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在分娩過程中由于人為管理不當或者母豬本身的身體狀況,容易造成難產,增加仔豬的死亡率。要降低母豬分娩時仔豬的死產率,就必須預防母豬產程延長,并盡量縮短產仔時間。
1)控制好母豬分娩時的體況,防止過肥或過瘦。實際工作中母豬分娩時的體況應背部豐滿、有1條平的上線、不見任何骨頭突出,在腰椎以下、肋骨后面和骨盆前面應有1個陷窩(過肥母豬無陷窩)。所以妊娠母豬在妊娠98d以前應根據胎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母豬膘情做好限制飼養(yǎng)工作,妊娠100d至產前3d應充分自由采食,這樣既能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又能防止母豬過肥。
2)母豬產前一定要限料飼喂。為了減輕胃腸負擔過重對產仔的不利影響,母豬產前3d(以預產期為準)要開始限料,限料標準為:產前第3天每頭每天3kg,產前第2天每頭每天2kg,產前第1天每頭每天1kg;母豬分娩時,產仔當餐不喂料,隔半天再喂料0.5kg,比如:母豬早上產仔,早上母豬停喂,下午喂料0.5kg;下午產仔,下午停喂,產后第1天早上喂料0.5kg,下午也喂料0.5kg,產后第2天每頭每天2kg,產后第3天每頭每天3kg,產后第4天—斷奶自由采食。即產前限料從多到少,產后加料從少到多,以防止母豬產后消化不良。
3)防止母豬產前便秘。建議在母豬分娩前后1周,在飼料中拌入1.0%的硫酸鈉和0.5%的大黃蘇打粉,可使母豬糞便松軟濕潤,有利于排便暢通,有條件的豬場如能使用“泌乳進”更好。
4)夏天要加強妊娠母豬的防暑降溫工作,特別是對妊娠后期的母豬和上產床的臨產母豬。妊娠母豬實行限位飼養(yǎng),密度大,散熱困難;尤其是妊娠后期母豬采食多,食后體熱增加,體溫比采食前上升0.5℃左右,達到39.5℃,當妊娠102~110d的母豬體溫長期維持該溫度時,分娩時仔豬死產率升高。故當環(huán)境溫度達到30℃以上時,建議間隔半小時對配種舍妊娠母豬實行噴霧降溫,對產房的臨產母豬沖水降溫,盡量減少熱應激對母豬的影響。
5)對于有母豬正在產仔的分娩舍,應盡可能保持舍內安靜,這對初產母豬尤其重要。當母豬煩躁不安時,按摩乳房可使其安靜下來,對促進順利分娩很有意義。
6)仔豬產出后擦干粘液、烘干被毛后,要立即放到母豬乳房旁邊吃奶,通過仔豬不斷吮吸乳頭,可刺激母豬下丘腦分泌催產素,引起子宮收縮,不僅有助于順利分娩、縮短產程,也有利于乳汁排出。
7)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預防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對患病豬只特別是體溫升高母豬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