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藝術形式,舞蹈總是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審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賞和娛樂的藝術形式,又具有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一個人的素質應該是全方位發(fā)展的,包括道德修養(yǎng)、智力水平、身體素質和美育素質。舞蹈在促進學生全面提高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職業(yè)學校,舞蹈已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它不僅成了專業(yè)班的教學內容,而且成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舞蹈與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舞蹈是以人的軀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綜合性表演藝術。任何一個初學舞蹈的人,第一步就是舞蹈基本訓練(形體訓練),而這個訓練必須遵循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實效性原則,這是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也是基本訓練的準則。運用科學性原則是訓練的基礎,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人體運動生理、心理、解剖的各種原理和鍛煉原則,采用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從人的生理、心理到精神的關系看,生理是基礎,生理以肌肉、骨骼等機械的物理動作為基礎和前提,人們可以通過動作速度由慢到快、節(jié)奏頻率由低到高,從冷靜到興奮而激動,通過形體活動達到精神狀態(tài)的飽滿與亢奮,尤其是在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舞蹈動作中更是如此。許多體育項目和一些需要即時進入情緒熱點的活動,以舞蹈為手段已屢見不鮮。
形體訓練不但能提高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保持穩(wěn)定體重,還能修飾和改善身材的不足,如有的學生駝背、扣胸,訓練學生作擴胸動作,飛鳥展翅,上體后伸、弓身展臂等動作,提高后背肌群的力量,形體訓練還能有效消除身體上的多余脂肪,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并且能促進學生骨骼、肌肉、呼吸、神經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生理機能發(fā)育,加快新陳代謝,使學生的肌體不斷地生長發(fā)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確保課外活動的時間,通過多種多樣的群眾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辫b于此,我們把舞蹈深入到學生的課間活動,改變課間操總做一套操的模式,根據職業(yè)學校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推出了特色操“男拳女舞”,全校學生分成幾組,由專業(yè)班學生分組教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集體意識,調動學生上課間操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得到鍛煉。
二、舞蹈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舞蹈的體裁、主題、表現形式等都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在學習、排練、表演的舞蹈過程中可以發(fā)展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想象力和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例如:在學習幼兒舞蹈部分中的律動“馬跑”動作時,教師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動作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在欣賞老師示范動作和學習掌握這一動作的過程中,學生進行觀察,記憶動作的規(guī)律特點,聯(lián)想自己見過的馬跑形象,然后經過反復的實踐練習,掌握“馬跑”基本動作,經過思維、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到對馬跑動作與情感體驗后的生動“馬跑”形象的創(chuàng)造,這就是學生學習舞蹈過程中的智力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三、舞蹈能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舞蹈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友愛的精神。集體舞善于表現統(tǒng)一的思想感情,構成多種多樣的舞蹈隊形和畫面,以便突出表現舞蹈形象,烘托舞臺氣氛,這就要求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有集體意識,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找好自己的位置,不要因自己某個動作的失誤而影響集體效果。
幼兒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槍》表現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模仿解放軍的操練、打靶等軍事活動。老師根據孩子們日常游戲中的形象動作及幼兒喜歡模仿解放軍的操練、射擊、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動作加以提煉,變得活潑、夸張,編排情節(jié),表現孩子的情趣。舞蹈的排練過程較好地發(fā)展了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和節(jié)奏感,并鞏固了幼兒走、跑、跳、鉆、爬等基本動作的發(fā)展。舞蹈反映的內容,幼兒感到親切、愉快,在舞蹈的集體排練過程中,模仿解放軍叔叔形象的心理要求獲得了滿足,加強了幼兒間的團結友愛。
另外,舞蹈訓練還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能力,如下腿、下腰、翻身、大跳等一些技巧性強的動作和基本功訓練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沒有一定的毅力是很難完成的,而這種毅力的培養(yǎng)為以后走成功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四、舞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美育的發(fā)展
舞蹈教育在社會教育活動中擔負兩大職責,一是為培養(yǎng)舞蹈專門人才,一是在社會上進行廣泛的審美教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欣賞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特別是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美的修養(yǎng)上,舞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學把舞蹈課列在正常教育課目中,其原因主要是進行審美教育。
課間操是全體學生都參與的一項集體活動,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使每個同學都能體會到舞蹈的快樂,我設計了以歌曲《愛我中華》為主旋律的特色操“男拳女舞”。
每聽一遍音樂,就是一種享受,每唱一遍歌詞,就會增強愛國情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感到驕傲和自豪?!拔迨鶄€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仿佛我們感到了各族人民正手挽著手,邁向新世紀。這種愛國之情,這種幸福和自豪的喜悅,通過動作(人體語言)進行了表達,在潤物細無聲中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陶冶了情操,鍛煉了身體,從而使學生感到了旋律的美、歌詞的美和造型的美,塑造了心靈的美。
因此,幼師專業(yè)開設舞蹈課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質與修養(yǎng),掌握舞蹈基本理論,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我們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如何把所學的舞蹈基本知識和技能反映于幼兒生活情趣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幼兒歌舞的表現、創(chuàng)作和教學之中,充分挖掘舞蹈教學中素質開發(fā)的潛力,不斷提高學員的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素質水平,為將來的幼兒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其重要意義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