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經(jīng)》中馬意象的宗教與文學(xué)情結(jié)

      2014-03-06 13:15:58方蘊華
      關(guān)鍵詞:小雅古籍詩經(jīng)

      方蘊華

      (西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69)

      馬作為六畜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就已存在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詩經(jīng)》是西周時期記載馬最豐富、最生動、最形象的典籍?!对娊?jīng)》305篇,出現(xiàn)的馬名有28種,以馬為部首的字有56個之多。馬因顏色、品種的不同,名稱、用途、形態(tài)也各異,或按毛色分類,或按大小分類,或按車位分類,僅《駉》之一篇就出現(xiàn)了16種馬的名字。人們對馬的如此高密度、高頻率的描繪與贊美,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心態(tài)?本文試圖通過對周人的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的考查,透析《詩經(jīng)》中馬意象所隱含的周人的文化觀念和審美心理。

      《詩經(jīng)》中與馬相關(guān)的詩近60篇,占總數(shù)的1/5,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關(guān)乎婚娶;《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黃”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用馬的困頓病苦寫人的處境艱難;《小雅·杕杜》:“四牡痯痯,征夫不遠(yuǎn)”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用馬的疲憊抒發(fā)主人公的別怨之情; 《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四牡騑騑,啴啴駱馬”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寫處于下層的官吏行役之苦,連黑鬃的白馬都跑得氣喘吁吁,人何以堪! 《鄭風(fēng)·大叔于田》:“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兩服齊首,兩驂如手”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展現(xiàn)大叔田獵時馳馬射箭、如舞如飛、瀟灑自如的風(fēng)采;《鄭風(fēng)·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側(cè)面刻畫戍守防地的將士們的雄姿英氣;《小雅·六月》:“比物四驪,閑之維則”,“四牡修廣,其大有颙”,“四牡既佶,既佶且閑”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點染軍隊的威武雄壯和軍功既成后的豪邁喜悅;《小雅·裳裳者華》:“乘其四駱,六轡沃若”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通過描寫車馬美盛來贊美貴族某人一表人才,才全德備;《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與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 《大雅·崧高》:“王錫申伯,四牡蹻蹻”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寫周王以車馬賜予有功之臣;《小雅·節(jié)南山》:“駕彼四牡,四牡項領(lǐng)。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用良駒無處馳騁寫志士無以展才;《小雅·白駒》《周頌·有客》寫留客惜別之情;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缎⊙拧x鴦》:“乘馬在廄,摧之秣之”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以喂馬以草以糧應(yīng)當(dāng)有所區(qū)別來說明統(tǒng)治者的用人之術(shù),吳闿生《詩義會通》解釋曰:“摧,莝也。秣,粟也。無事則委之以莝,有事則予之谷,言愛國用也?!雹俳饐⑷A:《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以馬取喻,說明如果貪圖祿位,“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后,將有不勝任之患也”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釋曰:“老馬喻當(dāng)謝事,駒以喻新進”①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等等??疾臁对娊?jīng)》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馬的挽車、載重、奔跑的實用性功能被人為地淡化,而其作為意義載體的功能被放大、神化,置于與狩獵、戰(zhàn)爭、婚嫁、祭祀、禮俗密切相關(guān)的文化模式之中,意態(tài)紛呈。馬的形體駿美健壯代表的是一種飛揚騰越的力量;馬蹄踏踏形容軍威氣勢之大;馬的品種珍貴象征乘者的身份地位、門第等級;擁有馬的數(shù)量多寡象征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馬的成群結(jié)隊、步伐整齊,強調(diào)的是群體的秩序和協(xié)調(diào);馬與人之間的配合更是一種整合的文化現(xiàn)象、民族心態(tài)。一般來說,對于一個民族越是重要的東西,該民族對他的“語言分割”就越是細(xì)密。屬于文化中心的詞匯比屬于文化邊緣的詞匯詳盡,反映文化現(xiàn)象的詞匯其數(shù)量與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成正比。①申小龍:《語言與文化的現(xiàn)代思考》,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頁。鑒于馬的特殊作用,周代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馬的飼養(yǎng)和使用,設(shè)專門機構(gòu)和人員進行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養(yǎng)馬、用馬的馬政制度。據(jù)《周禮·夏官·司馬》記載,周代有“考牧”制度,有專治馬病的“巫馬”和為良馬保健的“趣馬”,國家還設(shè)有評議馬價、鑒別馬的優(yōu)劣的“馬質(zhì)”一職等。人們對馬的厚愛的文化事實背后隱含的是周代社會的政治秩序、生活秩序、生產(chǎn)秩序,其詩學(xué)意義在于揭示“宗廟事”與“禮儀性”的一致性。《詩經(jīng)》中,馬意象的活躍度與高頻性與當(dāng)時禮樂昌盛期人們功利主義的價值觀有很大關(guān)系。

      周人對馬的愛重首先是源于早期的馬神崇拜,具有較強的宗教性。受原始思維意識的影響,馬在古人觀念中代表的是有神性的龍。 《山海經(jīng)·圖贊》:“馬實龍精,爰出水類。” 《周禮·夏官》:“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本味篇》:“馬之類者,青龍之匹?!碧瓶追f達為《禮記》“河出馬圖”作疏曰:“龍而形象馬,故云馬圖?!薄兑讉鳌ふf卦》認(rèn)為:乾為天,為陽,為龍,為馬,為木果。坤為地,為陰,為牛,為牝馬,為布釜。馬被視為乾 (天)之象,其義為剛、健、動,周人對馬的尊崇實際隱含著“馬是天命的使者”的文化原型,同時這種文化心理原型又以種種禮儀構(gòu)成的祭禮的形式出現(xiàn)。《禮記·郊特牲》:“禮之所尊,尊其義也。”祭禮的深層文化蘊涵才是人們主要關(guān)注的對象。 《周禮·夏官·校人》記載了祭馬的習(xí)俗:“春祭馬祖,執(zhí)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藏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彼^“執(zhí)駒”是當(dāng)時一種養(yǎng)馬的禮制,“是對二歲的小馬離開母馬而升入王閑為服馬時,初系馬具所行之禮”。②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23頁。當(dāng)時的“執(zhí)駒”典禮周王都要親自參加。周王如此重視此禮,是因為它與一種祭祀馬祖的儀式結(jié)合在一起。《小雅·吉日》:“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丑?!薄睹珎鳌丰?“伯,馬祖也。重物謹(jǐn)微,將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雹凵晷↓?《語言與文化的現(xiàn)代思考》,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頁?!稜栄拧?“‘既伯既禱’,馬祭也?!币嘟沂玖诉@種活動的性質(zhì)。祭馬祖是因其主管車駕。鄭玄注:“馬祖,天駟也?!薄稜栄拧め屘臁?“天駟,房也。”郭璞注:“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薄妒酚洝ぬ旃贂?“房為府,曰天駟?!彼麟[引《詩記歷樞》說:“房為天馬,主車駕。”又引宋均云:“房既近心,為明堂,又別為天府及天駟也。”房有四星,南星名左驂,北星名右驂,中二是星名左服右服,四星合為天駟。正義說:“房星,君之位,亦主左驂,亦主良馬,故為駟,王者恒祠之,是馬祖也”。既然房四星合為天駟,馬祖之神就在那里,主管車駕,王侯田獵都會擇日選馬,祭祀祈禱。至于“夏祭先牧”是指夏季祭祀開始教人牧馬的神靈;“秋祭馬社”是祭祀馬廄中的土地神;“冬祭馬步”是祭祀主管馬災(zāi)害的神靈,總之,一年四季的馬祭活動除了對馬祖、對先牧之神及馬社的祝禱外,還包含有禳除馬災(zāi),祈求馬健體碩的部族生存的集體意識。周代的軍事活動常以田獵的形式出現(xiàn),時人認(rèn)為“馬者,兵象”,“馬者,武也”,既然,馬與戰(zhàn)爭分不開,田獵實際就帶有早期軍事操練的性質(zhì)。聞一多在《〈周易〉義證類纂》中說:“古者田獵軍戰(zhàn)本為一事?!雹苈勔欢?《古典新義》,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年第16頁?!秶Z·周語》亦載周初“三時務(wù)農(nóng)而一時講武”?!缎⊙拧ぼ嚬ァ?“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蕭蕭馬鳴,悠悠旌旆”⑤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就是一幅有聲有色、習(xí)武練兵的田獵畫面。至于《魯頌·閟宮》:“公車千乘,朱英綠滕,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蒸徒增增。戎狄是應(yīng)膺,荊舒是懲”⑥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67頁。更是借田獵炫耀武力、顯示國威。這一點,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亦明確指出:田獵的目的、動機“重在會諸侯,而不在事田獵,不過藉田獵以會諸侯……非假田獵不足懾服列邦”①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67頁。。

      馬受到周人的尊崇除了上述原因,其實還有更復(fù)雜的社會歷史因素?!妒酚洝酚涊d,周的祖先后稷善于耕務(wù),堯時被舉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但“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wù),子不窟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②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82頁。。戎狄是當(dāng)時西北地區(qū)馬背上的游牧民族。不窋既然“奔戎狄之間”,則不論是自然環(huán)境還是社會環(huán)境都不再適合從事種植業(yè)了,那么半游牧的生活方式便成為他們?nèi)豚l(xiāng)隨俗的應(yīng)有之舉。周人與馬的不解之緣便由此開始。至公劉,周的先人“復(fù)修后稷之業(yè),務(wù)耕種”③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這更加證實了我們對不窋“奔戎狄之間”以后生產(chǎn)生活方式改變的推測。至古公稟父“復(fù)修后稷、公劉之業(yè)”,既然身在戎地,習(xí)沾戎俗,那么完全恢復(fù)耕種之業(yè)并非能一蹴而就。后來,古公稟父去豳遷岐,“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④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至此,周人的足跡才穩(wěn)定下來,進入到一個完全的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对娊?jīng)·大雅·綿》“古公稟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中“來朝走馬”說的正是古公稟父去豳遷岐時“于周原之上單騎踏勘”的情景?!秴问霞役幼x詩記》卷二十五曰:“‘來朝走馬’,形容其初遷之時,略地相宅,精神風(fēng)采也?!笨梢?,是強健的馬把周人從邊地馱向中心,從蠻荒馱向文明。武王伐紂時,誓軍于牧野,“誓已,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⑤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对娊?jīng)·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便是當(dāng)時情況的寫照。周一舉克商的重要原因雖然是商紂無道而武王天下歸心,但軍事上,尤其是車戰(zhàn)的優(yōu)勢無疑是更基本、更現(xiàn)實、更直接的原因。

      《詩經(jīng)》中頻繁出現(xiàn)的馬意象實際上已經(jīng)失卻了馬的自然屬性,滲透了一定的社會政治因素,成為西周一代禮樂文明的象征。西周的文化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殷商文化,但兩者的差異是明顯的。與殷商的神本主義宗教文化相對立的西周禮樂文化閃爍著的是一種追求和諧同一的理性色彩。不論是方方正正的井田,還是系脈清晰的宗法制度,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深沉的實踐理性。中國古代哲學(xué)認(rèn)為“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樂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對立或不同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結(jié)果,各種不同因素之間最佳的運動和結(jié)構(gòu)形式是濟其不及、以泄其過的相反相成,和而不同。樂的和諧律動與禮的進退揖讓結(jié)合在一起就是有差別因素的有序運動所形成的和諧統(tǒng)一狀態(tài)。所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大戴禮記·主言》)就是周公制禮作樂的初發(fā)點。

      這種觀念在《詩經(jīng)》中亦有最好的體現(xiàn)??鬃诱f:“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思無邪“即情感的中正平和。《小雅·車舝》描寫的是其樂融融的婚宴場面。詩以馬車開頭,又以馬車結(jié)尾。詩的最后“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薄对娂瘋鳌吩?“如琴,謂六轡調(diào)和如琴瑟也”⑥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琴,樂器,這里指代音樂,以音樂的和諧喻指人事的和諧。《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边@里,“絲”可作直解,亦可引申,陳奐引高注《淮南》則曰:“如絲,言調(diào)勻也?!雹咴S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99頁。竊以為還可引申為音樂。中國古代樂器一般曰鐘鼓、曰絲竹,并常以鐘鼓絲竹代指音樂,所以,“六轡如絲”猶言如音樂般和諧,再進一步才能引申出“調(diào)勻”。詩用和諧的音樂來象征詢訪者之間友好融洽的關(guān)系。

      此外,《詩經(jīng)》中的馬意象往往以雙數(shù)群體的面貌出現(xiàn),如兩服、兩驂、四牡、四驪、四騏、四駱、四馬、六轡、八鸞等等。這些成雙成對的馬群,不僅是商周時代四馬戰(zhàn)車的車戰(zhàn)需要,還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在這里,“單槍匹馬”是找不到的,因為它極不符合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tài),不能體現(xiàn)和諧、有序。這種對馬的形式規(guī)范,在《詩經(jīng)》中觸目皆是,許慎釋之為:

      《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骃,六轡既均?!标悐J《詩毛氏傳疏》曰:“均讀為勻。故《傳》云:‘均,調(diào)也?!闭{(diào),即調(diào)和、和諧。

      《小雅·六月》:“比物四驪,閑之維則?!薄睹娬x》:“則,法也。”朱熹《詩集傳》:“比物,齊其力也……閑習(xí)之而皆中法則?!?/p>

      《小雅·采芑》“乘其四騏,四騏翼翼?!敝祆洹对娂瘋鳌贰耙硪?,順序貌?!?/p>

      《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薄八哪刁Y骙,八鸞喈喈?!鄙鲜龇N種,無一不是對秩序的強調(diào),無一不強調(diào)群體行動的步調(diào)一致。對于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而言,這是必要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值得質(zhì)疑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馬,怒也,武也”①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99頁。,揭示了馬的天性——自由不羈。但在《詩經(jīng)》中作為個體的馬的聲音被淹沒了,呈現(xiàn)出來的是千馬一面。它們的個性已為“前有銜轡之利,后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惡篇》)的禮教所殘害,本應(yīng)“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莊子·馬蹄》)的馬被強力納入到正統(tǒng)社會后,時時處處承受著種種規(guī)訓(xùn)與約束,這是馬的不幸,亦是人性在仁義禮樂中扭曲變形墮落敗壞的開始。馬的自由、奔放、剛烈被固定成了隱忍、力量、進取的倫理化、人格化的模式,人威馬壯、威儀排場、張弛有度、秩序井然、布局勻稱成了西周馬意象的書寫范式,與政治體制、禮俗儀式融為一體。

      從審美欣賞的角度,《詩經(jīng)》中對馬的描寫也是栩栩如生,可觀可嘆。首先從馬意象的篇目數(shù)量上看,小雅最多,其次是大雅、國風(fēng),最后是“三頌”;從馬意象的出現(xiàn)密度看, 《魯頌》4篇,篇篇都與馬相關(guān);《秦風(fēng)》十首,一半的篇幅與車馬相關(guān);《周南》、《鄭風(fēng)》、《鄘風(fēng)》中也有大量對馬的細(xì)致描寫。秦人贊美車馬之盛是因為秦之先祖伯益“為舜主畜”,費昌“為湯御”,中衍為商王大戊御,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②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26頁。,加之秦人“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民俗風(fēng)氣使然,但《魯頌》4篇卻主題集中地反復(fù)誦唱,令后人不解?!恶o》是一幅“駉駉牡馬,在坰之野”的群馬圖,詩幾乎句句詠馬,句式整齊,色彩和諧,從馬之外在之形寫到內(nèi)在之質(zhì),從顏色寫到動作,從“彭彭”“伾伾”“繹繹”“祛祛”的馬之力寫到“臧”“才”“作”“徂”的馬之德,魯人對馬的贊美擬諸形容,如此細(xì)致,也許如明代學(xué)者朱謀瑋《詩故》所言:“魯政多矣,獨舉考牧一事,軍國之所重也”(《傳說匯纂》引),也許與魯人強大國力、復(fù)興周的禮樂制度有關(guān);從馬意象的傳播路徑看,經(jīng)歷了一個由官方到民間,又到官方與民間趨同整合的過程;馬的出現(xiàn)場合多在祭祀、朝覲、會同、田獵、軍事、婚嫁等重大的禮儀典禮上;至于對馬形、馬態(tài)、馬飾的描寫并不是只著眼于其容止儀態(tài),花色用途,而是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性:“凡大事、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孔穎達正義注云:“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笔敲?、物之文也。《傳》以直言物則難解,故連言毛物以曉人也。然則比物者,比同力之物,戎車齊力尚強。不取同色而言四驪者,雖以齊力為主,亦不厭其同色也。故曰:“駟騵彭彭?!庇衷?“乘其四騏”田獵齊足而曰:“四黃既駕?!笔墙酝?。無同色者乃取異毛耳?!膀U駵?zhǔn)侵?,騧驪是驂”是也。③孔穎達:《毛詩正義》,選自《十三經(jīng)注疏 (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本??傊?,《詩經(jīng)》中馬意象的文學(xué)書寫體現(xiàn)的是周代秩序化、人倫化的功利審美心理,馬作為文學(xué)意象被反復(fù)渲染,也是因為馬的自然天性被抽象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達到了整體、和諧的功能。

      猜你喜歡
      小雅古籍詩經(jīng)
      作家現(xiàn)在時·徐小雅
      小說月報(2022年5期)2022-07-02 06:44:02
      中醫(y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關(guān)于版本學(xué)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關(guān)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我是古籍修復(fù)師
      金橋(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南充市| 淄博市| 城固县| 松江区| 翁牛特旗| 武宣县| 三河市| 苏尼特左旗| 容城县| 七台河市| 武安市| 昌吉市| 商洛市| 密云县| 阿城市| 大兴区| 泗洪县| 新平| 馆陶县| 宜宾县| 高尔夫| 益阳市| 明光市| 绵竹市| 饶阳县| 开化县| 贵港市| 庆城县| 桃源县| 栾城县| 苍南县| 黑水县| 湖口县| 辽阳县| 泰州市| 老河口市| 贵港市| 灵台县| 万全县| 平武县|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