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目前,一些小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由于受到興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加之目前尚不夠完善的教育體制以及教師、家長所實施的不正確的教育方法等外因作用,使小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從而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素質、智能發(fā)展,引起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除上述心理外,還有自制力差、厭學恐學等諸多心理障礙。作為教師應正確地分析和掌握小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及形成原因,引導并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一、真誠溝通,用心交流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表達,就是把信息傳遞給對方的一種行為。它廣泛存在于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包括與同學、朋友間的溝通,與家長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要蹲下來和學生對話,做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在信任的基礎上,讓學生換位思考,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教師和家長。當意見不統一時,可把教師、家長作為他們的大朋友,去溝通、去交流,達成共識。當然,教師、家長們,也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共建和諧、平等關系。通過真心的溝通與交流來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增加學生的信任度,也多了一份理解。
二、發(fā)現優(yōu)點,鼓勵為主
俗話說,“人無完人”。意為生活在世上的人,沒有誰只有優(yōu)點或只有缺點。我有時列舉自己人生歷程中失敗的例子,名人失敗的例子,加深學生對“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認識。明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也都有可愛的一面。“問題學生”也希望獲得長輩的鼓勵和支持。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用心,不錯過他們的優(yōu)缺點,采用揚長避短的方式,以鼓勵為主,教育為輔。對他們多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隨著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強,教師的鼓勵期待行為,將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逐步沿著教師期待的目標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就消除了。
三、集體力量,感染內化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小學生的思想極易受周圍的環(huán)境影響。一個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如果處在一個好的環(huán)境之中,有幾個正派的好朋友勸導,盲目叛逆的毛病可能會自動消除。如果他與其他更加叛逆的人在一起,相互影響,就可能越來越重,最后走上“邪路”。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意識地培養(yǎng)班級正氣,從不同方面引導學生做人做事,力求讓學生志向遠大。可利用一些傳統節(jié)日開展集體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潛移默化地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不斷地開展一些活動。
四、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良性互動。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同時還要善于借助家長的力量,理順家校溝通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尋求到家長的支援,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當學生出現心理叛逆現象或其他心理障礙時,我們可以借助家長的力量,通過“家長學校”“家訪”等形式,使他們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育,消除學生叛逆心理及障礙。
例如,一位名叫劉波的學生,人挺聰明,最近上課總是分心,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還和同學打架,和任課教師頂嘴,成績直線下降。我多次家訪,了解到他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母親離家出走,父親是個不負責任的人,經常在外賭博、酗酒,不回家,根本不管他,甚至打他。他的遭遇讓我感到同情和惋惜,我把他帶到家中,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經過努力,我聯系到了她母親,把情況告訴了她,他母親被我的行為感動了,回到孩子身邊,他爸爸也主動改過,面臨破碎的家庭又破鏡重圓了,劉波的學習,以及各方面的表現也有了很大起色。由此可見,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總之,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我們要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正確地疏通、引導存在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贛榆縣金山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