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華簡《說命》研究三題

      2014-02-25 09:49:34
      古代文明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武丁孔穎達學(xué)記

      程 浩

      清華簡《說命》研究三題

      程 浩

      清華簡《說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對臣子傅說的命書,記載了武丁得傅說的過程以及對他的訓(xùn)誡。傳世文獻中的幾條《說命》佚文,大多在簡本中可以找到對應(yīng)之處。而《學(xué)記》、《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數(shù)語為清華簡所無,很可能是流傳版本不同所致。通過將《說命》與《盤庚》進行細致對比,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該篇較多地保留了殷商時期的原貌。

      清華簡;《說命》;《盤庚》

      先秦《尚書》中有《說命》三篇,古書多有稱引。然其歷秦火而亡,至漢初已不得見,伏生所述與孔壁所出皆無此三篇。至東晉始有梅賾所獻孔傳《尚書》本,但其為偽書久成定讞。新近公布的清華簡第三輯收錄了戰(zhàn)國寫本《說命》,對我們重新認識這一《尚書》中的重要篇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本文圍繞相關(guān)問題進行討論,以求教于方家。

      一、 清華簡《說命》篇題與內(nèi)容

      清華簡《說命》共有竹書3篇,原皆題有篇題《傅說之命》,1李學(xué)勤主編:《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叁)》,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第121—131頁。整理者據(jù)內(nèi)容次第分別題為《說命上》、《說命中》、《說命下》,使之與傳本《尚書》相合。對于《說命》篇題,鄭玄注《禮記》云:“殷高宗之臣傅說也,作書以命高宗,《尚書》篇名也?!?鄭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卷55,《緇衣第三十三》,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649頁??党梢詾椤墩f命》乃傅說命武丁之書,實則不然。

      根據(jù)《尚書》“六體”的劃分,《說命》三篇當(dāng)屬于“命”書。孔穎達《古文尚書》疏曰:“《說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顧命》、《畢命》、《冏命》、《文侯之命》九篇,命也?!?孔安國傳,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卷2,《虞書?堯典》,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17頁??追f達所舉九篇“命”書,見于今文者唯有《顧命》、《文侯之命》二篇。其中《顧命》乃成王命召公、畢公等群臣輔佐新王,《文侯之命》為平王冊命晉文侯之辭,都是君王對臣下的命辭。觀簡書上篇結(jié)尾有“說來,自從事于殷,王用命說為公”之語,而中、下兩篇通篇皆為武丁對傅說的訓(xùn)誡,是則篇題還應(yīng)理解為“(武丁對)傅說的命書”。本篇傳本與文獻稱引均作《說命》,簡本作《傅說之命》,實為同書異名。而《尚書》中其余“命”書篇名或云“某命”或云“某某之命”,或許這兩種“命”書的題名法皆可通用,僅有繁簡之別。1這其中《顧命》當(dāng)屬例外?!邦櫭敝?,或曰寡命,或曰托命,與冊命公侯無關(guān)。

      本篇《書序》云:“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2孔安國傳,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卷10,《商書?說命上》,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第174頁。簡文上篇開篇即是圍繞著高宗得傅說的過程展開記述:

      惟殷王賜說于天,用為佚仲使人。王命厥百工向,以貨徇求說于邑人。惟弼人得說于傅巖,厥賜弸弓、紳、冠、庳矢。說方筑城,騰降用力。厥說之狀,鳶肩如崔。王乃訊說曰:“帝繄爾以畀余,抑非?”說乃曰:“唯,帝以余畀爾。爾左執(zhí)朕袂,爾又稽首。”王曰:“亶然?!?上篇釋文采用廖名春先生意見,見廖名春:《清華簡〈說命上〉初探》,《史學(xué)史研究》,2013年第2期。

      對于這一故事,《史記?殷本紀》也有記載:

      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4司馬遷:《史記》卷3,《殷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02頁。

      對讀二文,可知《殷本紀》與簡文的記載在內(nèi)容上無甚差別,只不過簡文對武丁見傅說的過程及傅說的形態(tài)描寫更為詳盡,而《殷本紀》則出于行文的考慮略去了武丁與傅說的對話。

      根據(jù)簡文所述,武丁得傅說之后并未馬上帶他回殷都,而是命他征伐佚仲。“佚仲”,整理者原讀為“失仲”,5李學(xué)勤主編:《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叁)》,第122頁。子居先生認為其為“佚”地諸侯,6子居:《清華簡〈說命〉上篇解析》,孔子2000網(wǎng)“清華大學(xué)簡帛研究”專欄,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 asp?id=5517.2013年1月6日。并將其改讀,今從之。卜辭中有方國“失”,趙平安先認為即《逸周書?世俘》中的“佚侯”,7趙平安:《從失字的釋讀談到商代的佚侯》,收入《新出土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年,第61頁。其與中央王朝的關(guān)系并不穩(wěn)定,對商王時附時叛。簡文武丁“命說伐佚仲”與得勝后“邑人皆從”即是這種情況的寫照。

      另外,簡文說傅說之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圜土”,孔穎達疏引《尸子》也有此說。《殷本紀》云“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由此可見傅說原居地確非傅巖。那么,傅說緣何在此地筑城呢?觀簡文云傅說“用為佚仲使人”,《殷本紀》也說“是時說為胥靡”,是則傅說原是被佚仲調(diào)遣到傅巖筑城的奴隸。傅巖之地望,偽孔傳云:“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經(jīng),有澗水壞道,常使胥靡刑人筑護此道”。8孔安國傳,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卷10,《商書?說命上》,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第174頁。前文已述,佚國與殷王朝經(jīng)常兵戎相見。而據(jù)羅琨先生研究,甲骨文中的失侯可能與近年在山西臨汾浮山橋北發(fā)掘的商代大墓有關(guān)。9羅琨:《殷墟卜辭中的“先”與“失”》,《古文字研究》(第26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57頁。準此,則居虞、虢之界的傅巖適處殷、佚之間,為商朝征伐佚侯的“通道所經(jīng)”,因此佚仲要派人在此筑城以為防備。而傅巖在佚仲的控制范圍,武丁到此地訪尋傅說應(yīng)該是帶兵而來。這樣,傅說不先歸殷都而直接從傅巖伐佚仲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簡文中、下兩篇所載以武丁對傅說的命辭為主。其中中篇武丁告訴傅說將用其為腹心,并要他“朝夕規(guī)誨箴諫”;下篇則訓(xùn)誡傅說要恭天、用德、中罰。值得注意的是,簡文下篇篇首有一簡缺失。整理者認為:“從下文看,該簡可能記述武丁不言之事”,并舉《書?無逸》周公訓(xùn)成王所言之事:“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睂τ谖涠〖次蝗瓴谎裕艜嘤杏涊d:

      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無所稟令也?!蔽涠∮谑亲鲿唬骸耙杂嗾姆?,余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保ā秶Z?楚語上》)10徐元誥:《國語集解》卷17,《楚語上》,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503頁。

      帝武丁即位,思復(fù)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fēng)。(《史記?殷本紀》)11司馬遷:《史記》卷3,《殷本紀》,第102頁。

      除此之外,戰(zhàn)國子書也多引之以言道。由此可見,武丁三年不言之事在當(dāng)時是比較流行的。然而簡書《說命下》是否即以此事起首呢?我們認為可能并非如此。因為無論是《史記》還是《國語》的記載,武丁得傅說都是“三年不言”之后的事了。特別是《國語》引《說命》之后對武丁有一則評論,言之甚明:“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廣也,其智之不疚也,猶自謂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猶不敢專制,使以象旁求圣人?!?徐元誥:《國語集解》卷17,《楚語上》,第504頁。是說武丁三年不言是在“思道”,“既得道”后才訪得傅說。而且簡書前兩篇武丁已得傅說并升以為公,故而此篇應(yīng)非述三年不言事,通篇為武丁對傅說的命辭。根據(jù)《國語》記載,武丁曾因三年不言事作書解卿士之惑,然今已不見其真章,若先秦有之,序次當(dāng)在《說命》之前。

      二、《說命》佚文解析

      《說命》作為《尚書》的一篇,在其他先秦文獻中多有征引。這些散見他書的佚文,有的在簡本《說命》里可以找到,如《禮記·緇衣》所引“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一句,以及《國語·楚語上》白公子張對《說命》之文的概括。對于后者李學(xué)勤先生已經(jīng)做了很好的解釋,2李學(xué)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但我們認為仍有未盡之處。為方便說明,茲錄《國語》原文如下:

      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得傅說以來,升以為公,而使朝夕規(guī)諫,曰:“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比粑涠≈衩饕玻涫ブV也,其智之不疚也,猶自謂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猶不敢專制,使以象旁求圣人。既得以為輔,又恐其荒失遺忘,故使朝夕規(guī)誨箴諫,曰:“必交修余,無余棄也。”3徐元誥:《國語集解》卷17,《楚語上》,第503—504頁。

      由簡文可知,這段話中武丁所述的部分為白公子張根據(jù)《說命》做的概述,而“若武丁之神明也”等語則是他個人發(fā)表的評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最后有武丁所說的“必交修余,無余棄也”一句,我們認為也是《說命》的佚文。依文意,可以放在簡書《說命中》“汝惟茲說底之于乃心”之后。武丁在告誡傅說要與他君臣齊心之后,要求他將這些話“底之于乃心”,并且“必交修余,無余棄也”,文意一以貫之。

      還有一些文句是簡文所無的,特別是《禮記》所引的其他幾條,遍檢三篇簡書究不得見。過去,曾有學(xué)者據(jù)郭店、上博本《緇衣》并無今本引《說命》兩段而懷疑這些章節(jié)系漢代增入,并進而質(zhì)疑其真實性?,F(xiàn)今《說命中》有可與“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4《墨子?尚同中》有“先王之書《術(shù)令》之道曰:‘唯口出好興戎’”數(shù)語,孫詒讓《墨子間詁》已言“《術(shù)令》”即“《說命》”,實為卓識。詳見孫詒讓:《墨子間詁》卷3,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85頁。對應(yīng)的一段,可以證明今本《緇衣》在寫定之時是見過真本《說命》的。至于《緇衣》引《說命》的另外一段話,李學(xué)勤先生指出其“不見于簡文”,“大概是傳本不同的緣故”。5李學(xué)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實際上,這段話在簡本《說命》中也有跡可循。我們先來看《緇衣》中的這條《說命》佚文:“《兌命》曰:‘爵無及惡德?!编嵭⒃唬骸皭旱?,無恒之德?!?鄭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卷55,《緇衣第三十三》,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第1651頁。知此句是講勿用“惡德之人”,恰可與簡書《說命下》中的“敬之哉,用惟多德”對舉?;蛟S在《緇衣》所參考的版本中,此句正是接于其后。

      根據(jù)以上推斷,我們可以將《說命中》篇“復(fù)原”如下(佚文以下劃線標(biāo)出):

      說來自傅巖,在殷。武丁朝于門,入在宗。王原比厥夢,曰:“汝來惟帝命?!闭f曰:“允若時?!蔽涠≡唬骸白?!7整理者原釋“來”,并引《書?舜典》“格汝舜”為例。徐俊剛先生改釋為“”,訓(xùn)為語氣詞“咨”,語意更為通順。參見徐俊剛:《釋清華簡〈說命中〉的“”字》,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 asp?Src_ID=2028.2013年3月29日。格汝說,聽戒朕言,漸之于乃心。若金,用惟汝作礪。古我先王滅夏,燮強,捷蠢邦,惟庶相之力勝,用孚自邇。敬之哉,啟乃心,日沃朕心。若藥,如不瞑眩,越疾罔瘳。朕畜汝,惟乃腹,非乃身。若天旱,汝作淫雨。若津水,汝作舟。汝惟茲說底之于乃心,必交修余,無余棄也。且天出不祥,不徂遠,在厥落,汝克環(huán)視四方,乃俯視地,心毀惟備。敬之哉,用惟多德,爵無及惡德。且惟口起戎出好,惟干戈作疾,惟哀1“哀”,整理者原讀為“衣”。黃杰先生舉上博六《天子建州》甲本簡9同字釋“哀”,可從。參見黃杰:《讀清華簡(叁)〈說命〉筆記》,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 php?id=1799.2013年1月9日。載病,惟干戈眚厥身。若趆2原字“詆”,整理者讀為“抵”,并引《說文》訓(xùn)為“擠也”,以為是“以手推拒”。廖名春先生指出“詆”當(dāng)讀為“趆”,義為快走。參見廖名春:《清華簡〈傅說之命中〉新讀》,孔子2000網(wǎng)“清華大學(xué)簡帛研究”專欄,http://www.confucius2000.com/ admin/list.asp?id=5513.2013年1月5日。不視,用傷。吉不吉。余告汝若時,志之于乃心。”

      除《緇衣》外,《禮記》中的《學(xué)記》、《文王世子》等篇也引用了《說命》,內(nèi)容均與論學(xué)有關(guān):

      念終始典于學(xué)。(《學(xué)記》、《文王世子》并引)3鄭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卷36,《學(xué)記第十八》,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第1521頁。

      學(xué)學(xué)半。(《學(xué)記》)4鄭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卷36,《學(xué)記第十八》,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第1521頁。

      敬孫務(wù)時敏,厥脩乃來。(《學(xué)記》)5鄭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卷36,《學(xué)記第十八》,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第1522頁。

      簡本《說命》三篇雖未論及教學(xué),但從《無逸》與《楚語上》的記載來看,武丁作為一代明君曾默以思道且善于納諫。因此,武丁在對傅說的命辭中可能確實涉及到了論學(xué)的內(nèi)容,只不過我們在簡本中無緣見到了。

      除了傳世文獻之外,李學(xué)勤先生曾指出在郭店簡《成之聞之》中也有一條《說命》佚文“允帀(師)(濟)德”,意為信于眾而成德。6李學(xué)勤:《試論楚簡中的〈說命〉佚文》,《煙臺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第2期。此條佚文也不見于簡本三篇《說命》,但其信眾成德的說法,恰與《說命下》篇“用九德,弗易百姓”的旨趣相合,或許別本有將其歸于此篇者。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傳世文獻中的幾條重要的《說命》佚文在簡本中都能找到線索。而《學(xué)記》、《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數(shù)語為清華簡所無,很可能是因為其所參考的《說命》版本與簡本并不相同。我們知道,古書流傳系統(tǒng)的不同可能造成文句上的較大差異。以《金縢》為例,清華簡本與今傳本雖然在內(nèi)容上基本無別,但在具體文句上卻各有詳略,有些差異甚至堪足一簡之?dāng)?shù)。7詳見程浩:《清華簡〈金縢〉性質(zhì)與成篇辨證》,《上海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第4期。同理,《學(xué)記》、《文王世子》等篇所引用的《說命》版本與清華簡本如果分屬不同的流傳系統(tǒng),其文句也不會完全一致。過去我們沒有機會見到真本《說命》,對于它的版本與流傳問題自然無從談起?,F(xiàn)今清華簡《說命》三篇為我們提供的這些重要信息,對我們思考《尚書》在先秦的流傳情況極具價值。

      三、清華簡《說命》與今本《盤庚》比較

      簡本《說命》三篇文辭古奧,殊為難讀,但許多詞語在傳世文獻特別是《尚書》中可以找到用例。李學(xué)勤先生已經(jīng)指出《說命下》篇武丁追述太戊功績的一段話中“‘九德’、‘三德’,都見于《尚書?皋陶謨》,‘三德’又見《洪范》、《呂刑》,也可看出《尚書》各篇間的聯(lián)系?!?李學(xué)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整理報告的注釋中也多有舉例,為方便檢視,茲列表于后。

      除了《尚書》的有關(guān)篇章之外,甲骨卜辭也反映了殷商時期的用詞習(xí)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為接近原貌。付強先生在對比了簡本《說命》與賓組卜辭的用例后,得出了以下結(jié)論:“清華簡《說命》的用詞和用字習(xí)慣與商周時期的語言實錄有非常多的相合之處,只有一小部分的潤色與加工,基本上可以證明清華簡《說命》確實為武丁時期的一篇實錄?!?付強:《從賓組卜辭看清華簡〈說命〉的用詞》,孔子2000網(wǎng)“清華大學(xué)簡帛研究”專欄,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 list.asp?id=5518.2013年1月7日。賓組卜辭一般斷代于武丁至祖庚之間,不失為研究《說命》的絕佳素材。但在討論簡本《說命》用詞時,與之時代相近的書篇《盤庚》也不應(yīng)該被忽視。

      簡文 《書》篇 用例殷王賜說 《禹貢》 禹錫玄圭違卜 《盤庚》《大誥》 違卜若時 《皋陶謨》 《益稷》《洛誥》 《無逸》 若時格汝說 《舜典》 格汝舜朕畜汝 《盤庚》 用奉畜汝眾經(jīng)德 《酒誥》 經(jīng)德配天 《多士》《君奭》 配天罔有斁言 《呂刑》 罔有擇言汝亦惟克顯天 《康誥》《多士》矧曰其尙顯聞于天誕罔顯于天恫瘝小民 《康誥》 恫瘝乃身中乃罰 《立政》 用中罰昔在大戊 《無逸》 昔在殷王中宗勑朕命 《益稷》 勑天之命

      《盤庚》三篇見于《今文尚書》之《商書》,篇章完備、流傳有序?!稌颉吩疲骸氨P庚五遷,將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盤庚》三篇”,以其為盤庚所自作。論者也多承認《盤庚》三篇是當(dāng)時之作。王國維先生在《古史新證》中列舉《尚書》中“當(dāng)時所作”的篇目,于《商書》中首推《盤庚》。1王國維:《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第3頁。郭沫若先生也說:“《尚書·盤庚》三篇值得我們引用”,“那三篇東西確實是殷代的文獻”。2郭沫若:《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19頁。即便是對古代文獻持審慎態(tài)度的顧頡剛先生,對《盤庚》三篇的價值也是比較肯定的。3顧頡剛先生曾為《盤庚》上、中兩篇作今譯,均見顧頡剛主編:《古史辨》第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3—63頁。雖然我們不能排除《盤庚》在流傳的過程中曾經(jīng)遭到改動的可能,但此篇的主體應(yīng)該還是盤庚時期的實錄。

      我們知道,盤庚卒后傳位于弟小辛,小辛傳弟小乙,小乙傳子武丁。因此,雖然盤庚與武丁間隔兩代商王,二人實為伯侄關(guān)系,時代相去不遠,治國理念與用語習(xí)慣自然也差別不會太大。簡書《說命》除上篇以敘事為主,中下兩篇所載多為武丁對傅說的命辭。而《左傳》引《盤庚》稱之為《盤庚之誥》,三篇的內(nèi)容也基本上是盤庚對臣下的訓(xùn)誥。細審二文,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有許多相類之處:

      1,用詞與內(nèi)容元素接近

      除了整理者已經(jīng)指出的“違卜”與“畜汝”之外,簡書《說命》的用詞還有許多與《盤庚》非常接近的。比如《說命中》講武丁用傅說為相“惟乃腹(心),非乃身”,而《盤庚中》盤庚則提醒群臣警惕“倚乃身,迂乃心”,都是將身、心對舉。又如《說命中》武丁要傅說把他的告誡“志之于乃心”,《盤庚中》有“設(shè)中于乃心”之語。再如《說命下》武丁強調(diào)要“柔遠能邇”,《盤庚上》謂“不畏戎毒于遠邇”。另外《說命下》“司四方民丕克明”,“丕克”《盤庚中》亦有之。4李銳先生業(yè)已指出。見李銳:《清華簡〈傅說之命〉研究》,《深圳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第6期。還有《說命下》追述太戊之自謂“余丕克辟萬民,余罔墜天休”,1此句從李銳先生讀,見李銳:《清華簡〈傅說之命〉研究》,《深圳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第6期。與《盤庚中》“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鮮,以不浮于天時”略同。

      2,誥辭開篇的格式相同

      《說命》與《盤庚》同為商王對臣下的訓(xùn)話,其體例格式也趨于一致。且看簡書《說命中》與《盤庚》之上篇所載武丁與盤庚的誥辭:

      武丁曰:咨!格汝說。聽戒朕言,漸之于乃心。(《說命中》)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xùn)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盤庚上》)

      二王皆是先將臣下喚至近前,告誡他們要將自己訓(xùn)話牢記于心不可傲視。緊接著,又都回顧了殷先王的豐功偉績:

      古我先王滅夏,燮強,捷蠢邦,惟庶相之力勝,用孚自邇。(《說命中》)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盤庚上》)

      之后,武丁提出了對傅說的要求與期盼而盤庚則向臣下陳述了當(dāng)下的困境以及他的憂慮。在此過程中,兩者都采用了引譬援類的方式來進行表達:

      若藥,如不瞑眩,越疾罔瘳……若天旱,汝作淫雨。若津水,汝作舟。(《說命中》)

      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盤庚上》)

      由此可見,武丁冊命傅說與盤庚訓(xùn)誡群臣的講話,在謀篇布局,特別是開篇引題時采用的格式是非常接近的。這種文體格式上的類似,就與銅器中常見的銘文格式化的情況相同,而年代越是接近,其差異往往就會越小。

      3,治國理念一脈相承

      盤庚與武丁同為殷商時代的有為之君,其治國理念想必是一脈相承的,這點在兩篇文獻中也有很好的反映。首先,兩書都提到要敬眾愛民?!墩f命》講“弗虞民”,要“恫瘝小民”,《盤庚》也說要“敬我眾”。再者,都希望能夠君臣同心。武丁要求傅說“啟乃心,日沃朕心”,而盤庚則希望群臣能夠“式敷民德,永肩一心”。第三,兩者都反復(fù)強調(diào)要慎言。武丁先是說“惟口起戎出好”,又自謂“罔有斁言”,盤庚則要求群臣“度乃口”。此外,兩書還體現(xiàn)了武丁與盤庚所共有的“中罰”思想?!墩f命下》篇云:“汝亦惟克顯天,恫瘝小民,中乃罰,汝亦惟有萬福業(yè)業(yè)在乃服?!北P庚則具體闡述了自己是如何運用這種思想來懲惡揚善的,那就是“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p>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簡本《說命》與《尚書·盤庚》多有相類之處,都較多地保留了殷商時期的原貌。相信隨著這三篇古佚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古史、《書》史研究還會帶來更多的啟示。

      [作者程浩(1989年—),清華大學(xué)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責(zé)任編輯:謝乃和)

      2014年1月3日]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項目批號:10&ZD09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國家起源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項目批號:12&ZD133)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武丁孔穎達學(xué)記
      唐 孔穎達碑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商君夢感賢相
      游園學(xué)記——北京君誼中學(xué)國際部
      孔穎達論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人文天下(2019年23期)2019-12-22 22:20:49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碩師鴻儒孔穎達傳略
      時代人物(2019年4期)2019-06-14 05:41:37
      武丁盛世(二)
      衡水歷史名人孔穎達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
      武丁盛世(一)
      《學(xué)記》的教育理想國——看《學(xué)記》教我們?nèi)绾巫x經(jīng)
      靖边县| 庐江县| 沅陵县| 调兵山市| 镇平县| 庐江县| 洪湖市| 德令哈市| 同心县| 治县。| 玛多县| 阿瓦提县| 百色市| 佛教| 昌乐县| 喀喇| 军事| 兰坪| 双峰县| 怀来县| 望奎县| 揭东县| 吴川市| 驻马店市| 平和县| 南涧| 金昌市| 楚雄市| 商南县| 左权县| 景宁| 马关县| 繁峙县| 安庆市| 临猗县| 共和县| 麦盖提县| 凤台县| 潜江市| 赣州市|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