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石經(jīng)寺及其禪茶文化

      2014-02-28 08:58:02胡開全
      文史雜志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童子僧人禪師

      胡開全

      石經(jīng)寺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境內(nèi)龍泉山東麓,是川西五大叢林之一。但關(guān)于其興建年代,所屬宗派,以及除了肉身菩薩外,是否還有其它文化特色,成都人的認識一直有點模糊。實際上石經(jīng)寺終年林木蒼翠、郁郁蔥蔥,歷史上訪客留下“遙望石經(jīng)半天紫,靜覺古剎滿園香”的詩句。與“朝肉身”并稱石經(jīng)寺三絕的還有“賞石經(jīng)、品禪茶”。

      石經(jīng)寺大雄寶殿右側(cè)有塊清朝道光年間的石碑,上面刻有“寺古稱靈音,古靈音者,漢將軍趙侯香火也”,這里就涉及石經(jīng)寺名稱的變遷及最早興建的緣由。“漢將軍趙侯”,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蜀漢政權(quán)時代“五虎上將”之一的趙云。“香火”這里原指家廟,后來又捐成了寺廟。以此來推算,石經(jīng)寺的歷史長達1700多年,是四川地區(qū)法脈最久遠的寺廟之一。現(xiàn)在能看到的佛教傳入四川的實證是樂山大佛景區(qū)里的麻浩崖墓,其中一座漢墓門梁內(nèi)側(cè)有一尊帶背光的佛像,說明東漢末年佛教已經(jīng)進入士大夫階層。這反過來證明趙云將家廟捐寺廟是合情合理的?!办`音”是石經(jīng)寺最早的名稱,而石經(jīng)寺之名最早見于明版《楚山紹琦禪師語錄》[1],該語錄又稱《石經(jīng)楚山和尚語錄》,語錄中楚山紹琦禪師及其弟子多次自稱是“石經(jīng)寺”僧人,還留下“來共栽蓮玩石經(jīng)”等詩句。之后由于得到明蜀藩王出重金重修大雄寶殿,楚山紹琦禪師為表感激之情,主動將寺名改為“天成寺”,由此衍生出四川禪宗史上的五大禪系之一,被稱作“天成紹琦禪系” [2]。但寺內(nèi)僧人及民間人士則更認可石經(jīng)寺之名,所以后來又改回石經(jīng)寺。雍正《四川通志》卷二十八《寺觀》成都府簡州條云,“石經(jīng)寺,在州北五十里。明正德間,楚山和尚圓寂于此。明末,賊三舉火三熄,遂駭散去”,這早于現(xiàn)在普遍傳說“石經(jīng)寺”之名緣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時簡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贈石刻《金剛經(jīng)》一部)之說。

      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石經(jīng)寺在川西很是著名,民國時期的報紙這樣記載石經(jīng)寺的朝山會:“……因為朝山拜佛的信士與游客來得是那么的擁擠,于是在寺院的下面便形成了一個異常熱鬧的臨時市場,當然是飯店為最多,但都是賣的素菜,其間還夾雜了一兩間茶棚,此外便是成林一樣的甘蔗攤……同時每一位來石經(jīng)寺的都要求簽一張以卜休咎……入夜,更是燭火輝煌,住宿在那里的居士通宵唱佛不絕,在萬籟俱寂的山上,愈覺沉雄一種濃烈的宗教,會令你油然強生”[3]。但石經(jīng)寺歸于佛教內(nèi)部的什么宗派,普通百姓并不清楚,只是覺得不是密宗,很多人對石經(jīng)寺現(xiàn)在屬于密宗的說法也覺得很迷糊。下面就來厘清這個問題。

      石經(jīng)寺在楚山紹琦禪師(1404~1473)入駐之前屬于什么宗派已經(jīng)無考。禪師諱紹琦,字楚山,號幻叟,俗姓雷,四川唐安(今崇州)人,8歲入“社學”,9歲時因父親去世,投玄極通禪師出家。永樂末年至宣德末年之間,他離開玄極通,遍參“知識”,因“俱不得意”,而參無際明悟禪師,并正式入駐石經(jīng)寺。正統(tǒng)六年(1441年),他再參無際,獲其付法,后“歸東山,潛跡十載?!本疤╅g泛舟出川,先“憩錫”武昌洪山寺,后抵金陵,參訪月溪、海舟諸老。約于景泰三年(1452年)下半年至景泰四年(1453年)上半年之間,紹琦往安慶府皖山(天柱山)拜謁三祖僧璨圣跡,受請住持皖山,景泰五年(1454年)十月住持投子寺,天順元年(1457年)由匡廬溯長江歸蜀。他先住持瀘州方山云峰寺,再回石經(jīng)寺。楚山是石經(jīng)寺臨濟宗道場的開山祖師,留有《楚山紹琦禪師語錄》三卷和肉身垂世。其有弟子二百余人,著名的弟子有濟川洪、石經(jīng)祖意海珠、祖玠珪庵、大悲一天智中國師等數(shù)十人。這條法脈一直延續(xù)到中華民國和新中國成立之初。石經(jīng)寺內(nèi)部的字號全部使用臨濟正宗“能、仁、圣、果、常、演、寬、洪”的字排。民國的住持記錄比較完整,分別是圣有、果澈、常愍,新中國成立前夕到成立后住持寺廟的是寬定。

      1984年石經(jīng)寺重新開放后,由趙樸初牽頭,將能海上師[4]從西藏學成后回漢區(qū)開創(chuàng)的第一個西密根本道場由近慈寺遷還于此,設(shè)密壇,這就是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金剛道場的由來。石經(jīng)寺相繼迎來了永光和尚[5]、清定上師[6]、貞意和尚[7]等高僧大德駐錫,聲譽日益隆盛?,F(xiàn)在的方丈素慧和尚在充分調(diào)查石經(jīng)寺的歷史沿革后,為紹隆石經(jīng)寺法嗣,檢點出唯一的石刻《金剛經(jīng)》,并重開禪茶坊,逐步恢復石經(jīng)寺傳統(tǒng)三絕。

      石經(jīng)寺周邊并不出茶,其禪茶的特點主要在于水質(zhì)、環(huán)境、泡茶的過程和最關(guān)鍵的禪機交鋒。進得石經(jīng)寺山門,在天王殿和大雄殿之間的空壩中有兩口井,被稱作龍泉山龍脈的龍眼。兩口井的水味奇特,左甘醇,右清冽,僧人們喜稱其為“龍眼陰陽井”。用此井水泡茶別有異香奇味,煮茶談禪更添韻致,訪客都很喜歡,故民間又稱為“龍眼鴛鴦井”。

      當年楚山禪師會客時,一般是將客人帶入方丈之中,此時侍者會很有條理地進行備茶工作,即所謂“客來汲水旋烹茶”。石經(jīng)寺禪茶是佛教中的一種茶道,是禪師茶藝、佛門品茗的高雅藝術(shù)。茶道程序繁多,分為禮佛、凈手、焚香、備器、放鹽、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聞茶、吃茶、謝茶等。茶香繚繞在靜室之中,禪意甚濃。如果主客之間談得投機,可能還會“煮茶夜坐共談禪”。

      楚山好飲茶,與茶有關(guān)的禪語,楚山更是運用得爐火純青。如有一則“盞子里諸佛說法”是這樣記錄的——

      楚山因與僧啜茶次,僧曰:“古人道‘盞子里諸佛說法,未審說甚么法?”楚山舉起盞子,曰:“會么?”僧曰:“不會?!背揭灾笍棻K一下。乃喚侍者接盞去。僧曰:“盞子撲落地,碟子成七片,此又明甚么邊事?”楚山指僧曰:“腳下草鞋鼻子因甚被人穿卻?”曰:“猶是學人疑處在?!背皆唬骸绑灾阄舶统r掃地?!鄙Y謝起。楚山曰:“只這兩句閑話,點活多少人,疑殺多少人,此去明眼人前不得錯舉?!鄙鲞龆?。

      楚山與僧人的這番對話,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是禪茶論道的典型公案。僧人與楚山“啜茶次”,乘機向楚山請教。僧人深知禪茶悟法之理,希望楚山以茶為緣,闡弘禪法。楚山先是“以指彈盞”,乃暗指空境。僧人不解,又以茶盞落地,裂成碎片為喻,請楚山開示。談禪最忌諱正面回答,楚山自然而然地反問僧人:“草鞋鼻子為何被人穿過?”僧人未悟。楚山又以“笤帚尾巴常時掃地”為喻,令僧人豁然大省,禮謝而起。這段對話,看似啞迷,按世俗人通常思維難以破解;若以禪宗大旨玩味,則禪機的趣味甚濃且層次分明。第一層:楚山直接用動作“以指彈盞”,以暗指空境,但因為沒有語言,僧人不理解,反而追問“碟子成七片”是什么道理。第二層次,楚山看僧人沒有悟,或是自己的引導離僧人的思維還太遠,遂說“腳下草鞋鼻子因甚被人穿卻”。這引發(fā)了僧人的思考:草鞋鼻子被人穿了方成其為草鞋,才具備其實用功能,但這樣直說肯定不是悟禪。那肯定應(yīng)該從另外的角度去回答,但又答不上來。第三層次,楚山見僧人要開始覺悟了,順勢再拋出“笤帚尾巴常時掃地”,內(nèi)容不一樣,但形式一樣,都是世俗正常的實用功能遮蔽明性,故“空無”的佛性不顯。僧人此時明白了“無念、無相、無住”,趕緊靜心入定,回到“緣起性空”的路子上來,不去執(zhí)著于虛幻之外境。僧人領(lǐng)悟楚山的開示,洞知禪茶悟道,起身禮謝。楚山見僧人幾經(jīng)周折方才契機,不得不再叮囑一番,以鞏固成果。endprint

      這種飲茶之法,恐怕很多人愿意去領(lǐng)教。正如日本山上宗二(1544-1590)在《山上宗二記》所說的“茶道是從禪宗而來的,同時以禪宗為歸依”?!岸U茶文化也離不開人文關(guān)懷,離不開大眾日常生活,離不開禪的觀照與感悟。禪茶文化精神決定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這就是,探討禪茶知識,以美化人心;體驗禪茶生活,以凈化社會;研究禪茶美學,以美化生活;發(fā)揚禪茶精神,以文化世界?!?/p>

      楚山禪師最得意的弟子是祖玠,他們之間斗禪機很有趣味。據(jù)《語錄》所載,在楚山與弟子間所有的機鋒里面,高層次典型的對話,發(fā)生在楚山與祖玠的一次品禪茶之后。

      師因祖玠侍立,次有童子擎茶奉師,師啜罷,乃顧童子曰:“人道,你敢耶?”玠曰:“他亦有乖處?!睅熢唬骸澳睦锸撬蕴帲俊鲍d喚童子接盞子。近前,師曰:“道得一句則還你盞子?!蓖療o對,師顧玠。玠曰:“只這無言語處,不隔纖毫?!睅熢唬骸凹仁遣桓簦蛏醯啦坏??”玠呼童子:“何不問訊?”童子問訊,師卻度盞與童子,童子接盞而去。玠曰:“道他無語得么?”師笑曰:“只如這童子舉盞、擎茶、低頭、叉手,一動一靜處,端的是無明使然耶,是佛性如是?”玠曰:“迷幻為積卻無明,了則即本來佛性?!睅熢唬骸绊ッ此侵幸恢幸??”玠曰:“他若知有則不為迷,因不知有翻為隔礙?!睅熢唬骸白舆€知有也無?”玠曰:“弟子不知有?!睅熢唬骸凹炔恢?,何以知宗?”玠曰:“圣人若知,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則同圣人?!睅熢唬骸白涌蠢仙侵幸遣恢幸??”玠曰:“臨機大用,舉必全真,說甚知有不知有!”師曰:“只如老僧即今這一語一默,剖析是非,分別名相處,與適來童子見識,是同是別?”玠曰:“此吾師擇法智眼,無作妙用,體性雖同,用處懸隔。”師曰:“既云擇法,安能無作乎?”玠曰:“智照非識,咄!用非有用,既非用,作亦非作,似分別而實無分別之能也。”師曰:“今對萬法,境相差殊,一一明了。不具分別可乎?”玠曰:“教不云乎,如我按指,海印發(fā)光,圓明了知,不由心念,其斯之謂歟!”師乃彈指贊曰:“善哉我子,可謂鵝王擇乳也,茍非智眼精明,徹證無疑之地,焉能如是哉!”玠乃掩耳。遂禮謝而退。

      師徒前段針對童子的問答,是圍繞佛性而言。后段祖玠的回答,運用了僧肇《般若無知論》的思維,認為佛智是“無所知而無所不知”的,即超越世俗有限之知而直接洞察宇宙、人性真諦的無限之知。因此,佛智或佛性,不可用世間之知去描述。楚山又反問祖玠:你看我是“知有耶?是不知有耶?”祖玠運用洪州禪“臨機大用,舉必全真”的觀點,認為楚山的一言一行,都是佛性的顯現(xiàn),早已超越“知有”、“不知有”的界限,沒有必要分別“知”與“不知”。這既是對楚山的推崇,又是對楚山發(fā)問的機智回答。楚山仍窮追不舍地發(fā)問:我目前的“一語一默,剖析是非,分別名相處”,與童子的言行有什么差別呢?祖玠回答說:你是用佛智隨機教化,雖然同童子本有之佛性相同,但作用、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楚山又問:既然是臨機擇法而教,怎能說是無造作、分別呢?祖玠認為,你的造作、分別是機權(quán)大用,是消除眾生分別、造作妄念的一種機權(quán)之用,可以說是一種無用之用,不作之作,是一種貌似分別而實無分別的一種教化之方,不能與世間凡夫的造作、分別混為一談。楚山接著話頭,厲聲發(fā)問:面對千差萬別的萬法境相,不進行分別,行嗎?祖玠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地說:佛性圓滿自足,妄念不起,面對世人分別之幻相,無分別于分別,這正符合禪門教義。楚山聽到祖玠這一回答,認為他已領(lǐng)悟禪法,由衷贊嘆道:假如沒有“智眼精明”,沒有高深的悟性,怎么能達到“徹證無疑”的境地呢?即“茍非智眼精明,徹證無疑之地,焉能如是哉”。在眾多的弟子當中,能得楚山如此置評的唯祖玠一人。

      可惜祖玠珪庵禪師先于楚山過世,致使石經(jīng)寺的禪茶沒能在內(nèi)容和聲譽上更上一層樓,但其師徒倆的禪風業(yè)已傳遍叢林,“玠化后,天成之話大行。時蜀多義學,互以勝劣相比量。琦一以心宗揭之,而小大俱圓”[8]。

      趙樸初老先生曾有言:“禪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禪是一盞燈,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禪不完全是生活;但禪里有生活,生活中有禪?!笔?jīng)寺在成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現(xiàn)在硬件建設(shè)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加之其有悠久而深厚的禪茶文化,現(xiàn)任方丈有傳承法嗣的心愿,石經(jīng)寺的禪茶必定能誘發(fā)更多的禪機,使更多的人開悟。

      注釋:

      [1]石經(jīng)寺整理明版有少量殘缺的語錄并原文影印,定名《楚山紹琦禪師語錄》,是楚山禪師弟子長松寺真源大心禪師召集眾同門于楚山圓寂十年時所集。語錄內(nèi)各卷稱其為《石經(jīng)楚山和尚語錄》。

      [2]從唐代到清代一千年間,四川境內(nèi)先后有過五大禪宗派系:唐代智詵-無住禪系,宋代昭覺寺圓悟克勤禪系,明代成志寺紹琦禪系,明末清初聚云吹萬禪系,始于明末清初、傳承至今的雙桂破山禪系。參見馮學成等編《巴蜀禪燈錄》“后記”,成都出版社,1992年。

      [3]四川省圖書館收藏的民國36年元月30日《華西日報》星期四第三版《香煙縈繞石經(jīng)寺》,署名:本報記者北奇。

      [4]能海上師(1886—1967),俗姓龔,名學先,字緝熙,四川綿竹人。1924年,法師39歲出家,先后兩次入藏,時間長達7年。法師在西藏禮康薩仁波切為根本上師。能海上師學成返回內(nèi)地,一是建立道場,廣傳西藏格魯派密法,在四川先后創(chuàng)建近慈寺(現(xiàn)遷到石經(jīng)寺)、吉祥寺、云司寺、慈圣庵和重慶金剛道場,對藏密在內(nèi)地的傳播影響甚大。二是從事譯述,兩次由西藏運回大量藏傳佛教典籍,多屬漢地所無者。從1984年開始先后入駐石經(jīng)寺的永光、清定、貞意都在他的十位傳法弟子之列。

      [5]永光法師(1902-1988),俗姓李,名維信,四川井研人,1924年同能海上師一道于新都寶光寺依貫一和尚受具足戒,后一同入藏學法,系能海上師的傳法弟子。永光法師歷任近慈寺方丈、石經(jīng)寺方丈,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成都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

      [6]清定上師(1903-1999) 俗姓鄭,名全山,浙江三門人,系能海上師的傳法弟子,曾任昭覺寺方丈、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成都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成都市政協(xié)常委。

      [7]貞意和尚(1921-2003),俗姓葉,名榮生,四川成都青龍場人。貞意系能海上師的傳法弟子,是當代四川高僧,曾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咨議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成都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龍泉驛石經(jīng)寺、新都寶光寺方丈。

      [8]《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三,清康熙三年自融撰,性磊補輯。

      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2013年度科研項目《明代以來的石經(jīng)寺禪茶研究》(項目編號CC13SW05)之成果。

      作者: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檔案局(館)館員、石經(jīng)寺文化顧問endprint

      猜你喜歡
      童子僧人禪師
      必然的結(jié)果
      必然的結(jié)果
      讀者(2024年3期)2024-01-29 05:41:37
      誰的節(jié)日到了
      熊童子
      學生天地(2020年24期)2020-06-09 03:08:56
      鄭巢與僧人交游詩歌考
      山童子和一串紅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書中有童子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讀者(2017年10期)2017-04-26 18:31:06
      一個苦者對禪師說
      江孜县| 肥东县| 宁国市| 浪卡子县| 离岛区| 大宁县| 奉节县| 平利县| 河西区| 莎车县| 巴彦县| 沧源| 永州市| 西盟| 视频| 京山县| 丰县| 加查县| 苏尼特右旗| 富川| 郑州市| 玛多县| 宁城县| 杨浦区| 连南| 宜昌市| 纳雍县| 晋城| 剑阁县| 德令哈市| 航空| 青铜峡市| 沙河市| 长阳| 文化| 顺平县| 旬阳县| 淳安县| 黄陵县| 常山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