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榮
近幾年來我們周圍的農村小學不論學校的規(guī)模大小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生源的流失。流失的走向如下圖:
為什么我們的農村家長不惜每年花費一、兩萬元學費,費盡心思走門路、找熟人、托關系,各顯神通以求一張進入城市私立學校的“入場券”。目前小學生就學形狀:高級私立小學人滿為患,普通城市私立小學、城市公立小學、較好的農村小學人數較多,而占農村小學總數80%的農村薄弱小學學生人數在逐年減少。以我所在的三星小學為例2009年9月開學在校學生有258人,到2010年9月開學在校學生為223人,到2012年9月開學在校學生為151人,以2012年9月開學為例:一年級新生應升學的45人,結果開學報到時只剩下17人,將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轉入鄰近的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小學或城市私立小學。再加上中途轉學的每年將近流失三十幾名學生,這種現象在農村學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下列幾點:
(一)老師待遇低
近幾年農村小學從學校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上都不錯,都有教學樓,也配有一部分教學器材、圖書、多媒體教學設備。只是在教師資源、學校管理上與私立小學有很大差距。
農村學校從教師待遇、教學環(huán)境上與城市學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與城市私立學校相比更是差距很大。城市學校和私立學校對老師的福利待遇比較高,家長等待老師比較尊重,再加上城市老師能私下利用節(jié)假日開設補習班,來增加一部分收入。所以,被稱為“教學能手”的優(yōu)秀教師好老師都想盡一切辦法,往城市學校調動。再加上一部分農村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重視,家長認為農村學校沒有一個好老師,對老師的態(tài)度也不好,老師對學生稍加批評,就有個別家長來學校吵鬧。搞得老師也不敢嚴格管理學生,學校的學習氛圍低。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孩子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下接受不到全面的培養(yǎng)教育,各方面素質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對此,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們想幫子女擺脫困境,于是就想方設法,不惜重金,求爺爺告奶奶也要把孩子從農村小學“解救”出來,送到辦學硬件、軟件都堪稱先進的城市小學來。家長想辦法讓學生轉學,學校招不到好學生,老師教學感到沒有希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是農村小學生源流失嚴重的根本原因。
(二)家長的攀比心理。
在農村,有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有的進入私立小學、有的轉入城市公立小學,望子成龍心切,不顧家庭情況貧困,自己省吃儉用,借錢也要供孩子上高費的私立小學。私立小學的公立是封閉式的管理模式,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適應私立學校學習方式,幾年下來花費了家里的幾萬元,結果學習成績沒有達到期望,造成學財兩空。
要改變農村小學生源流失嚴重這一局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的管理。
在農村也不乏辦的好的學校。為什么同時農村小學一個辦得好一個辦得差?這里關鍵取決于校長的管理,一個好的校長能夠把學校的老師凝聚在一起,使老師能感受到學校大集體的溫暖,好老師就會不流失或流失的很少。家長感到農村學校有希望,這樣農村的好學生就不會流失。
改善農村教師的待遇
不管政策制定的再完善、再詳盡,沒有徹底改善農村教師的待遇,好老師還是會從農村流向城市。每年從城鎮(zhèn)學校派出前往農村學校支教的老師,并不是為了扎根農村學校,而是為了升職評模,對農村學校的發(fā)展只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鑒于以上情況,這就需要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做適當調整,這不僅有利于緩解城鎮(zhèn)學校的燃眉之急,更利于服務一方百姓。如果我們的農村小學比城鎮(zhèn)小學都辦得好好的話,他們還有什么理由走呢?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劉村聯校三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