歷與成長過程、工作閱歷與業(yè)績、性格特征與教學特色等:了解被評對象所教學科的特點與課程標準、教學要求與進度、所授內(nèi)容重點難點及章節(jié)在學科中位置,遇到與自己所學專業(yè)、所教學科不同的學科時,多請教該學科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或優(yōu)秀教師,甚至邀請他們一同聽課、評課;了解被評對象所執(zhí)教年級、班級和學生基本情況,爾后或事先預約進入課堂,或推門直接進入課堂,校長均應認真聽課、仔細看課、詳實記課、主動思課,課后及時整理聽課筆記,梳理課堂信息,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甚至檢查教師的備課和學生的作業(yè),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或問卷調(diào)查,與執(zhí)教者本人和其他聽課老師先期交換意見,有必要的話可連續(xù)多堂聽課,直至疑惑解除。二是評課時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校長評課要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關鍵點很多,如教學目標的確立與生成、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處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完成、教師素質的體現(xiàn)與提升、教學效果的檢測與評價、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形成與發(fā)展等。那么課堂教學的“七寸”在哪里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我認為,課堂教學的“要害”在于教師教的智慧、學生學的效率、師生互動與成長等,因為這些涵蓋教育教學的各種“理”。同時,具體問題一定要具體分析。不同聽課目的應有差異性的評課重點,如檢查性聽課、調(diào)研性聽課、觀摩性聽課等:不同課型應有差異性的評課重點,如綜合課、單一課(包括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實驗課、講評課、測試課等);被評對象年齡不同,或業(yè)績和影響明顯不同,應有差異性的評課重點,如老中青教師、知名教師、骨干教師和一般教師等;被評對象執(zhí)教年級、班級、生源不同,應有差異性的評課重點。三是評課后做到“揚長避短”,跟蹤問效。通過評課,可以發(fā)現(xiàn)某位教師或一批教師中值得推廣的亮點,或明顯影響教師自我成長的不足,采用打磨方式,連續(xù)聽課、評課、座談交流,促使亮點更明顯,更具有實踐性和推廣意義;使其不足逐漸減少、減弱、消除,促使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道路更加順暢。這些來源于實踐的經(jīng)驗或教訓,總結上升為理論,見諸報端,與更多人分享,供更多同行借鑒,從而在更大范圍內(nèi)達到揚長避短、跟蹤問效之目的。
二、校長評課要講“情”,達成以情感人
在校長評課實踐中,重“理”輕“情”,甚至忽略“情”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或居高臨下,或以行家里手自居,或樂于自我“推銷”?;驘o端指責對方,甚至出言不遜,人為制造緊張氣氛。弄得人人自危。諸如此類的“無情”或“絕情”現(xiàn)象,無助教育教學工作改進,不利同事間團結與合作,甚至危害學校健康發(fā)展。
評課要講“情”,校長怎樣做才能以情感人?我的理解:一是要真誠。無論是聽課還是評課,校長應真誠面對,不可虛情假意,或表里不一:尤其評課時,既要肯定被評對象的成績,又要坦誠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切不可只當好好先生,或模棱兩可,甚至黑白顛倒、是非混淆。二是要尊重。尊重被評對象所付出的辛勤勞動,盡力發(fā)現(xiàn)被評對象課堂教學的亮點。理解并接納被評對象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完美,給被評對象足夠的解釋、談感受的機會;虛心聽取其他評課人的意見與建議,謹慎對人、對課下結論;真誠檢討自己在聽課、評課中可能出現(xiàn)的局限性,甚至糾正已出現(xiàn)的錯誤。三是要寬容。在理解基礎上,容忍被評對象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規(guī)范、不完美,甚至錯誤;容忍被評對象存在與校長或多數(shù)人相左的觀點。四是要引導。本著對教師、事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評課中引導教師專業(yè)成長,形成自己教學特色,促使其逐步成為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名師。
此外,評課中校長應加強對自身情感和被評對象情感的管理。特別是情感表達與調(diào)控。評課時校長情感會通過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語音大小、語速快慢、語調(diào)高低:迅速反映復雜內(nèi)心世界的面部表情;有“心靈窗戶”之稱的眼神,傳遞出親切、熱情、友善和誠懇;手勢、坐姿、與被評對象的空間距離等無聲體態(tài)語言,傳遞出大量信息等。這些情感的表達,需要校長從容調(diào)控與自主管理,使之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來,起到積極影響,形成正能量,溫暖、感化、激勵老師;否則,起到的將是消極影響,形成的將是負能量,抑制或阻礙教師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同時評課時,校長應允許被評對象情感的自然流露,并呵護對方正能量的逐漸聚集,其間校長應運用恰當?shù)臏贤?、贊揚、寬容、批評技巧等,才能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總之,校長要聽課,更要評課。評課中既應講“理”,做到以理服人:也應講“情”,達成以情感人。只有做到合“情”合“理”地評課,才能達到探討課堂教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深化課程改革之目的。同時只有這樣做,才能對校長的個人成長和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有百利而無一害。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上課、聽課、評課,尤其是評課的通“情”達“理”,成效非常顯著:個人由懵懂校長逐步成長為江西省特級教師、江西省模范教師、“江西省十大人民滿意校長”提名獎、吉安市首屆名校長;公開出版20余萬字、由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等教授作序的專著:《追夢:一位中學校長的心路歷程》,2012年還獲得吉安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學校由過去僅有不足30%老師、到現(xiàn)在已超75%老師能勝任高中循環(huán)教學,一大批教師成為江西省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吉安市首屆名師:教育教學質量連上臺階,目前穩(wěn)居吉安市前茅,位列全省176所省級重點中學前20名,被評為“江西人民滿意十大品牌中學”和“江西省十大人民滿意學?!?。
(作者: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遂川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嚴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