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雪
(貴州陸通公路工程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
提高路基施工技術保證公路施工質量
趙希雪
(貴州陸通公路工程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
針對公路的路基施工技術方面的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會相應的總結出一些措施來確保公路施工質量。
公路路基;路基填土;排水;防護
路基填料的種類有很多,具體的選擇應當根據所建筑的路面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在選擇路基填料是應當滿足一下幾項基本要求:挖取方便,壓實容易,強度高,水穩(wěn)定性好的材料,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應該符合規(guī)范標準,CBR值的應符合強度最小值要求。填筑時的填筑材料還應當根據其在道路填筑時的位置加以選擇不同種類的填筑材料。在進行上路床進行填筑時要求其應當滿足相應的路勁強度規(guī)定,能夠滿足行車要求,其CBR應當按照道路種類不同加以限制。對于道路的下路床填筑材料雖然沒有上路床要求那么嚴格,但是也應當符合相應的標準。
地基系數K30是指采用直徑為30 cm的荷載板測定下沉量為1.25 mm對應的地基系數,其試驗是平板載荷試驗。地基系數K30的計算如下
式中:σs為σ-S曲線上1.25×10-3m對應的荷載強度,MPa;Ss為下沉量基準值(=1.25×10-3m),因此地基系數K30實際上是一個地基剛度系數的概念。
目前的道路施工中在對于路基加以壓實時多選用壓路機進行作業(yè),這相對于以前僅僅靠人工以及一些簡陋的設備所進行的路基壓實具有較大的優(yōu)越性。尤其是一些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選用了一些較大噸位的壓路機,這樣使得路基的壓實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路基壓實應該采取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均勻一致的壓實方法,壓路機最快不得超過4 km/h。壓實應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值時候進行,其最佳含水量應該經試驗確定。填土的壓實遍數,應該按壓實度要求,經過現場試驗確定。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設施是邊溝、截水溝、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上的排水溝渠,一般都要求鋪砌防護。普遍采用漿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預制板塊也開始廣泛應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通過水網地段的路基,過去逢溝設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進,對路線兩側的灌溉溝渠重新系統(tǒng)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線的排灌涵洞,從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質量。
路面排水的任務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的降水,減少水從路面滲入,使之不沖刷路基邊坡。路拱橫坡應≥2%。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種方式:第一種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側設置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現澆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以其與硬路肩路面構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 m間距設一泄水口與路堤邊坡急流槽銜接將雨水排到坡腳排水溝中;設超高路段的排水通過設在中央帶的圓形開口排水溝或雨水井進行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區(qū)大多采用在中央分隔帶設過水槽排水。第二種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區(qū)地勢平坦,路線縱坡小于0.3%的長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邊坡外,在經過地下水位較高的綠洲地帶,也要防止邊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長擋住橫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積水,改進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設置路肩排水溝,增大溝坡排水。
擋土墻是用于支擋路基填土或山坡土體的構造物,擋土墻是一種能夠抵抗側向土壓力、防止墻后土體坍塌的建筑物。在公路路基工程中可用以穩(wěn)定路堤和路塹邊坡,減少土石方工程量,防止水流沖刷路基,同時也常被用于整治滑坡崩坍等路基病害。尤其在山區(qū)公路中擋土墻的運用更為廣泛。常見的是重力式擋土墻,衡重式擋土墻和加筋式擋土墻。普通重力式擋土墻依靠墻身自重支撐土壓力,一般多用片塊石砌筑。這種擋土墻圬工數量較大,但其段面形式簡單,墻背為一直線,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適應性較強,在我國公路上使用廣泛。
首先做好施工放樣,確定道路中線,路基邊樁以及占地紅線;其次修建小型結構物預埋設地下管線小型結構物可與路基(土方)同時進行,但地下管線必須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淺”來完成,保證路基施工的連續(xù)性。再者要做好質量檢查與驗收,在檢查及驗收時,應著重對路基的壓實度、平整度、坡度、路基寬度以及彎沉等進行檢測。
路基施工質量是整個路線工程的關鍵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經受住時間、車輛行駛荷載、雨季冬季的考驗。因此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須扎扎實實進行路基的填筑,尤其是對原地面的處理和坡面基地的處理。其次就是坡面基底處理,坡面較小(橫坡小于1∶5)時,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層,其處理方法同上。一般寬底不宜小于1 m,而且臺階項目應做成向堤內傾斜3% ~5%的坡度,并分層夯實,當所有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進行。
在各種集料進場過程中,每2 000 m3進行一次顆粒級配檢驗,并進行試配混合料的顆粒級配、顆粒密度、重型擊實的最大干密度、最優(yōu)含水率試驗,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同時進行黏土團和其他雜質含量的檢驗(其他項目每料場抽樣檢驗不少于3次),過渡段級配碎石同時進行針狀和片狀顆粒含量、質軟易碎顆粒含量、黏土團及其他雜質含量檢驗,其檢測指標符合設計要求。
路橋過渡段、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級配碎石中摻入的水泥,以同一產地、品種、規(guī)格、批號每200 t為一檢驗批(當不足200 t時也按一批計),其品種、規(guī)格及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每工班生產混合料前測定粗細集料的含水率,換算施工配合比。級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生產過程中,隨時觀察目測混合料級配和含水率變化情況,正常情況下,每一工作班抽檢三次(每次不大于2 000 m3),第一次必須在拌和開始時檢驗,如發(fā)現生產過程有異常,增加抽查試驗次數,根據水泥含量、顆粒級配和含水量檢測信息及時調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1]葛廣.公路路基的施工技術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1:7-8.
[2]肖長啟.公路工程建設中路基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8-9.
[3]李維波.淺析公路的路基施工技術[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1-12.
U416.1
C
1008-3383(2014)03-0025-01
2013-10-16
趙希雪(1975-),男,貴州貴陽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工程監(jiān)理研究。