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yǎng)鴨 稻豐鴨肥
在水稻分蘗盛期,將脫溫后的雛鴨投放于稻田,讓鴨群晝夜生活于稻田,以田養(yǎng)鴨,以鴨促稻,適當補充少量精料,使鴨和水稻共棲共長,經50~60天的飼養(yǎng),稻穗成熟,仔鴨體重可達1.5千克,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以選中小型品種為宜,雛鴨能在稻田中自由穿行覓食;建議選生活力、適應力、抗病力均較強的品種,適應晝夜露天食宿的生活環(huán)境;另外,長勢快也是稻田養(yǎng)鴨品種選擇時的關鍵一點。
稻田選擇范圍較廣,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離家較近的田塊,便于管理;二是選擇大肥田,水生飼料豐富,特別是動物飼料多的田塊;三是水源有保證的田塊。田塊四周應插好圍欄,欄高35厘米,嚴防鴨子竄出。
棲埂是供鴨群棲息的地方,應壘在田塊中央,以預防天敵侵害和偷盜。棲埂為“雙埂、一溝”狀,由中間撈泥向兩邊壘埂,埂高出水面17~27厘米、寬33厘米,溝寬67厘米、深50厘米。棲埂的長短按每只鴨23厘米計,每667平方米養(yǎng)鴨25只,即每667平方米用棲埂5.8米。
一般每667平方米田放養(yǎng)25只鴨,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仔鴨的生長發(fā)育。放鴨應在插秧后約20天(水稻分蘗期)進行。雛鴨放入田間后,要注意人工補料,一般每日早晚各補1次,早上喂日糧總量的1/3,晚上喂2/3。
日常注意查點鴨只數量是否齊全、生長發(fā)育是否正常,圍欄有無缺損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解決。同時加強夜間巡視,以防偷盜和獸害。
插秧后應放養(yǎng)田綠萍,以解決雛鴨的飼料問題。施用化肥的稻田,應于施肥1周后無異味時再放養(yǎng)。養(yǎng)鴨稻田不再使用農藥殺蟲。濁水田應在水清亮后放鴨,高溫季節(jié)要搭棚遮陰。
馮國清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zhèn)新風村 1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