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11人獲選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20人被評為“特別關(guān)注孝心少年”。 晚會現(xiàn)場,“最美孝心少年”觸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弦,讓多少人潸然淚下,心緒難平。
“最美孝心少年”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黃鳳(安徽)、吳林香(重慶)、邵帥(江蘇)、龍花(湖南)、徐沁燁(浙江)、趙文龍(內(nèi)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龍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
像那首動人的歌曲中唱的:我們眾里尋你,愛是唯一的指引。傳承著中國孝道的少年們,用愛和希望的舟楫,渡我們?nèi)サ缴钭钌钐幍母袆?。論年齡,他們只是一個個孩子,可是論行為,他們是比誰都要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這里,我們攜取幾朵“孝心之花”,看他們怎樣以樂觀笑對困境,用堅持守望夢想,用擔(dān)當應(yīng)對厄運,直至云開霧散。
黃鳳:
照顧爸爸,
哪怕我只有一輛板車
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于是,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開始獨自撐起一個家,10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為了給爸爸治病,2008年5月黃鳳用安了輪子的鐵板床推著爸爸,與奶奶一起踏上了往上海求醫(yī)的旅程。那時的她只有12歲。500公里的漫漫長路,黃鳳用她瘦弱的身體所迸發(fā)出的驚人力量,在路遇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將鐵板床上的爸爸推到了上海。黃鳳推著板車在上海邊乞討邊求診,她堅強而樂觀的身影定格在上海的街巷。即使這次的行程以醫(yī)生開出的無法醫(yī)治而告終,卻并未燒熄黃鳳心中的希望和對爸爸的愛。終于在2010年4月,黃鳳帶著爸爸到北京求醫(yī)時,爸爸被武警總醫(yī)院收治,并成功地完成了神經(jīng)干細胞手術(shù)。
如今,黃鳳已經(jīng)回到老家安徽五河縣申集鎮(zhèn)繼續(xù)初中的學(xué)業(yè)。每天早晨6點,她準時起床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早飯,課間還要回來給躺在床上的爸爸翻身。面對生活的挫折,黃鳳并不氣餒。10年的磨煉,已經(jīng)讓她做好了與命運抗爭的準備。
【話語素材】
“不管多難,我都要好好讀書,以后還要帶著爸爸讀高中,讀大學(xué),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S鳳最想讀的是護理專業(yè),希望能更好地照顧爸爸,也可以報答幫助過她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也許就會發(fā)生奇跡。”——談起未來,黃鳳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
【適用主題】生命的奇跡;守望;支撐;面對困境;磨煉……
趙文龍:
我愿付出所有,只為看到媽媽的微笑
13歲,大多數(shù)孩子還在父母的懷抱中,可是,包頭市包鋼八中的初一男孩趙文龍早已經(jīng)開始了一個人的長征。在他8歲的時候,媽媽患上了尿毒癥,所以不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是陪著媽媽去醫(yī)院透析。文龍燒家常菜的手藝很好,因為得尿毒癥的媽媽在飲食上要格外留心,他會經(jīng)常研究菜譜。他說自己很喜歡吃西瓜,可為了陪伴媽媽,怕媽媽吃了一兩口的西瓜會導(dǎo)致病情加重,他已經(jīng)好幾年沒有碰過西瓜了。為了給營養(yǎng)不良的媽媽補充營養(yǎng),他把撿來的塑料瓶子賣錢,買了幾兩肉,回家精心地給媽媽做了蒸肉丸。香噴噴的肉丸上帶著文龍對媽媽的愛,被他悄悄地放在碗底,只為給媽媽一份安慰和驚喜。
醫(yī)生說媽媽的病目前無法治愈,最基本的維系就是每個星期做透析,每次陪媽媽去做透析,文龍都像丟了魂似的守在搶救室門口,直到看到媽媽平安地出來。他告訴媽媽:“媽媽,您一定要好好活著,只要您陪著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本退氵@般沉重的生活負擔(dān)壓在文龍的肩膀上,他臉上最常展現(xiàn)的卻是開朗樂觀的微笑。當母子倆因為說著什么而開懷大笑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面對生活的難題,文龍的選擇是如此的堅定和單純。
文龍有一個小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給予他和媽媽幫助的好心人的信息,他懷著感恩之情,想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一回報他們。他打算考一所自己心儀的軍校,當軍人是他的夢想,更重要的是國家還會補貼學(xué)費?!笆∠乱环皱X,媽媽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边@就是13歲的少年趙文龍用歲月的守候與擔(dān)當,回贈給媽媽的愛的誓言。
【細節(jié)素材】
媽媽每次做完透析都會非常痛苦,為了緩解媽媽的疼痛,回家以后文龍都會給媽媽按摩,一按就是幾個小時,他的額頭上布滿了汗滴,可是他的嘴角都總是帶著笑。記者問他,要按到什么時候呢?他說按到媽媽睡著為止。“怎么知道媽媽睡著了?”“我叫她她不醒。媽——媽——”文龍輕聲地呼喚著媽媽,“媽媽,我愿付出我的所有,只為看到你的微笑?!?/p>
【適用主題】感恩;心靈的選擇;呼喚;擔(dān)當;愛的誓言;真情……
林章羽、何秀巡:
姐弟的手足情深
這是湖北恩施的一對姐弟。姐姐叫林章羽,弟弟叫何秀巡。2011年,他們的母親被癌癥奪去了生命。母親去世后,父親外出打工,林章羽便擔(dān)當起照顧弟弟和年事已高的外婆的重任。
她領(lǐng)著年幼的弟弟上山割豬草,下地采茶、收玉米。她心疼弟弟稚嫩的肩膀承擔(dān)了太多的重量,總是悄悄地走在弟弟后面,悄悄地拿出弟弟背筐里的玉米。奶奶生病需要吃的藥沒有了,姐弟倆準備拿著采好的茶葉和玉米去縣城賣掉,好湊錢買藥。走了很遠的路,到了縣上,姐弟倆把從媽媽還在的時候種的茶園里采的茶,賣了他們認為不錯的價錢。和賣掉玉米的錢一起,一共有四十幾塊。姐弟倆不禁擊掌慶祝,洋溢在他們臉上的歡樂是那么的純粹又真實。
姐姐要去縣城上學(xué),準備讀完高中以后就不再念了,好供弟弟去讀大學(xué)。要離開的夜晚,看著姐姐熟悉的面孔,聽著姐姐細心的叮嚀,何秀巡止不住地紅了眼眶?!敖憬悖阍谀沁吪ψx書,家里邊我一定會照顧好的,你放心?!钡艿茜H鏘的話語里有太多的深情和不舍。姐姐,你是弟弟每次感傷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親人,姐姐就是家,就是家的護佑。
給姐弟倆頒獎的是藝術(shù)家閻肅老師,他把獎杯莊重地送到弟弟的手里,深情地說:“快樂是從天性當中自然長出來的,在逆境中依然快樂地相依相伴,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p>
【畫面素材】
弟弟其實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姐姐和家人過上好日子,只是這一切,他都寫在了給遠在天堂的媽媽的那封信里。他坐在田地邊上,淚水止不住地順著臉頰流淌。“媽媽,我總會覺得你就在我的身邊,而且還時時刻刻地保護著我們……媽媽,你知道嗎?姐姐她對我非常好……媽媽,你放心吧,我不會讓姐姐出事的,我也會做個男子漢……媽媽,我想你了?!边@是一個男孩對天堂的媽媽的傾訴,遠在天堂的媽媽,一定會聽到的。
【適用主題】愛的表達;傾訴;手足情深;逆境中的快樂;陪伴;家的護佑;寫給媽媽的信……
1.追星就追“最美孝心少年”
誰是當今中學(xué)生的青春偶像?他們對偶像的崇拜是狂熱還是理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對此做過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近七成中小學(xué)生最崇拜的偶像是文體明星,主要是歌星、影星和體育明星,其中周杰倫排名第一,再次成為“人氣王”,而其他領(lǐng)域杰出人物被視為偶像的比例很低,只有一成多。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僅有2.3%的中小學(xué)生選科學(xué)家為偶像。在追星族中,初中生的比例達到頂峰,高達70.9%的初中生最崇拜的偶像是明星,這一比例較小學(xué)生和高中生分別高出1%和8%。
而荊楚網(wǎng)近日報道:漢口某中學(xué)有個學(xué)生是2011年某快樂女聲的鐵桿歌迷,2013年這位“快女”發(fā)行了第一張專輯(EP)。為了表達對該快女的支持,她只要手中有錢就會在網(wǎng)上購買專輯。從9月份到現(xiàn)在反復(fù)購買同一張EP51張,每張33元,已用去1600多元。
偶象崇拜,對中學(xué)生來說,本無可非議。但盲目追星不可取,瘋狂追星不可取。特別是在我們做這期“孝心少年”的專題時,在“最美孝心少年”以他們的“守候與擔(dān)當、勇敢與堅強、夢想與希望”,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濕了眼眶時,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說:追星就追“最美孝心少年”!
2.“最美孝心少年”肩負生活重擔(dān),應(yīng)引起反思
同為央視“最美”系列公益品牌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評選活動,但是,給人們的感慨和思考卻不是那么輕松,甚至有些沉重和壓抑。這些“最美孝心少年”大多家庭貧寒,處境窘迫,從小便以柔嫩的肩膀挑起了維持生計、養(yǎng)活、照料家人的生活重擔(dān)。少年們感天動地的孝行的確可佩、可贊,對其隆重表獎,大力弘揚,也確實可以起到“引領(lǐng)輿論、凝聚愛心、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目睹最美孝心少年獲獎之余,人們不禁要問,這么多年來,在他們與不幸的命運抗爭中,在日日處于超負荷的勞動重壓之下時,當?shù)氐恼谧鍪裁??居住地的“街道”、村委會在做什么?一年到頭接受善款的慈善總會又在做什么?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我們欣喜地看到,“自然堂”向獲得“最美孝心少年”稱號的10位少年,每人捐助了10萬元人民幣,向20位榮獲“特別關(guān)注孝心少年”稱號的,每人捐助5萬元。這對緩解這些少年家庭的窘境,無疑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幫助。但是這些家庭的困難決不是一筆善款就能解決的,因此,從根本上提供較長時期的保障,還是得依靠法定對未成年人有保護之責(zé)的當?shù)卣扇 疤厥绿剞k”的方式,制定特殊政策,解決各地一些由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挑大梁”的問題。惟有政府負責(zé),并出面協(xié)調(diào),才有可能給以嫩肩挑起家庭重擔(dān)的少年以經(jīng)濟上的幫助,才有可能幫助這些在困境中抗爭的少年放飛夢想、快樂成長。(于景寧,荊楚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