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婕婷
小組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它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嘗試探索知識,并以小組的總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j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監(jiān)控者和咨詢者,學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組里扮演“專家”或“老師”的角色,與小組同伴共享學習資料,互相影響,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實現(xiàn)小組目標。
那么活動小組如何組建和發(fā)展呢?經(jīng)過我自己幾年帶班的摸索實踐,我探索出一個大致過程,當然這是不成熟的,還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我只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小組的組建
(一)成員的落實
合作學習小組的分組原則: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男女搭配、性格互補、成績優(yōu)劣等原則,對學生進行適當分配。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便于小組內(nèi)部互助合作,有利于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在此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成6至8個“6人學習小組”。
(二)角色的分配
組建好學習小組,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合作,就會合作。要使合作學習小組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須做好以下三件事:
1.育一名得力的組長。實踐告訴我們,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xié)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小組長應具備三種能力:提問能力、激勵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師不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具備這些能力的學生,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能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領導才能的一個起點。教師要定期集中培訓小組長,培訓時除了了解反饋信息、作業(yè)專門指導外,還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以有利于使他們領導的小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
2.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讓每組成員集思廣益、共同磋商,為小組取一個積極向上、富有新意的、響亮的名字,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組目標和團隊精神。
(三)座位的編排
為了體現(xiàn)學習小組是一個整體,為了便于學生間互相幫助,又要照顧學生看黑板。我們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安排座位:
(四)技巧的培訓
學生有合作的欲望,但若缺乏對合作常規(guī)和要求的了解,必然有些混亂,影響合作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規(guī)范進行培訓和指導。
學生學會合作。各人獨立思考(寫)→組內(nèi)助學→組內(nèi)成員輪流表達自己的意見→組間質疑、評價→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推舉代表班級展示→形成班級統(tǒng)一意見。
教師學會組織。針對合適的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臅r機、提供有效的議題;變換身份參與合作、針對疑難做好引導、組織評價有效激勵。
人人都是學習者:完成的指標(會預習、會求知、會提問);人人都是指導者:組內(nèi)指導,組際指導;人人都是評價者:自我評價、組內(nèi)評價、組際評價;人人都是展示者:展示自己的思考,展示本組的成果,展示多元技能(全面發(fā)展)。
二、課堂流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說明(5~10分鐘、重點、難點、目標)。
1.老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編制預習案,指導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與鞏固,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有效檢查與診斷,了解學情,為課堂上學生高效學習、教師精講點撥做準備。
2.學生根據(jù)學案上老師設計的問題、創(chuàng)設的情境或導讀提綱,進行自主學習,課前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內(nèi)容。學生要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做好記錄,為提交學習小組互助討論打下基礎。
(二)課堂導學
課堂導學分為三步操作程序,即為互助討論——共享展示——精講點撥。
1.互助討論。學生把課前預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2.共享展示。即組內(nèi)小展示和班內(nèi)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組內(nèi)由學習組長組織的展示,組員將預習成果在小組內(nèi)進行展示匯報;“大展示”指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一般由教師組織,當然也可以由學生代表組織。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展示的范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和內(nèi)容的層次不同。
展示學生要提前進入預定位置;展示者準備要充分,盡量脫稿或半脫稿;展示要聲音洪亮,語言規(guī)范;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于運用肢體語言;板書要迅速、工整規(guī)范,合理運用雙色筆。聽展者要認真、不插嘴、不私下議論;根據(jù)展示及師生補充點撥隨時記錄,做好即時性鞏固及導學案整理。
3.精講點撥。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預習、互助討論、共享展示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guī)律,點撥答題方法與思路,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臁?/p>
(三)推舉展示(輪流展示)
(四)活動競爭
針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精編精選當堂達標訓練題,進行當堂達標測試,要求學生限時限量完成測試題課堂檢測??赏ㄟ^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及時對錯題進行講評點撥,確保訓練的有效性。
(五)及時評價
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評價包括個人自評、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平時主要以小組自評為主,個人自評和教師評價可以定期進行。小組自評能使學習小組成員維持良好的工作關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學習,使組員對自己的參與情況有所了解,保證學生在原認知水平上,積極進行思維,為強化小組成員的積極行為和小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條件。
(六)作業(yè)反思。
1.課后固學,即課后作業(yè)。注意試題背景、試題條件、提問角度的變換。根據(jù)試題難易度標注星號,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等級星號的試題做不同要求,并及時批改反饋。
2.學后思學,即糾錯反思。學生的提高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更需要自己的內(nèi)省和反思,因此要求每個學生建立錯題集,分四個欄目:錯題摘錄、正確解法、錯誤原因、類似題目,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并不斷反思自我學習情況、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見,還有待實踐檢驗,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不斷探索,肯定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