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仙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人民醫(yī)院,云南大理 672100)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大面積腦梗死中的體會
李云仙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人民醫(yī)院,云南大理 672100)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大面積腦梗死采用護理路徑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來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大面積腦梗死病人42例,采用隨機抽取模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對病人實施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在規(guī)范護理路徑的基礎之上采用護理路徑模式,對兩組病人經過臨床護理以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合并癥發(fā)生率明顯減少,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護理路徑模式對急性大面積腦梗死具有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使合并癥發(fā)生率明顯減少,使病人的健康教育知曉率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大面積腦梗死;急性;護理路徑
腦梗死在臨床當中是一種常見癥狀,因為腦血管由于多種因素導致供血障礙,導致局部腦部組織缺血,進而造成腦部組織軟化以及壞死。大面積腦梗死發(fā)病非常突然、發(fā)展非??欤蟛糠植∪瞬∏槎挤浅乐?,致殘、致死率非常高,病死率在41.6%,如果并發(fā)腦疝,患者病死率在80%-90%之間,對病人的生命安全帶來非常大的威脅[1]。因此,應該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其中臨床護理也是其中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筆者抽取近年來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大面積腦梗死的病人42例,對其采用護理路徑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并取得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F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近年來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大面積腦梗死42例病人,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42-81歲,平均年齡為68.4歲。所有病人因為發(fā)生意識障礙被送入我院,通過相關臨床檢查,并被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其中包括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心病,它們依次為15例、12例、13例、2例。兩組的年齡,疾病情況等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對病人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使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模式進行護理[2]。
1.2 臨床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對照組對病人采取傳統(tǒng)常規(guī)臨床護理模式。
1.2.2 實驗組護理方法實驗組在常規(guī)臨床護理的基礎之上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按計劃依次實施各項護理措施,其中包括有以下幾點:
(1)心肺功能臨床護理路徑。對病人采用心電圖監(jiān)測,因為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有既往心臟病史的病人,非常容易并發(fā)心臟受損,在急性發(fā)作過程當中應該對病人的心臟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同時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措施。對心臟造成嚴重負荷的藥物要謹慎使用,同時對輸液量和速度要仔細觀察。年齡偏大的病人甘露醇要降低50%或者采取其他脫水藥劑,對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以及心率失常采取合理、有效的臨床治療,保持呼吸道通常,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的時候一定要對病人的呼吸頻率和節(jié)律變化進行仔細觀察,與此同時,對病人血氧飽和度進行密切觀察,特殊情況的時候進行血氣分析。對昏迷時間長的病人,可以采取氣管切開手術。病人在使用藥物的時候,護理人員要正確指導病人使用藥物,同時要謹遵醫(yī)囑合理、有效的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要經常對氣道分泌物送細菌室進行培養(yǎng),同時要經常做藥敏實驗。
(2)血糖臨床護理路徑。病人入院后,應馬上檢查其血糖,最低每日進行檢測一次,如果血糖在12mmol/L以上,通常建議采取短時間內胰島素治療,在使用藥物期間,要進行對血糖進行密切觀察,以免使用藥物過量導致意外情況發(fā)生。急性大面積腦梗病人由于病變部位缺血缺氧,在補充液體的時候盡量不要采取含有糖類溶液,以免發(fā)生無氧性糖酵解。
(3)血壓臨床護理路徑。應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壓情況,嚴密觀察患者瞳孔、神志及血壓增高情況,及時發(fā)現腦疝征象,對血壓代償性增高,應謹慎采取降低血壓藥物。但是收縮壓高于200mmHg或者舒張壓在120mmHg以上,對并發(fā)肝腎器官功能異常的病人可以采取降低血壓措施。
(4)水、電解質臨床護理路徑。因為神經功能異常,會導致病人出現嘔吐以及采取脫水治療的時候一般都會合并水、電解質功能異常,通常有高鈉血癥和低鈉血癥,因此,應該對水、電解質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同時采取對癥支持治療。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適當調節(jié)輸液量,同時對相關數據給予詳細記錄。
(5)肺炎以及吸入性肺炎臨床護理路徑。腦中風病人誤吸幾率在50%左右。誤吸通常發(fā)生在意識功能障礙以及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因此,進入護理路徑的病人,意識清醒者應常規(guī)采用洼田飲水試驗對病人進行吞咽功能評估,給予進食指導,同時盡可能在進食之前三十分鐘吸痰。洼田飲水試驗達5級或意識功能障礙的患者,應采取通過鼻腔留置胃管。但是也容易由于胃內容物出現返流造成誤吸要保持病人口腔清潔,每天早晚各進行口腔護理一次,病人盡量采用頭高側臥體位,將義齒取出,經常變換體位,給予定時翻身拍背,對口腔分泌物徹底清除干凈。
(6)泌尿系統(tǒng)感染臨床護理路徑。腦中風病人并發(fā)泌尿感染的幾率為40%。尿失禁病人可以采取紙尿褲,不建議經常置入導尿管進行排尿,同時要對尿道口經常進行清洗、消毒。同時要經常做尿常規(guī)檢查和細菌培養(yǎng)檢測。一旦發(fā)生感染,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
(7)雙下肢靜脈血栓預防臨床護理路徑。進入臨床路徑的腦梗死病人,我們常規(guī)采用深靜脈血栓評估表進行評估,對中、高?;颊哌M行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及功能鍛煉,高危患者每日測量患者癱瘓側下肢周徑,仔細檢查有無腫脹,班班交接。特殊情況的時候對血管進行超聲檢查,以免出現下肢靜脈血栓。為了避免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對高危病人可以遵醫(yī)囑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
(8)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及家屬服用阿司匹林及其它抗凝治療,在用藥的過程中,若有皮膚瘀斑、鼻衄、牙齦出血、或胃出血,請及時將信息反饋給醫(yī)護人員,以便調整用藥。
指導患者在急性期臥床休息,以保證腦血流供給、減輕腦組織缺血狀況,做好患側肢體功能位的擺放。
(9)康復指導。①吞咽功能訓練的康復護理:
1)進食的體位。能坐起的患者可坐直,頭稍前傾,身體傾向健側30°。不能坐起者采取半臥位,軀干抬高30~40°,頭前屈,偏癱側肩部墊起,家屬位于病人健側。這種體位食物不易從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團向舌根運送,減少鼻腔返流及誤吸的危險。進食結束后保持抬高床頭30分鐘防止食物返流。
2)食物的選擇。糜爛食物最易吞咽,固體食物最難吞咽,糊狀食物不易誤吸,液狀食物易誤吸。原則是先易后難,先選擇密度均勻又適當黏性而不易松散變形、不易在黏膜上殘留的食物,如果凍、雞蛋羹等,然后過度到糊狀。吞咽功能有明顯改善時改為碎狀食物,如粥,最后普食和液狀食物,溫度應控制在40~60℃為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食具的選擇及進食量。選擇薄而小且凹陷的勺子從健側喂食,盡量放在舌根處。入口量先以3~4ml開始,然后酌情至1湯匙大小,量約10~20ml。
喂食有耐心,每次喂食時用匙壓一下舌面以刺激知覺,促進舌的運動,每次食物吞咽后囑患者做幾次吞咽動作,把食物完全咽下再進食。亦可每次吞咽后飲少量水,以利于刺激誘發(fā)吞咽反射,除去咽部殘留食物。同時,應引導患者再次識記進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動作,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促進運動傳導通路的重建。
②肢體康復的訓練:
按臨床路徑護理,第一階段為住院后第一周,這一階段的護理目標為: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為恢復期的功能進一步恢復打好基礎:使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并定時給予翻身等體位變換,以預防壓瘡的發(fā)生,預防關節(jié)攣縮和變形:上肢:肩外展,肘伸直,腕關節(jié)背屈,手掌打開,上肢墊枕。下肢:用沙袋抵住腿外側以免髖外展外旋,膝關節(jié)屈曲,膝下放一小枕頭,足背屈。
第二階段肢體功能被動及主動鍛練:患者不能進行主動活動時,指導家屬給患者進行床上被動的鍛煉。各關節(jié):偏癱側每個關節(jié)都應得到充分活動,以改善血供,防止攣縮。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顒禹樞蛴纱箨P節(jié)到小關節(jié),運動幅度從小到大,時間:各關節(jié)各方向運動3~5遍,每日1~2次,速度宜緩慢,循序漸進,同時配合肌肉按摩。
1.3 護理評價標準
1.3.1 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滿意度評價標準,其中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率采用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來進行判定。
1.3.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評價0~20分為極嚴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賴;25~45分為嚴重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很大幫助;50~70分為中度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幫助;75~95分為輕度功能缺陷,生活基本自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樣本率比較都使用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好轉率和病死率之間對比
通過臨床護理以后,實驗組病人好轉的有20例,好轉率為95.2%,死亡1例,病死率為4.8%;對照組病人好轉的有15例,好轉率為71.4%,死亡6例,病死率為28.6%,臨床結果表明,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路徑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病人一共21例,其中非常滿意有16例,一般滿意有4例,不滿意1例,滿意率為95.2%;對照組病人一共21例,其中非常滿意有13例,一般滿意有3例,不滿意5例,滿意率為76.1%。臨床結果表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大多數急性大面積腦梗死發(fā)病非常突然,進展較快,容易出現多種合并癥,其中包括有腦疝、腦水腫等,本文病人死因主要是合并腦疝導致的。所以,護理人員要對病人各項器官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以免發(fā)生意外[3]。如果病人發(fā)生感染時,應該進行氣管切開手術,使氣道保持通暢,同時對水、電解質給予充分補充,以免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困難。病情平穩(wěn)后積極給予康復指導鍛煉,使合并癥發(fā)生率明顯減少。本文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用護理路徑的模式對急性大面積腦梗死病人進行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使合并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對病人的健康生活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王天陽.急性大面積腦梗死護理體會[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19(10):644.
[2]郭晶晶.急性大面積腦梗死護理體會(附79例報告)[J].中醫(yī)社區(qū)醫(yī)師,2011,20(13):285.
[3]張敏.急性腦梗死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1,12(5):886-887.
李云仙,1975年生,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護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