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群
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課程由以學習軟件的使用與操作為主變?yōu)樘嵘畔⑺仞B(yǎng)、培養(yǎng)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這要求我們轉變教學模式,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真正能讓學生在學習了信息技術課后,掌握的不僅僅是某幾個軟件的使用。
過去的信息技術課,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常用的應用軟件,例如Word、Excel、Photoshop等,然而,新課程改革后,信息技術課程的理念作了調(diào)整,“標準”中指出了信息技術課程的5點理念:提升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強調(diào)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從信息技術課程的理念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注重交流與合作。因此,在信息技術課中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任務驅動、小組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1.任務驅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在進行任務驅動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任務的設計必須與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切合。任務相當于一盞導航燈,如果任務設置錯誤或不合理,很可能會把學生引向錯誤的方向。在設計任務時,首先應該明確本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及當?shù)氐南嚓P資源,設計一個符合實際的任務。例如:在教學信息技術《必修》模塊的多媒體作品的集成時,如果正好是學校的校慶前后,則可以以制作校慶宣傳為主題進行任務的設計,這樣的任務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也容易就地取材,既能讓學生了解掌握多媒體作品集成的過程和方法,也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學校的了解。
可以設置不止一個的任務。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我們可以設置不止一個主題的任務,或者根據(jù)情況設置一個大的任務,在此任務的范圍內(nèi)再設置若干個子任務,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子任務。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學生偷懶,同時也可以通過他們之間的交流擴展學習的成果。多個任務的設置通常與后面講到的小組學習相結合,這樣更能體現(xiàn)交流與合作,我們甚至可以根據(jù)情況設置一些規(guī)則使得小組之間有個競賽的環(huán)境,以增加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任務與各種資源相結合。在設置任務時,作為主導地位的教師,應該先全面的了解完成指定任務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并預先準備相關的資源。我們都知道,學生為了完成老師所提出來的任務,必須搜集各種資源,但是限于各種條件,很多資源都無法讓學生自己準備,例如上網(wǎng)速度慢,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廣,有些資料不知道怎么收集等,所以我們先要準備大量與任務相關的資料給學生使用,而且有些操作或過程比較復雜的話,我們最好能夠準備相關的視頻或課件供學生自學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我們很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但并不是說它在任何時候都合用,這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具體實施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方法。
2.小組學習——合作與交流的最佳模式
小組學習既能使教師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良好合作與交流的一種最佳模式。因為我們在上課時,由于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直接以班為單位進行交流合作一般比較困難,好的模式應該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層組織,先是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與合作,進而形成小組的意見看法,再在組間進行交流與合作。
在進行分組教學時,一般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在進行分組前,應該盡可能多的了解同班學生之間的共性和個體差異,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因為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學生往往各有特點,不同的學生各有所長,我們在分組時除了讓他們自由組合外,盡量強調(diào)小組成員的組成應該有不同專長的學生組成。例如:在進行《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課的教學中,分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而制作一個多媒體作品不可能只用到一種技術,一般都要涉及到圖片處理、聲音處理、視頻處理等,所以在進行分組時,一個小組內(nèi)最好有對不同方面感興趣的同學,這樣在一個小組內(nèi)的分工合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考慮長期分組和短期分組。在實際教學中,一般都會分學期目標和章節(jié)目標,我們在進行教學時,有時需要根據(jù)某堂課的內(nèi)容進行分組教學,有時又要根據(jù)整個學期的教學內(nèi)容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分組結構。同樣以《多媒體技術應用》教學為例,我們會讓學生最終上交一個完整的多媒體作品作為作業(yè)。在課程開始時,我們就明確提出要求,然后讓學生在課后自由組織小組,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老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各個小組的情況,在備課時考慮各個小組的差異,在上課時盡量只講大家都不懂的內(nèi)容,其他內(nèi)容通過準備大量的學習資料讓各個小組有選擇的進行自主學習。
3.協(xié)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發(fā)展十分迅速的學科,有很多東西,有些學生甚至比老師懂得更多,所以信息技術的協(xié)作學習就更顯得有意義了。讓學生教學生,這是一種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方式。例如,在《必修》課中關于網(wǎng)絡安全的內(nèi)容,如果只是老師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但是我們采用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從網(wǎng)絡安全的幾個題目中選擇一個,然后小組自己去尋找相關資料并整理成自己的觀點,然后每個小組在課堂上講述自己的觀點和收集到的資料,這樣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小組內(nèi)進行了良好的協(xié)作學習,小組之間也通過最后的講述互相學習到了不同的知識和觀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